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几何形体概念教学要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几何形体概念教学要点

【摘要】: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指导要点,主要分为平面图形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立体图形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和几何形体等分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在平面几何图形守恒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十分重要。幼儿相互检查饼干和盘子的配对情况,并相互纠正。幼儿将圆形饼干和正方形饼干分别喂给圆形嘴巴的小动物和正方形嘴巴的小动物。

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指导要点,主要分为平面图形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立体图形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和几何形体等分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一)平面图形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8]

1.让幼儿在通过视觉、触摸觉感知实物轮廓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图形

儿童对图形的认识,实际上是对图形的知觉。儿童认识图形是在充分感知图形,获得有关图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配合说出的言语,以达到认识图形的目的。因此,在活动中一定要让儿童看一看,摸一摸,体验一下有形物体,逐步抽象出平面图形,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

2.运用重叠比较法认识图形

这种方法是在幼儿已经认识了某些图形的基础上,再把要认识的新图形与已认识的相近图形重叠,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掌握新图形的名称及特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班儿童,如认识长方形时,可以把长方形和已认识过的正方形重叠比较,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长方形的特征;认识椭圆形时,可以将椭圆形与已认识过的圆形重叠比较,同样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椭圆形的特征。

3.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活动,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分割,就是把一个平面图形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拼合,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合成一个图形。儿童通过分割和拼合图形的操作活动,能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已知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能初步培养儿童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图形的分割和拼合,在内容上应先易后难,如先等分,再不等分;先二等分,再四等分。在步骤上应先分再合,让幼儿通过分与合的操作活动,感知和理解一种图形与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懂得整体可以分成部分,部分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整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拼板玩具,利用它可以拼组图案,能够加深幼儿对已学的各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丰富其想象力,强化其思维概念,提高其学习兴趣。

4.提供丰富多样的几何图形教具,运用多种操作活动,让幼儿达成对图形的认识

单一的教具会让幼儿形成思维定式,产生一成不变的视觉原型。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教具,让幼儿感知各种不同变式的图形,例如不要只用底边在水平线上的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作为单一的教具,可以加入钝角三角形、扁长的长方形、直角梯形等。

在平面几何图形守恒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十分重要。简单的配对、指认、命名并不能培养幼儿图形守恒能力。动手操作的过程,能让3~6岁儿童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理解边、角关系,在此基础上幼儿能够内化、归纳得出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从而逐渐提高其图形守恒能力。同时,现实生活也是几何图形感性经验的源泉,通过涂色、折叠、分类、寻找、点数、拼合、绘画、手工等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案例分析】

饼干的形状(小班)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准确区分圆形和正方形。

2.使幼儿能正确匹配平面几何图形与实物。

活动准备

1.圆形和正方形的实物饼干若干,圆形和正方形的纸质饼干若干,圆形和正方形的纸盘若干。

2.小动物头饰若干,且小动物的“嘴部”有圆形和正方形之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说”饼干

教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饼干,请小朋友们快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形状的饼干(教师出示圆形实物饼干),这种饼干叫圆形饼干;(出示正方形实物饼干)这种饼干叫正方形饼干。”

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块饼干后,说:“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拿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然后向身边的小朋友介绍自己拿到的饼干的形状,介绍完后就可以吃饼干了。”

待每个幼儿都介绍完后,再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引导幼儿“分”饼干

教师将圆形、正方形的纸质饼干和纸盘分发给幼儿:“今天将有许多的小动物来幼儿园做客,请小朋友们把手中的饼干按照形状分到纸盘中,以便招待小动物朋友。”

教师指导幼儿将圆形饼干放到圆形纸盘中,将正方形饼干放到正方形纸盘中,幼儿根据指导认真分放饼干。幼儿分放饼干后,教师依次向每个幼儿提问:“请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幼儿:“因为这种饼干是圆形的,所以把它放到圆形的盘子里;这种饼干是正方形的,所以把它放在正方形的盘子里。”

