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租界内的一段,它被叫做大法国路;在英租界内的一段,它名为维多利亚路;在德租界内的一段,它取名威廉街。不过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街”。毫不夸张地说,租界时期,全世界知名洋行、各大金融机构均汇聚于此,因此这里也被誉为“东方华尔街”。可以说,中街的历史就是一部天津租界史,中街道路两旁的建筑就是天津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2023-11-18
提起天津,如果直述心情而不顾世故,我大概会说,没有什么好感。这不合适,因为,至少是土生土长的,会很不高兴。那就改为较含蓄的说法,是,虽然断断续续,住的时间不算很短,却没有多少爱恋的心情。为什么?总的说是性不相近。分着说就多了。因为我多住在北京,就无妨把这两个城市拉出来,对比一下。但要先附加点说明:一是限于我的印象,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是限于旧时代,因为时代新了,特点就越来越不显著。以下说旧而显著的。其一是,北京年老,天津年轻。城市,我喜欢年老的,轻些说是有的可看,重些说是还有的可学。其二是,北京书多,读书人多,天津差得不少;其结果是北京文苑气浓一些,天津市井气浓一些。文苑气浓有什么好?理由可以由大文章来,这里我不想作,只说小文章,是臭味相投。其三是,天津租界多,占据花园洋房的,外来的大多是洋商人,本土的大多是下台政客,可厌可恨。其四是,重商加五河下梢,风气也受影响,表现为,北京朴厚多一些,天津机心多一些,俗语所谓十个京油子斗不过一个卫嘴子是也。其五是,由卫嘴子就联想到天津语音。语音能不能分高下?可惜昔年听刘半农先生讲课,没问他;只好向侯宝林、姜昆之流请教,学天津话,他们是为了逗哏的。最后再说个其六是,每次坐火车往天津,由北站到东站一带,东望,无数简陋小屋麇集在沼泽地之上,心里总不免有些怕;北京也有贫民,但地基高,不潮湿,又惯于在院里种两三棵枣树,秋天由墙外望去,绿叶红实,都放光,就颇有诗意。总之,我在北京住时间长了,总觉得天津非息影之地,安老就更不成。可是人间的事,很少是先希望而后就随着实现的,所以我还是在天津住了一个时期,加起来总不少于两年吧。一段是整的,由1935年夏到1936年夏,是大学毕业以后找饭碗,到南开中学教一年书。其余都是断断续续,因为我的家乡离天津近,在它的北面约百里,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许多亲友就移到那里去住。这样,整加断断续续,绵而延之,我与天津的过从就不少于半个世纪,也总当有些难于忘怀的吧?想想,也确是这样,为己身计,任其湮灭可惜,所以决定说说。还是专凭印象,记忆中的,浮上来就抓住,沉而不浮的就只当没有。
由入境说起。是1935年8月中旬,为到南开中学就职,由北京出发,带着衣物,乘火车往天津。中午到,人生地不熟,当然以投亲为省力。有个大祖母娘家的表叔在东北角附近一个洗染店任经理,于是雇洋车(天津名胶皮)到他那里去。表叔很热情,先问吃过饭没有。知道还没吃,就带我到东北角(其时习惯称官银号)一个小饭铺去吃。他说他已经吃过,给我要了一菜一汤,主食为花卷。还记得菜是清炒虾仁,七寸盘,满满的,雪白,味道很好,价一角六分。这是到天津吃饭的开卷第一回,可是影响远大,是近年以来,偶尔三五个人小聚,对于是否要虾仁,我必是反对派,因为与天津那开卷第一回相比,质量大不如,而价则高百倍以上,总以为不合算。
