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研究:定性与定量的理论精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研究:定性与定量的理论精要

【摘要】:通常,我们尽可能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评价者通过“质”和“量”两个重要指标来衡量被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并依据有关数值做出科学的研判性评价。当然,评价对象也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评价者必须对此有足够关注,这样才不会使评价偏离它本身的意义。[1]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高度来思量的,体现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学生发展的目的。

核心素养具有怎样的特性呢?核心素养主要具有外显性与内隐性。外显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可传导、可培养、可塑造方面,内隐性则体现在其具有一定的自我隐藏性,但有时又具有可让人感知的方面。外显性的行为特征可以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通过他人的预设,以可见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对其进行定量评价;而内隐性则主要表现为一种慢慢渗透与内化的过程,可以采取定性、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有时候,采取多种方式融合来进行评价,既能使教师获取更加科学的评价结果,又便于其全方位了解核心素养进课堂的落实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学生在探索小学数学知识板块中的部分内容(如综合实践活动、概念性知识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与周长、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探索等)的过程中,因为其对数学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外显部分,所以可以通过特定的定量评价方式来进行相关性评价。所采用的定量评价,一般是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法反映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理方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状况,充分揭示学生一些重要的、可用来测评的特征。

学习、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具备的。为了了解学况以及考评教学质量,教师或评价部门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合作交流能力等进行评价,这些都属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隐部分。针对核心素养内隐部分的评价,通常采用定性评价。简单来讲,定性评价就是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依据学生的具体活动表现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运用定性评价,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定性评价不但能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实际情况,而且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采取合理方式优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评价过程中,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能迷信其中任何一种方法,或者说孰是孰非。应该说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两者是优势互补的。因此,评价者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通常,我们尽可能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评价者通过“质”和“量”两个重要指标来衡量被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并依据有关数值做出科学的研判性评价。当然,评价对象也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评价者必须对此有足够关注,这样才不会使评价偏离它本身的意义。评价学告诉我们,“量”是存在数值差异的,这个差异恰恰反映了“质”的差异性。而简单、抽象、概括性强等“量”的特征,我们通常通过定性分析来进行表述,说明“量”所反映的“质”的具体隐含意义和状况。评价学还认为,定性分析又是定量分析的“铺路石”,只有定量分析的“量”同“质”时,才是进行评价的基石。有些时候,评价者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定性信息进行二次量化,转化为定量信息再进行评价,因为评价必须做到精确、科学。

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其局限性。利用定性评价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定量评价相比,定性评价相对难度较大,而定量评价的实施成本和评价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实际情况,在评价前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并把评价结果和建议作为反思教学、优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助推力。[1]

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高度来思量的,体现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想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科学评价标准与体系,便于具体操作落实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以获得真实可信的评价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