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特殊的动宾关系意义分类,张中行全集·负暄三话

特殊的动宾关系意义分类,张中行全集·负暄三话

【摘要】:使动、意动等语言现象,有人称之为“特殊”的动宾关系;就算是特殊吧,正如获一等奖可以不只一家,特殊的动宾关系可以包括很多种。如果这特殊指的是不同于其他的意义类,那就又引来新的麻烦。为了减少述说的麻烦,这里只说其二,本然的动宾关系的意义分类。这样,如果顺路走下去,那就会:陷入分动宾关系意义类的泥塘;使动、意动等为文言名、形等之特殊用法的“特殊”就隐入云雾中,正是完全违反本意了。

古代有个东食西宿的故事,东家吃是适意之事,西家睡也是适意之事;不过无论如何,客观情势总不容许一个妇女在东家吃饱了到西家去睡。语言现象的处理也是这样,从词性出发像是颇有道理,从意义出发也像是颇有道理,如果这不同的起点恰好殊途而同归,那真是天下太平了。可惜的是常常不能这样如意,而是阴错阳差,甚至明显矛盾。有矛盾,想兼容并包必致鸡飞蛋打,因为有逻辑规律管着。使动、意动等说,由字面看分明是讲意义,因而从意义出发似乎就成为必不可免。可是这样一来,以下的麻烦就不能不鱼贯而来。(1)使动、意动等语言现象,有人称之为“特殊”的动宾关系;就算是特殊吧,正如获一等奖可以不只一家,特殊的动宾关系可以包括很多种。事实正是这样,即以在最近几期《中学语文教学》中所见,已经增加了“为(wéi)动”“为(wèi)动”“对动”“给予式”(如果按排行旧例命名,似可名为“给动”)等新花样。由常识可以推定,如果继续发掘,新花样一定还可以增加很多。就有语法癖的许多同志说,这或许是很有意义的事;但总不会毫无麻烦吧?(2)更大的麻烦是“意义”不能不跳出“特殊”的限制。前面说过,使动、意动的创始人陈承泽已经容许“罕见”也算,只是未举例;到继承其说并发扬而光大之的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就明白说:“此种用法(按指使动用法)之外动词……或本是外动词……”,以下举“负”“禽”“尝”等为例(第四章),以说明有使动用法者不限于外动词“以外”之词。这样,由意义出发,把外动词也拉来搞大团结,其所形成的动宾关系还可以称为“特殊”吗?如果这特殊指的是不同于其他的意义类,那就又引来新的麻烦。(3)也要为其他动宾关系的意义分类,因为所有的意义,就某一种之异于其他说,都是特殊的。比如说,先分为两大类:一是原非外动词而带宾语之动宾关系,二是外动词带宾语之动宾关系。为了减少述说的麻烦,这里只说其二,本然的动宾关系的意义分类。这即使非绝对不可能,总会非常麻烦,原因是情况过于复杂。例如“救火”和“救人”,“问路”和“问心”,“打柴”和“打醋”,等等,都不能归入一类。记得俞敏先生前年在哈尔滨曾谈过动宾意义关系过于复杂的问题,题曰《谈谈动宾关系》(后来收入《教学语法论集》),举例很多,既引人发笑而又发人深省。

以上这些麻烦还不可避免地要同新事物碰头,因为我们现在用的是现代汉语,所谓语法,一般指现代汉语语法;那么使动、意动等,现代汉语语法要不要容纳呢?依理是不能不容纳,因为本然的动宾关系也有使动用法,如“升旗”“关门”“合眼”“留客”等都是。何况有的语法界老前辈已经这样做了,如黎锦熙《新著国语法》第八章《动词细目》最后就提到“动词活用法”的“使动式”和“意动式”,所举例有“出汗”“取饭”等,都是白话。这样,如果顺路走下去,那就会:(1)陷入分动宾关系意义类的泥塘;(2)使动、意动等为文言名、形等之特殊用法的“特殊”就隐入云雾中,正是完全违反本意了。

比较简明而切于实用的办法似乎是维持本意,(1)限定讲文言时用;(2)算作特殊用法,所以a、非外动词而带宾语,算;b、外动词带宾语,即使表使动、意动等意义,还是不算。这第(2)项还可以再化简一些,说是所谓特殊用法,是指非动词的动词用法,因为古汉语动词没有外动、内动的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