教师:“请小朋友们检查一下同伴的饼干是否分放正确。”

幼儿相互检查饼干和盘子的配对情况,并相互纠正。

三、引导幼儿“喂”饼干

教师将一些小动物头饰摆放在桌上,说:“小动物们来做客了,你们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样的饼干吗?”(提醒幼儿观察小动物头饰的嘴巴,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

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头饰后,说:“圆形嘴巴的小动物喜欢吃圆形的小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小动物喜欢吃正方形的小饼干。”

教师:“嗯,很对,现在,请小朋友们把小动物喜欢的饼干喂进它们的嘴里。”

幼儿将圆形饼干和正方形饼干分别喂给圆形嘴巴的小动物和正方形嘴巴的小动物。

活动延伸

教师可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像圆形饼干,哪些物品的形状像正方形饼干。

活动评析

整个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生活化的原则,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教师选择了小班幼儿常见、常吃的食物——饼干作为幼儿认识圆形和正方形的媒介,并且通过“说”饼干、“分”饼干、“喂”饼干三个环节使得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极大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游戏,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给予了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使《指南》中提出的“生生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二)立体图形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1.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几何体,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大班幼儿也是通过各种感知、分析、综合来认识几何体,所以应让幼儿充分地观察比较、触摸感知几何体,并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幼儿认识几何体的特征。例如可将认识球体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可以在幼儿晨间活动玩皮球的时候,请他们自由触摸和摆放,并思考皮球是什么样子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再放在操场上看看它会怎样?然后组织幼儿共同讨论,使幼儿认识到,球无论从哪一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平面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2.比较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不同

将平面图形与相应的几何体进行比较,如正方形与正方体的比较,长方形与长方体的比较,既可以加深幼儿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又能够在比较中突出几何体的特征,帮助幼儿克服将平面图形与几何体混淆的现象。将几何体与几何体进行比较,也是认识几何体的有效方法。如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可以让幼儿认识到正方体与长方体都有6个面,都有长、宽、高,但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长方体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2个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又如球体和圆柱体的比较,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球体的基本特征,还可以巩固幼儿对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3.操作探索几何体的特征

操作探索几何体的特征就是要让幼儿自己亲手操作,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具体形象地感知和探索几何体的特点,再用言语概括地表达出来,使幼儿获得形象而深刻的知识。如给幼儿提供长方体的物品,让幼儿自己拆,看看拆成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这个过程,看看拆成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时所对应的面是哪些?每个面有什么特点?哪些面是一样大的?哪些面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操作、探索,幼儿对几何体图形的理解才会更直观、更深刻。(如图9-5)

图9-5 长方体及其平面图

【案例分析】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大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知道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关系与区别。

2.让幼儿知道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由边、角、面组成的,知道其边、角、面的数量,知道两种立方体在边、角、面上的异同。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边角的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记录的方法整理经验。

4.让幼儿能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卡纸各一张(图形宝宝);正方体、长方体各一个;由边、角、面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各一个;记录总表一张。

2.学具:

第一组:橙、蓝色的竹棍若干,长度一样;黄色的小接角若干;记录卡一张,记录笔一支。

第二组:颜色相同的两种长度的竹棍若干;红色的大接角若干;记录卡一张,记录笔一支。

第三组:卡纸做成的正方体,长方体成品各一个;剪刀人手一份;记录卡一张,记录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形宝宝的出现,引出立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宝宝,引导幼儿说出其特征。(正方形有4个角、4条边,且每条边的长度相等。长方形有4个角、4条边,对边长度相等,邻边长度不等。)

2.引出正方形、长方形的好朋友——正方体、长方体。

(二)分组操作,从边、角、面3方面切入,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构成,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正方体与正方形,长方体与长方形之间的异同。

1.教师引导孩子观察了解各组学具的具体操作及记录方法。

第一组:以边为切入点,材料上以颜色突出边,比较、观察、了解用了几条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边长和数量的异同。