干脆就顺着口腹之欲说下去。先内后外。内是南开中学的教师食堂,菜花样不少,质量不坏,只记得最喜欢吃的是烧茄子,一盘价一角或一角二分。还可以点菜,指定做法。其间也闹过笑话,是其时已有小名后来成为大名人的何其芳,点菜,菜名是“素炒白菜”,食堂的人得令转身将走之际,他又加了一句,是“加一点肉丝”。外,大街上,包子铺到处都是,最有名的是狗不理,我都不欣赏,因为肉多,油多,太腻。吃多次而现在仍想吃的,是法租界一个小铺名新伴斋的肉末烧饼,确是北海仿膳的做法。同往的为多年老友齐君,已于三四年前作古;至于那新伴斋,大概五十年代初就不再有了吧?还有一个菜,是与齐君一起在离劝业场不很远的江苏馆新泰和吃的,名炒全(义为可吃之处具备)蟹。我,与毕卓、李笠翁之流相反,怕吃蟹,因为费力过多而所得甚少,这一次却例外,是不费力而所得甚多,这多里还包括味绝美。可惜平生只此一次,连菜名也只是见此一次。菜之外,还有个必须提及的,是到豆腐坊吃早点。豆腐坊,天津遍地皆是,卖豆浆和炸果子(北京名油条);因为天津人早点要塞满肚皮,还卖烙饼。豆浆,全国各城市几乎都有,可是天津的不同,不只精致,而且浓。奇怪的是天津人还不知足,要吃“浆子豆腐”(豆浆中加豆腐脑),佐以豆皮(由豆浆浮面挑起来的)卷果子。这样的食品味美,营养价值高,我推为天津一绝。遗憾的是(这一绝)近年来真就绝了,豆浆仍有卖的,只是变白色为灰色,变浓为稀拉光汤,不像昔年那样好吃了。
转为说精神食粮,买书。前面已经说过,与北京相比,天津读书人不那么多,所以卖书的地点也不像北京,坐贾行商,遍布九城。这也有好处,是省逛的精力。计前前后后十几年,常去看看的只有两处,其一是大户,天祥市场三楼,其二是小户,英租界小白楼。都是卖旧书,小白楼几乎都是外文的,天祥市场则古今中外。俗话说,积少成多,历年所得,量也不很少,只是经过十年的秦火,又记忆力越来越差,都买到什么,想说也说不清了。但有一种却还清楚记得,是英国性心理学家蔼理斯的巨著《性心理研究》(六卷本),想读,整部的买不到,只好拼凑,希望集单为整,日子多了,居然就如了愿,其中一半就是由天津淘来的。附带说说,天祥市场买完书,如果恰好是饭时,就到它后身的山西馆(记得有两家)去吃削面。面好,肉卤好,醋尤其好。吃之间,兼听馆主人的山西语音,如变一碗(wǎn)为一碗(wǎng),就无妨展开幻想之翼,飞到隋唐之际的灵石旅舍,看虬髯客的赤髯,红拂女的长发,兼听旅舍主人的山西语音,也可以说是一种诗意的享受。说起诗意,还可以再添一笔,是,如果节令是秋凉以后,天祥市场和劝业场一带的街头,总飘荡着浓重的糖炒栗子味,不知道为什么,这气味常常使我想到黄花,想到远方,也许连带兴起什么渺茫的想望吗?现在是只剩下一点点记忆了。
食粮说过,依常情,应该重点说人。可是有困难,因为单是亲友,也太多了,说就必致挂一漏万。想顺水推舟,就用挂一漏万法,只说上面提到的齐君。他是我的同乡,由二十年代算起,交往不少于六十年,所以仍须大题小作,只说末尾一段。他由某中学退休,住在唐山道。一次骑车出门,被另一骑车人撞倒,下部骨折,将养很长时期,行路仍然不便。收入不多,病,“寻常车马之客”,如果“今雨不来”,心情的凄凉是可以想见的,所以每年我总要去看他一次。时间必是旧历中秋,因为他是这一天生日。我一般是前一天到,住胞妹家,次日十点多到齐君家。乘车到劝业场,步行过中心花园(原法国花园),前行不远,拐入街口,右方一家院里有一棵石榴树,占一间屋那样大的面积,枝上挂满石榴,我总是把它比作泰山的迎客松。齐君的住处在左方,不很远,所以看过石榴树之后,抬头,常常会看见齐君站在门外,正在向街口张望。都老了,嘴不说,心里当然明白,必是见一次少一次。这种心情延续到酒饭中间,总是使欢聚的气氛暗藏着一些赋别的感伤。有那么一次,齐君大概因健康状况不佳而深有所感吧,半直半曲地说了一句:“春天能够多聚会一次也好,秋天,还能见到吗?”我听了,以为不过是老年人容易感伤,并惯于加重说,没有在意。春天来了,仍是忙加不喜欢动,没有去。想不到他挨到五月,就真走了。其后中秋就不再往天津,也就没有再看见那棵迎客的石榴树。
