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概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概述

【摘要】:(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是幼儿学习并感知自己周围生活中最初步的数、量、形、空间、时间等有关数学的知识。(三)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具体见表2-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多以选择题和活动设计题型为多。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是幼儿学习并感知自己周围生活中最初步的数、量、形、空间、时间等有关数学的知识。

1.集合与分类

(1)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2)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3)以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相等和不等。

(4)初步感知集合间的交、差集关系和包含关系。

(5)分类。包括一维特征、二维以上的特征、层级分类等。

2.统计、排列、模式

(1)统计。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对资料做出分析,能看懂和学习用实物图示、图表和数符号等记录方式表征统计结果。

(2)排列。发现和识别物体排列的规律。

(3)模式。包括模式识别、模式复制、扩展、创造、比较、转换、应用与交流。

3.数概念和运算

(1)10以内的数(包括基数、序数、数的实际意义、数量的比较与守恒、相邻数、零和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等)。

(2)数数(唱数、手口一致点数、目测数、按群计数等)。

(3)书面数符号(数字的认读、书写)。

(4)数的组合与分解。

(5)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认识几何形体

(1)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2)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

(3)图形之间的关系与等分。

5.量的比较与自然测量

(1)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等量的差异。

(2)感知量的正、逆排序,量的守恒,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3)自然测量。

6.空间和时间

(1)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

(2)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

(3)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年月的名称及顺序。

(4)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功能,认识整点和半点。

思考与练习

1.从《鼠小弟称重》《连在一起》和《寻找消失的爸爸》等绘本中挖掘幼儿数学教育内容。

2.以一捆小木棒为操作材料,设计一则数学教育活动,说明蕴含的数学教育内容。

(三)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具体见表2-1。

表2-1 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续表

拓展阅读

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内容[9]

主题来源于儿童的生活,数学活动是在主题的背景下展开的。教师在设计数学教育活动时需要从与主题派生出的一些相关关键经验出发,思考可以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渗透哪些相关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概念,对主题中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和检核,以确定如何设计、组织相关的数学教育活动。例如,在“我爱我家”的主题中,中班儿童可能获得关于自己家里物品、家庭人数等经验,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教师可生成一些数学活动内容,通过“我家的人”“家里的数字”“认识我的家”“我家的电话号码”等,把数数、认识序数、数物对应、方位比较等数学内容融合在主题活动之中。又比如“蔬菜”的主题活动。“蔬菜”主题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儿童具有丰富的与“蔬菜”相关的知识经验,在蔬菜的主题网络中,可以包含蔬菜的食用方法、食用部位,蔬菜的种类、颜色,蔬菜的种植和生长地点,蔬菜的特殊用途等方面。在“蔬菜”主题中,可整合的数学教育内容有:

1.分类活动

根据“蔬菜”主题网络下的内容,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可以开展多种分类活动,如按蔬菜种类、颜色、食用部位、生长地点等进行分类,还可以将一组蔬菜按其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的分类。

2.统计活动

在分类基础上可以进行统计活动,了解每类蔬菜的多少;用统计表示探索过程和结果;统计幼儿园(家中)所购买的蔬菜的种类,不同食用部位的各有几种。

3.比较数量的多少和物体量的差异

在进行统计之后可以对蔬菜的数量进行比较,还可以比较各种蔬菜量的特征,如大小、长短、粗细、厚薄、轻重等。

4.观察、记录种植蔬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播种的日期,第几天种子发芽了,第几天长出了1片(或2片)叶子……

5.蔬菜超市游戏

学习分类摆放蔬菜;体验在超市买菜,学习使用钱币买蔬菜,进行加减运算;学习制作蔬菜,感知物体形状等。

在“蔬菜”主题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各种数学教育活动紧紧依存于主题,儿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探索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关系,建构数学的意义,从而也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考查要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多以选择题和活动设计题型为多。围绕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考查考生是否灵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是否能根据给定的主题灵活设计该主题下的子活动,包括选择适宜活动内容,确定科学的活动目标,并能进行完整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牢固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这是设计数学活动的基本前提。

【真题解析】

1.(2018年下半年)教师在重阳节组织幼儿到敬老院探访老人,这反映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 )原则。

A.兴趣性 B.时代性 C.生活性 D.发展性

【解析】C。幼儿园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题干体现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生活性原则。

2.(2016上半年)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解析】A。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上述题干中老师在制订教育目标时将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作为依据正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区理论思想的体现。

【真题模拟】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 )。

A.知识取向 B.情感态度取向 C.能力取向 D.技能取向

2.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B.活动过程中的学习速度

C.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积累 D.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品质

3.活动区活动该结束了,可是晨晨的游乐园还没有搭完,他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还差一点儿就完成了,再给我5分钟,行吗?”老师说:“行,我等你。”一边说,一边指导其他幼儿收拾、整理……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应该( )。

A.与幼儿积极互动 B.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

C.按作息时间表按部就班地进行 D.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

4.教师在幼儿书写准备的指导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

A.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B.书写自己的名字

C.养成正确的写画姿势 D.学习书写常见汉字

5.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的是( )。

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 B.解放儿童的体力

C.解放儿童的智力 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6.(论述题)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为什么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请结合实例说明。

【思考实训】

1.4~5人组成一个小组,到幼儿园里观摩一节数学教育活动课程,并进行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与执教教师进行分享交流。回来后,针对不同层次的目标,如年龄阶段目标、活动目标进行交流讨论,并落实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分析所观摩的活动各级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制订是否适宜,哪些目标达成了?进一步讨论目标制订对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意义是什么?

2.每位同学从幼儿身边的生活经验、一件教玩具或一本绘本入手,挖掘适宜的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并制订幼儿园某个年龄段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推荐阅读】

[1]林泳海,徐宝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周希冰,周利文.幼儿科学教育·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注释】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黄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陈帼眉,刘焱.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史月杰.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梁慧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7]徐苗郎.数学活动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8]赵振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9]赵振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