第二组:以角为切入点,材料上用大角为主,要突出立体图形的角,比较、观察、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角的数量。

第三组:以面为切入点,分解以及组拼立体图形,比较、观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数量及其与原立体图形的关系。

2.幼儿自由分成3组进行操作。(要求操作时相互合作,并做好记录)

幼儿操作时,教师观察指导。

(三)分享、小结

分别请每组小朋友展示他们的作品、记录表,并介绍他们的操作方法和记录结果,教师引导孩子总结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边、线、面上的异同,以及两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从而掌握这两种平面图形和两种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立体图形,并用今天所掌握的规律进行判断和验证。

活动评析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观察记录这一完整的过程,直观地、有层次地理解一些多维的、复杂的概念。为了让幼儿能从每一个切入点形象地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分别以角、边、面3方面作为切入点,也就是让幼儿分别从构成立体的基本因素——点、线、面3方面进行认知。在分组进行操作认知后又进行小结汇总,从发现个别规律向发现普遍存在的共同特征推进,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认知物体的个性和共性及其关系,从而掌握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操作的过程中,从开始的分组到具体的分工、操作记录、最后的小结分析,孩子始终是自主安排、合作完成的,老师只是从旁指导协调,真正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材料的提供者和学习的指导者。

案 例

区域活动:大布袋(大班)[9]

玩法:准备大布袋一只,里面放置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图片,以及皮球、积木、卷糖、电池、魔方等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物品,让幼儿用手伸进布袋,触摸口袋中的物品,并告知其他人摸到了什么。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幼儿另准备一套图片,图片上画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既可以让幼儿根据拿到的图片去摸相应形体的物品,也可以让幼儿把摸出的形体分别放到相应的图片下面进行匹配,巩固幼儿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区分与认识。

(三)几何形体等分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10]

等分是帮助幼儿获得整体与部分概念,以及进一步加强对形体特征认识与区分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一般安排在大班,主要目标是能区分二等分和四等分,了解其含义,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指导教学要点及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讲解演示

儿童刚刚开始学习等分时,教师应选择同样的教具2份,例如2张长方形纸,重叠比较,第一步,让幼儿观察这2张长方形纸是一样大小的;第二步,教师把其中一张长方形纸进行等分,对折后用剪刀剪开,分成2份(或者4份);第三步,教师把等分后的2份(或者4份)教具进行重叠比较,验证一下是否一样大小,让幼儿看到一样大小了,教师再告诉幼儿,把一张纸分成一样大小的2份,就叫二等分(或者分成四份一样大小的叫四等分);第四步,教师把等分后的每一份与原来的一份(既与被等分的一样大的另一份)进行重叠比较,让幼儿知道等分后的每一份比原来的一份小,原来的一份比等分后的每一份大,当儿童理解了等分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之后,教师就不必演示这些方面的内容了。

2.实践操作

幼儿学习等分,主要是通过等分几何形体的方式,但是也不必局限于几何形体,如等分平面图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也可以是鸡心形、五角星形,也可以用其他一些对称的图形或者画面。等分几何体可以适当选用幼儿熟悉的有规则的实物,如苹果、绳子、豆腐干、松糕等。数量上进行等分,要选用一样大小的、同类的、数量是成双的东西。

让幼儿学习等分,主要应通过儿童的动手操作来进行,而操作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让幼儿用剪刀剪、小刀切等方式进行等分,可以让幼儿把纸对折撕开的方式进行等分,也可以通过分割进行等分练习。当幼儿有了初步认知后,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二等分、四等分以及不等分的图形,让幼儿判断哪些是二等分的,哪些是四等分的,哪些不是二等分也不是四等分的。(如图9-6,图9-7,图9-8)