记忆里还有什么呢?想了想,还有可以称为巧遇的,而且不只一件,也无妨拉来,凑凑热闹。一件是气候的稀有。那是1936年1月23日到25日,连续三天,气温降到零下24度。后来听通气象的人说,华北地区气温降到如此之低,几十年来只有这一次。其实与常年相比,也不过差几度。可是影响却很大,只说还记得的见闻。一是我住的那个小楼,估计是墙被冻透,不能保温了,夜里上床,像是住在无火炉的房子里。二是贫民区三不管,有一条小巷一夜冻死八个人;暖棚失火(因冷而多烧火),烧死一百多人。三是大沽口外封海,轮船不能进口,由飞机空投食品。这是个不称为天灾的天灾,语云,天塌砸众人,为什么我算作巧遇呢?因为其时正是寒假,我应该在北京。至于为什么未回北京,可惜由1928年起,将近十年的日记,都毁于七七事变的战火,想知道已经不可能了。另一件,说是个什么剧呢?不好说,只好述事实。是1935年深秋(?)某一天的下午,我由西南角上有轨电车东行,大概是想在东南角换车到劝业场一带去吧,车到南门附近,看见街北居士林门外围着很多人看热闹。第二天看报,知道就在那时候,下台大军阀孙传芳到居士林去念佛,被施剑翘(女,为其父报仇)用手枪打死了。只这一枪,施女成为英雄;孙传芳呢,正在念佛(意在忏悔?),由林友看,也许真就往生净土了吧?总之,就我说是巧,所以直到今日还记忆犹新。
最后说说本应该在开头说的,是游。何以移鸡口为牛后?因为,说一句天津人又会不高兴的话,是与北京相比,实在没有什么可游的。说起游,先会想到古。我到天津的时候,县城早已拆掉,城基改为马路。姑且视马路包围的那一方块为城内,我看到的古迹只有费宫人巷。很遗憾,对于朱元璋、朱棣直到朱由检这一群杀人不眨眼的坏蛋,正如对于李闯及其属下那一群(至少是夺得政权以后),我一直没有好感,所以忠于某某云云,也就不值得发思古之幽情。离开古,说眼下,海河可以看看,因为北京没有。其余呢,据说丁字沽的桃花名气不小,我去过一次,现在是印象也没有了。剩下还有所谓“园”的,不多。水上公园是很晚才有的,我看过一次,印象如看北京的现代化陶然亭,豪华消灭了野意,商风消灭了诗意。中心公园有优点,是紧凑整洁;缺点是太小,高度近视可以一眼望到边,因而难得有逍遥之趣。比较可取的是北站之外的宁园,面积大,而且有水。记得我初到天津的时候,这个园开辟时间不久,又因为远离闹市,游人不多,所以得暇,有游兴的时候,我喜欢到那里去。记得还在湖里划过船。1936年夏离开天津以后,再到天津,都是暂住,多则三五天,少则两三天,游兴不大,又没有空闲,所以与宁园的关系,只是车过北站的时候,望望而已。是七十年代前期,一次往天津,住在北马路附近胞妹家,一日得闲,忽然有温旧梦之兴,又离宁园不远,就去看了一次。旧事还记得多少呢?但也不免有些怅惘。语云,秀才人情纸半张,其他无所能,又苦于放不下,也只好诌几首歪诗。其中一首题为《重过津沽宁园》,词句是:“宁园一别几多春,白发重来踏劫尘。曲岸垂杨仍拂水,沧波无复荡舟人。”其实,人生不过如此,过去的就应该任它过去。那么,还写这些做什么呢?因为本篇题目明白表示是记旧事,记了,不只还了愿,还可以进一步说明,对于有些旧事,我虽然老了,却没有忘掉。
有关张中行全集(2)·负暄三话 横议集的文章
在法租界内的一段,它被叫做大法国路;在英租界内的一段,它名为维多利亚路;在德租界内的一段,它取名威廉街。不过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街”。毫不夸张地说,租界时期,全世界知名洋行、各大金融机构均汇聚于此,因此这里也被誉为“东方华尔街”。可以说,中街的历史就是一部天津租界史,中街道路两旁的建筑就是天津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2023-11-18
天津沦为半殖民地的标志,就是被迫开辟的九国租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宣布将德租界接收,1919年将该路复名“海大道”。日租界段名“荣街”,法租界段名“樊主教路”,英租界段名“牛津路”。由于中西文化在天津的撞击与融合,使得具有开放思维和现代意识的广大市民阶层得以涌现,为天津现代都市文化奠定了根基。从地名角度,窥一斑以见全豹,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天津地域文化的形成以及其多元化和兼容性的特点。......
