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 比较法的分类和注意事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 比较法的分类和注意事项

【摘要】:(一)比较法的含义比较法是通过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学习方法,被广泛运用到数学教育活动中。(二)比较法的分类1.按比较的性质分类直接比较。图3-11变式比较(三)比较法运用时的注意事项要组织幼儿细致地观察物体的数量和形状特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再进行数和形方面的比较。比较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教学内容来确定。

(一)比较法的含义

比较法是通过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学习方法,被广泛运用到数学教育活动中。

(二)比较法的分类

1.按比较的性质分类

(1)直接比较。

直接比较是指对两个物体(组)的量或数的比较。两个物体间量的比较,是两个物体在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宽窄和厚薄等特征方面的比较。比如两本书的厚薄、两根绸带的宽窄等。这种量的比较应将物体靠近在一起才有利于比较的准确性,可避免儿童因物体之间的距离造成视觉上的错误。

(2)间接比较。

间接比较是指两个以上物体(组)的量或数的比较。复杂的比较也可以叫连续比较,因为它是连续进行的两个物体(组)间的比较,是以简单比较为基础所构成的被比较对象之间较为复杂的关系。对3个以上10个以内物体按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等,均属复杂性比较(如图3-3,图3-4)。例如,比较3本书中哪本书最厚,哪本书最薄。

图3-3 比厚薄

图3-4 比长短

2.按比较的排列形式分类

(1)对应比较。

①重叠比较:把一个物体(组)重叠在另一个物体(组)上,形成两个物体(组)之间一一对应的形式,进行量或数的比较。将3个杯子一一重叠在3个盘子上,比较它们的数量是相同还是不同(如图3-5);小朋友坐在跳跳球上,比较小朋友和跳跳球的数量是相同还是不同(如图3-6)。

图3-5 重叠比较

图3-6 重叠比较

②并放比较:把一个物体(组)并放在另一个物体(组)的旁边,形成两个物体(组)之间一一对应的形式,进行量和数的比较。如3个茶杯,一一对应地放在3个茶壶的旁边进行比较(如图3-7)。

③连线比较:将物体与有关的其他物体、形状和数字等,用(画)线连接起来进行比较(如图3-8)。

图3-7 并放比较

图3-8 连线比较

(2)非对应比较

①单排比较:将物体摆成一列或一行进行比较(如图3-9)。

②双排比较:将物体摆成双排进行比较。如有:异数等长、异数异长、同数异长等(如图3-10)。

图3-9 单排比较

图3-10 双排比较

③变式比较:将一组物体做不同形式的排列进行数量比较(如图3-11)。

图3-11 变式比较

(三)比较法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要组织幼儿细致地观察物体的数量和形状特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再进行数和形方面的比较。

(2)运用比较法不只限于让幼儿用视觉进行观察比较,还要尽量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比较。

(3)在比较判断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启发性问题(启发的问题应围绕目标,突出数、量、形的要求),指导幼儿进行比较并进行正确判断。

(4)在运用重叠、并放、连线等比较形式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幼儿理解对应(匹对)的含义并掌握正确对应的技能。

(5)比较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教学内容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