图9-6 二等分图形 

图9-7 四等分图形

图9-8 既不是二等分图形也不是四等分图形

在操作学具进行等分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强调注意节点,被等分的物体要匀称,不易碎裂,使用的等分工具(如小刀、剪刀等)要安全、卫生;等分教学中不介绍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等分过程中,要启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想出新颖的分法。

【案例分析】

二等分(大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分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二等分图卡10张。

2.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彩带;吸管、圆片、三角形纸、正方形纸;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分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他们还带来了好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个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分好的两块蛋糕一样大呢?(重叠)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分。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分。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用了对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分,把它分成了两个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1)天线宝宝邀请你们到宝宝乐园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分。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称量、实物分析法等。

第一组:圆片、三角形纸、正方形纸、剪刀、吸管。

第二组:毛线、彩带、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么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回忆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

(3)教师小结。

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分。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们看图说说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活动

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分,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四等分、五等分......

活动评析

教师事先应将天平调试好,在幼儿操作天平称量物体时,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称量物体,要使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幼儿在操作中对乐园里的物品进行了四等分,教师可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鼓励幼儿的创新,自然引入四等分。

【案例分析】

图形拼拼乐(小班)[11]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用图形拼图这一创造性的活动,我们还从未尝试过,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活动在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自由选择这些图形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2.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认识,能让幼儿根据图形名称取出图形并能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放置。

3.让幼儿能自由选择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认识。

2.难点:能自由选择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并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挖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小路,填充小路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共10个。

2.小兔头套一个,简单的图形拼贴画3张。

3.各种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每人一份,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式“小白兔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导入活动

教师戴上小兔头套扮演小白兔:小朋友们,你们看,我是谁?(小白兔)对,今天小白兔我要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你们想不想去看呀?

二、铺路

指导语:哎呀,小白兔忘记了,去森林博物馆的路还没铺好呢,你们愿意帮我先把路铺好吗?(愿意)小朋友们都愿意帮助我,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那我们先去看看吧!哦,原来这条路是由各种图形拼成的。那小朋友们能告诉我,这里都有些什么图形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介绍铺路规则:对了,我在这边也准备好了铺路的材料,它们是跟路上一样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宝宝。待会儿我会请每个小朋友帮我在路上铺上一块图形宝宝。假如,我请你拿一块三角形来铺路,那么你应该怎么办?(选出一个三角形放置在相应的图形里)——教师边说边示范。

2.帮小白兔铺路:依次请每位小朋友根据图形名称选择图形,并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放置。

教师:耶,好了,我们的路终于铺好了!真是辛苦小朋友们了,小白兔请小朋友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三、看画展

1.说出都有什么画

教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来欣赏我的画展了。你们看,我都画了些什么画呀?(一张一张出示)

2.依次问:这画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引导幼儿完整回答“这是由××和××拼成的”)

四、幼儿操作:拼画

1.指导语:小朋友们真能干!可是小白兔现在又碰到了难题了。刚才来看我的画展的游客都说我的画太少了,我还有这么多的画板是空的呢。你们愿不愿意帮我再拼一些图画展示在这个画板上呢?

2.图形拼画:幼儿自由创作拼图。(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请先拼完的幼儿告诉老师“你拼的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五、活动结束,交代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可真能干,帮助小白兔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铺好了路,还用它们拼出了那么多漂亮的图画。这些图形宝宝真有用,小白兔现在还想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图形,现在我们走小路回去找找哪些地方还可以找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宝宝呢。走了!”