2023-09-01
第六章天津的沽自古以来,天津号称有七十二沽,许多村庄都以“沽”取名。现在的市区,就是从古代的三汊沽、小直沽等沽发展而来的。所以“沽水”、“沽上”、“津沽”都是天津的别名。高度概括了天津的早年风貌。据说在汉朝以前,天津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不是海的地方还有许多沼泽。据说在汉朝末年,朝廷已经开始重视海盐生产,国家垄断了盐的生产与买卖,为了征收盐税,缉捕私盐,就在渤海郡章武县的大直沽设置了盐官署。......
2024-10-30
在天津历史上曾有“会馆”、“同乡会”约20余家,最早的会馆为清乾隆四年建立的闽粤会馆。因此,天津早期的行会产生于会馆,经历了一个先“同乡”后“同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天津的公所与早期的会馆相比较,有成文的组织章程,对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公所也就是一个代表某一行业的“同业公会”,天津市第一个具有同业公会性质的工商业组织是“钱号公所”。......
2023-10-10
元洪在津闻讯后急忙赶往北塘,及至到家时父亲已经咽气。从此,黎元洪结束了他在天津度过的青少年时代。1917年8月28日,黎元洪辞职离京,返回天津英租界私宅。黎元洪自辞去总统职务后,息居津门,闭口不谈政治。6月5日,黎公馆门庭若市,各方代表40余人麇集黎府,促请黎元洪尽快复职。......
2023-08-24
1988年市八届政协委员会设立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何国模,副主任4人:吴廷璆、乔维熊、谢天培、杨大辛,委员共24人。天津市政协据此也逐步地开拓了文史资料工作的新领域。1991年天津政协文史委与中央电视台合作,联合拍摄了《话说老字号》天津专集,共4集。同时制定了本届委员会的五年工作规划。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对这一提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其推广到全国。本届委员会共编辑出版专题史料6种,共190余万字。......
2023-10-10
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天津市各种奖项。说起天津相声,不能不先介绍曲艺。东北大鼓皇后朱熙珍也是发祥于天津。由于天津良好的生存环境,吸引了各地大批的曲艺演员在天津落地生根。我们把前面说的内容算作一个垫话,现在进入主题,不谈全国相声,只谈天津相声。还有人说“相声”之名源于两段颇有影响的相声《学四像》《学四声》。隔壁戏,就是口技,也是相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演出的形式已经接近相声。......
2023-09-01
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在广博浩瀚的中华妈祖文化中,发端历史最久远、文化生态传承最完美的经典具象形态,当属天津人创造的皇会。皇会本是天津天后宫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是天津民间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曾被誉为“中国人的狂欢节”。早期皇会的会期从农历三月十五日起至二十三日天后娘娘诞辰日为止,共举行九天。这,或许就是我们天津人所共同拥有的皇会情结吧。......
2024-04-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