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探索数的实际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探索数的实际意义

【摘要】:计数能够帮助幼儿掌握数数的规则,而有关基数、序数、单双数、相邻数、零的教学活动能让幼儿获得数的实际意义。[4]下面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数的实际意义”教育活动的设计。

计数能够帮助幼儿掌握数数的规则,而有关基数、序数、单双数、相邻数、零的教学活动能让幼儿获得数的实际意义。教师可以按照难易程度,依次选择教学内容,具体顺序如下: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零等。[4]下面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数的实际意义”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有关基数的教育活动设计

对幼儿来说,基数与计数最初是相互分离的,当幼儿把计数与基数联系起来时,即当幼儿数数有正确的结果时,其对数的理解就迈出重要一步。[5]判断幼儿是否掌握了基数概念,可以要求其说出集合的总数或从集合中拿出一定数量的物体。例如:当幼儿数出1、2、3,一共有3个苹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把这3个苹果分别指出来或放到另外一边,从这个过程中可以准确地判断幼儿是否获得了3的基数概念。

因此,基数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活动设计,这里不再赘述。

(二)有关序数的教育活动设计

1.教学内容

幼儿对序数的理解比对基数的理解晚一些,一般是在4岁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并能逐渐回答出10以内的序数。

2.设计要点

(1)序数教学内容可以先选5以内的序数,再选择10以内的序数。

(2)序数教学要借助教具的排列变化,引导幼儿明确序列的起点与方向。

由于物体排列的位置会随着起始点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序数的核心是掌握物体排列的起始点与方向。例如:图5-3中正方形在第几个位置呢?如果从左往右数,正方形在第四位,从右往左数,正方形在第二位,从而让幼儿理解起始方向与物体排列位置之间的关系。

图5-3 正方形的位置

此外,还能借助多样的教具排列形式,从两个维度判断物体的位置,从而丰富幼儿的序数经验,防止思维固化。如图5-4的教具,既可以横排数也可以竖排数。

图5-4 教具的排列

(3)序数教学应结合一日常规,并运用于多种场合。

序数教学途径应丰富多样,既可以利用正式的集体教育活动,又可以结合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例如:开火车游戏、户外活动、早操、体育活动等环节,都需要幼儿排队,教师则可以在幼儿排队时渗透序数概念,即欢欢排第一,乐乐排第二,明明排第三……当幼儿积累了这些序数经验后,就会运用于多种场合。

【案例分析】

中班数学教育活动: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按符号指示方向排序。

2.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认识5以内的序数”课件、车票35张、火车头7列、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1列火车、5张动物图片)。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积累了排队经验。

活动过程

一、营造动物探险情境,导入活动

1.教师讲述:有一群小动物要去森林里探险,看看都有谁?

2.引导幼儿说出探险的小动物,引起幼儿兴趣。

二、小动物排队,学习判断5以内的序数

(一)引导幼儿从左到右进行排序

1.教师提问,谁排在第几?引导幼儿依次说出每只动物排在第几位。

2.改变动物的排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3.游戏“谁不见了”,巩固排序:小动物都排好队了,现在想和小朋友玩一个“谁不见了”的游戏。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有一只小动物不见了,小朋友要说出排在第几位的小动物不见了。

(二)引导幼儿从其他方向重新确定动物的位置

1.引导幼儿从右到左排序,并说出小动物的位置。

2.引导幼儿从上下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3.引导幼儿从斜向上、斜向下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4.小结: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小动物们排的位置也会不同。

三、坐火车游戏,结束活动

1.教师分发车票并讲述:天黑了,小动物要回家了,他们决定坐火车回去。小朋友们帮小动物们取车票坐火车回家吧。

2.幼儿游戏规则:按车票上相应的车次找到相应的车厢坐好,此活动进行两次——按车票进森林公园;火车调头,凭车票找到车厢坐好回家。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生活中的序数。

2.领域渗透:小动物住高楼。

案例评析

本次活动目标明确,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探险、坐火车等游戏情境贯穿其中,趣味性较强,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的活动目标。

具体来讲,借助小动物探险的情境导入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借助“小动物排队”的游戏,不断变换排队的方向,有利于幼儿掌握“方向不同,排列的位置就不同”,利于幼儿理解序数的概念;最后以“小动物坐火车”游戏结束,一方面体现了探险情节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5以内序数的认知,因此活动环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体现了让幼儿在操作中、游戏中、情境中学习的特点。

在延伸的操作活动中,整合了各领域的内容,投放了与健康、语言、艺术等领域相关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在游戏中感受序数的存在及有趣。同时,要想让幼儿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要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难易差异,既有对本次活动的复习巩固,也有在此基础上的提升,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如小蜜蜂采花蜜、毛毛虫涂色的游戏材料,就从5以内拓展到7以内;住高楼的游戏材料,就从单向的判断拓展为双向的判断。

当然,该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地方表述不够准确,有些区域活动的玩法设计不够简单明了,有些孩子对玩法不清楚。

(三)有关相邻数的教育活动设计

1.教学内容

相邻数的教学重点不是要求幼儿机械地记住谁和谁是好朋友,而是为了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在确定教学内容上应该选择10以内的相邻数,可以先复习两个数之间的转换,再过渡到三个相邻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可以从4岁以后开始进行教学。