拓展阅读

数学园地”中学具材料的投放——玩转图形片

一、几何图形片的功能

1.认识各种几何形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半圆形、三角形共7种图形)。

2.根据图形片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活动。

3.将图形片组合拼搭,理解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活动说明

三、幼儿操作情况

1.生活经验积累

(1)对于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半圆形、三角形7种图形的特征的基本了解。

(2)幼儿拼搭物体能力逐渐提高,拼搭的物体更为复杂,使用的图形片块数和种类增加了。

2.出现的问题

(1)对于图形的命名还不清楚,尤其是梯形、椭圆形的命名错误率较高。

(2)在拼搭物体时,对于图形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难以理解,例如缺少了大圆形,不会使用两个半圆形进行拼搭,而是用小圆形替代,或者干脆空着不拼搭。

(彭浦实验幼儿园 徐萍)

思考与练习

1.制作一件认识几何形体的教玩具,设计该教玩具的游戏活动,并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观察、记录幼儿应用该教玩具的游戏,与幼儿一起改进不合适的构造或玩法。

2.以绘本如《好饿的小蛇》《别跑,球》或一套几何形体玩具为例,设计一则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集体教学活动或区域游戏活动。

【考查要点】

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的内容在历年的考试中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考试内容主要是几何形体概念的基本知识。测试考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常以材料分析题出现。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在理解幼儿感知几何形体概念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掌握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

【真题解析】

1.(2016年上半年)下列选项中与“三角形—几何形体”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矩形—椭圆形 B.菱形—六边形 C.圆形—三角形 D.梯形—四边形

【解析】D。题目中“三角形—几何形体”的逻辑关系是内包含的关系,矩形—椭圆形、菱形—六边形、圆形—三角形这三者都是平行关系,只有D选项的梯形—四边形是内包含关系,梯形是属于四边形的,因此D选项正确。

2.(2017年上半年)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容易辨别的是( )。

A.长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半圆形

【解析】D。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研究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等。

3.(2018年上半年)按照给出图形的逻辑特点,下列选项中,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是( )。

【解析】D。根据题目所给的图形逻辑特点,四边形里面的小正菱的位置顺序是左—右—上,那下一个小菱形的位置应该是对称关系,显而易见应该是下,根据选项只有D选项是符合的,因此答案为D。

【真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4岁儿童几何形体的知觉发展处于( )。

A.不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阶段

B.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式图形阶段

C.能辨认欧式图形阶段

D.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阶段

2.认识立体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

A.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圆锥体

B.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C.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

D.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3.下列关于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幼儿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B.幼儿认识几何形体不容易受他们生活经验的影响

C.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容易混淆。幼儿开始只能认识具体的事物,没有抽象的图形概念,分不清几何图形和具体的物体

D.认识几何图形容易受到摆放位置的影响

4.下列关于中班幼儿几何形体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做到图形守恒 B.能做到图形的转换

C.能做到图形的拼搭活动 D.能做到图形的组合

5.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平面图形的活动指导要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让幼儿只通过视觉初步认识图形

B.运用重叠比较法认识图形

C.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活动,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D.提供丰富多样的几何图形教具,运用多种操作活动

二、活动设计题

大班教室里收集了纸板箱、鞋盒、牙膏盒、药品盒等数量众多的盒子,这些大大小小的盒子吸引了幼儿。请为该大班教师设计一个大班的数学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求写出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以及主要的活动环节。

【思考实训】

1.从以下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学习内容中选择2个,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实践。①认识圆形、三角形或正方形;②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或梯形;③平面图形的分类活动;④认识球体、正方体或长方体;⑤等分活动。

2.4~5人组成小组,从学校走到附近的一个幼儿园,在路上,注意观察经过的公交车站牌、建筑物、广告牌以及不同树木的形状,然后进入幼儿园观察记录小、中、大班有关几何形体的集中教学活动和区域材料投放等。返校后交流、讨论生活中蕴含的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元素及其运用。思考幼儿教师设计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活动和材料的适宜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推荐阅读】

[1]莎莉·穆莫,布伦达·耶柔米.数学不仅是数数——基于标准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M].侯宇岚,陈芳,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明英.大连市3~6岁幼儿几何形体认知发展特点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注释】

[1]周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2]周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73.

[3]常宏.3~6岁儿童平面几何图形组合能力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赵振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5]王明英.大连市3~6岁幼儿几何形体认知发展特点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6]李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7]赵振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8]周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9]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1]赵振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