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

【摘要】:(一)认识“1”和“许多”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1.认识“1”和“许多”的含义“1”和“许多”是数学中的两个基础概念。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在理解幼儿学习集合与统计概念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幼儿集合与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要点。

(一)认识“1”和“许多”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1.认识“1”和“许多”的含义

“1”和“许多”是数学中的两个基础概念。“1”是最小的自然数,是其他数的基础,而许多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首先要让幼儿认识清楚“1”“许多”两个基本概念,并能区别出两者的不同,然后再告诉他们“许多”是由一个个“1”组成的。在日常的数学启蒙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幼儿常见的生活实践、日常教育活动,调动幼儿的多重感官来感知这两个概念。

2.认识“1”和“许多”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1)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其察比较。

在学前儿童日常的数学启蒙过程中,应注重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体验、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概念。如可以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用听一听、说一说、摸一摸等方式来体验什么是“1”、什么是“许多”,在实践操作中丰富其相关概念的经验,使其内化成自我的概念。

(2)循序渐进地感知和理解“1”和“许多”。

在数学启蒙的过程中,先引导幼儿认识“1”“许多”这两个概念,再让幼儿明白两个概念的不同和联系,在日常的生活和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知这两个概念。

(三)一一对应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在集合的概念中,一一对应是重要的知识点,是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比较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方式。在幼儿已经获得了“1”和“许多”的两个基本概念之后,已经有了不等和一样多的概念。这种相等的关系在幼儿的数概念的发展中意义重大。在集合的概念中,这种对应关系有物与物、数与数、数与物的对应。对应方式有多种(见前文所述)。同时注意在幼儿进行对应的时候,对应的物体源于幼儿生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一定的规律,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培养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前儿童统计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在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过程中,开展统计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口述出结果和统计的过程。在日常的幼儿统计思想培养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首先,创设具体的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相关经验。如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让幼儿分类统计,哪种玩具多,哪种玩具少,具体数量是多少?教育者可以提供简单的统计表。其次,4~6岁的幼儿有了一定的集合、分类的基础,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幼儿自己讨论出分类统计标准,教育者帮助他们慢慢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如:可以放一张大的统计表在教室的一面墙上,以小朋友的名字分类,统计每位小朋友每天、一周喝水的杯数,在生活中渗透统计方法的应用。

【案例分析】

连在一起(小班)[14]

活动目标

1.感知同类的事物可以连在一起。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故事(目的: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1.金鱼和金鱼。

(1)这是什么?

(2)金鱼朝着这里游来游去,金鱼和金鱼是一家人,连在一起了。

2.鸭子和鸭子。

(1)这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这只鸭子朝着这里游来游去,它们连在一起了,是一家人吗?

(3)鸭子为什么连在一起了?

3.大象和大象。

(1)这是一头大象,那是一头大象,它们会连在一起吗?

(2)他们是怎么连在一起的?大象和大象是一家人,伸出长鼻子,连在一起了。

4.妈妈和宝宝

(1)他们是谁?

(2)宝宝和妈妈可以怎么连在一起呢?(宝宝和老师用动作来表示)

(3)还有爸爸,也连在一起了。

二、阅读故事(目的:乐意用故事中的句式讲,感知同类的事物可以连在一起)

提问:为什么金鱼和金鱼,鸭子和鸭子,大象和大象,妈妈、宝宝和爸爸连在一起了?

小结:因为他们是一家人,一样的东西可以连在一起。

三、找找讲讲(目的:进一步感知同类的事物可以连在一起)

1.找找家人的图片,把他们连在一起。

2.用故事中的句式交流分享。

活动评析

从文学作品、绘本中让幼儿感知同类事物可以连在一起,一一对应匹配,不断积累集合的经验,挖掘其中的数学元素,用数学语言表现出来,让幼儿不断地累积生活经验和接受数学启蒙,为其后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学习统计方法(大班)[15]

活动类型

区角活动。

活动过程

首先给每位幼儿分发一张简单的统计表,让幼儿进入区角超市中,统计生活用品的数量、食物的数量、玩具的数量、图书的数量等。接着,让他们计算出种类、数量等。幼儿自己统计,老师辅助指导。然后让幼儿分享统计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当幼儿熟悉简单的统计方法后可以让幼儿自己回家采用统计的方法,把家中的物品分类、统计,之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统计过程与结果。

活动评析

本案例中,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简单的统计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统计学,建立统计思想。

思考与练习

教师请家长或朋友提供一些旧钥匙。对幼儿来说,这些钥匙属性多样且有趣,它们是用不同的金属制作的,有不同颜色、尺寸和形状,有的有塑料把手,孔的形状和数目各异。设计一个给钥匙分类的教育活动。

【考查要点】

幼儿园集合和统计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内容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幼儿获得数概念、计数和运算的基础,在历年的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多是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活动设计题。考试内容围绕幼儿数学教育的集合、分类等概念,测试考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经常出现。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在理解幼儿学习集合与统计概念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幼儿集合与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要点。

【真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5年下半年)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行为反映的特点是( )。

A.过度规范化 B.扩展不足 C.过度泛化 D.电报句式

【解析】C。“语言泛化现象”是指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题干中幼儿把“飞机”说成是“大鸟”,这里的“大鸟”已经超出了“大鸟”的正常含义范围。

2.(2016年下半年)科学活动中,教师观察到某幼儿能用数字、图表来记录和整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该幼儿最可能的年龄是( )。

A.6岁左右 B.5岁左右 C.4岁左右 D.3岁左右

【解析】A。《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其科学领域中提到,5~6岁幼儿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真题模拟】

一、选择题

1.某教师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这遵循了( )。

A.因材施教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2.适合幼儿发展的内涵是( )。

A.适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B.跟随幼儿的发展

C.任其发展 D.追随幼儿的兴趣

3.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来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

A.表演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规则游戏

4.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

A.形象性 B.抽象性 C.象征性 D.夸张性

5.下列哪一种活动的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

A.扣纽扣 B.使用剪刀 C.双手接球 D.系鞋带

二、简答题

(2017下半年)为什么幼儿园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推荐阅读】

[1]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徐苗郎.数学活动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杨智华.区域活动中幼儿数学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的个案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思考实训】

1.请搜集不同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用途的物件,把其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去操作这些物品,并观察记录幼儿是如何操作这些材料的,有没有进行分类,如果分类了,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分类的。

2.设计一则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区角游戏或者集体教学活动,并请幼儿教育专家评价,根据建议改进后,再进行试讲实践。

【注释】

[1]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吕静,王伟红.婴幼儿数概念的发生的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4(3):1-7,64.

[4]A.M.列乌申娜.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M].曹筱宁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5]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史月杰.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史月杰.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8]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徐苗郎.数学活动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徐苗郎.数学活动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1]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2]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3]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4]徐苗郎.数学活动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5]黄瑾,田方.学前儿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