2.设计要点

有关相邻数教育活动设计的要点是多观察、多操作,如拆装相邻数教具,熟悉相邻数顺序。教学程序一般是:通过唱数和点数方式复习数字—引导幼儿观察相邻数图片—明确数字顺序。

【案例分析】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找朋友(认识10以内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含义,感知中间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玩游戏,能够正确找出10以内相邻数。

3.感受正确找出相邻数的成就感,体会集体玩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纸制小猪卡片5个、小猫卡片6个、小猴卡片7个,1~10的长条点卡。

2.数字卡1~10,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卡片,引出相邻数话题

1.教师将3种动物卡片散贴在黑板上。并提问:黑板上3种动物卡片有什么不同?(它们数量不同)

2.教师提问:谁能把一样的动物卡片放在一起,并且把3种动物卡片进行排队呢?(2~3名幼儿回答)

3.教师提问:每种动物卡片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请小朋友在每种动物下面用数字卡表示它们的数目。(小猪5,小猫6,小猴7)

4.教师提问:

(1)动物卡片是怎么样排队的?(按小猪—小猫—小猴的顺序排队)

(2)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是几个小猪卡片?(5个)

(3)6个小猫卡片的后面是几个小猴卡片?(7个)

5.教师提问:

(1)为什么5个小猪卡片排在6个小猫卡片的前面?(因为5个小猪卡片比6个小猫卡片少1个)

(2)为什么6个小猫卡片排在7个小猴卡片的前面?(因为6个小猫卡片比7个小猴卡片少1个)

6.教师提问:

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6比5怎样?6比7怎样?

7.教师小结:

原来6的前面是5,6的后面是7,6比5多1,比7少1,它们是手拉手挨着的。像这样排队的数字,我们叫它们相邻数。所以,6的相邻数是5和7。

二、出示点卡,感知10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10的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卡。

2.教师指着8的长条点卡,并提问:图上有几个圆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3.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

4.数字9有朋友吗?它的朋友是谁?

三、玩“找朋友”游戏,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

1.教师示范游戏规则:

(1)老师报一个数,请幼儿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对应的数卡,并把这个数的两个朋友举起来。

(2)师幼共同游戏。

2.幼儿分组游戏: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重复交换玩。

四、总结活动

今天我们认识了相邻数,并帮助10以内的数字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可以回家后继续和爸爸妈妈玩“找朋友”这个游戏。

活动评析

上述活动选择的内容是10以内的相邻数,目的是让大班幼儿感知10以内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并能正确找出相邻数,活动难度适宜,符合大班幼儿数概念发展特点;活动过程中利用了不同数量的动物卡片、数字卡片和点卡,材料的出示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同时还借助了“找朋友”的游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也便于反馈幼儿的学习效果。因此活动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层次性。

(四)有关单双数的教育活动设计

1.教学内容

单双数的活动一般放在5岁以后,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掌握单双数的含义、判断10以内的单双数以及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现象。

2.设计要点

设计单双数的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单双数的基本概念,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于幼儿面前,如口语化的语言、直观形象的材料等;其次要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让幼儿发现身边的单双数现象;最后鼓励幼儿利用单双数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的单双数(2元超市)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

2.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发现身边的单双数,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及其图片,1~10元面额的代用券(左边标具体数字、右边画相应数量的1元硬币图),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购物游戏——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交流与比较——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多少钱?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1)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2)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3)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游戏与操作——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评析

该活动以“2元超市”情境作为活动过程的主线索,通过购物的游戏让幼儿发现了单双数的奥秘,且贴合幼儿生活实际,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的要求,设计较为巧妙。活动过程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先介绍了什么是单双数,再让幼儿判断10以内的单双数,最后运用于生活实际,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准备了4组操作材料以及1个集体游戏,稍显烦琐,建议可以精简,二选一即可。

(五)有关零的教育活动设计

1.教学内容

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它可以表示多层含义:①可以表示没有;②也可以表示界限,如:温度计上的“0”;③还可以表示数位,如105中的“0”表示十位数。

2.设计要点

教师设计零的教育活动时,先要把握零的多层含义,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经验筛选教学内容,并非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将有关零的所有教学内容一一呈现,也不是让幼儿机械地掌握零的多层含义,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去发现身边的零的现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奇妙的数字“0”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含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发现生活中的“0”,对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数卡若干、直尺、儿歌《小猴荡秋千》、课件PPT。

2.知识经验准备:在生活中对数字“0”有一定了解。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

2.小结: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播放课件,学习“0”可以表示“没有了”的含义

1.出示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并提问:

(1)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3)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4)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形状。

(5)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6)小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播放课件,进一步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1)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

三、幼儿探究,掌握“0”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

1.寻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是“起点”)

2.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观察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

4.小结:原来“0”除了可以表示没有,还有起点、界限的意思。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

2.幼儿自由讲。

3.播放课件,拓宽知识面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0”的奥秘。

活动评析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不计其数,在设计数概念教育活动时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该活动难易程度适中,活动内容较为丰富,便于幼儿操作,也利于达成预设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从念《小猴荡秋千》儿歌引出话题—出示“小猴吃桃子”图片学习“0”表示没有的含义—幼儿主动发现和探究“0”的其他含义—生活实际中的“0”,各环节环环相扣,逻辑性较强。

综上所述,幼儿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多采用内容导向,设计的程序一般是先确定该年龄段幼儿适宜的教学内容,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即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零;其次围绕内容制订活动目标;然后设计活动过程;最后完善活动方案的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