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口利益导向政策与普惠公共政策衔接研究成果

人口利益导向政策与普惠公共政策衔接研究成果

【摘要】:目前虽然建立了“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但是作为一项政策,在设计上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首先,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规定。

目前虽然建立了“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但是作为一项政策,在设计上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第一,提高计生家庭相关的奖励扶助以及特别扶助标准,并建立全国动态的奖扶调整机制。就当前全国的消费水平来看,农村失独家庭每人每月170元,残独家庭每人每月150元的补偿标准太低,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无法起到补偿的作用。应整合政策资源,取消繁杂无效的补偿制度,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补偿力度,特别是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子女持续的治疗不仅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同时需要父母更多的时间去照料,限制了父母工作时间而减少了家庭收入,他们对于政府的补偿需要更为迫切。另外,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或消费水平建立奖扶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防止标准固化,保证政策补偿的力度和导向作用。

第二,完善并明确计生利益导向的政策规定,建立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首先,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规定。对计划生育家庭和贫困户的奖扶优待应明确列出奖扶标准和方式,具体措施中避免使用适当奖励、酌情减免等笼统的弹性规定,方便基层部门具体落实。其次,明确政策执行的主体,建立政策实施的考核指标体系。各级地方政府应对辖区进行责任划分,并严格规定责任主体部门,根据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各部门所负责的辖区计生与贫困状况进行考评,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根据考评情况对各部门以及计生干部进行奖惩,以保障政策力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三,创新计生扶贫模式,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避免垂直向下的帮扶模式,把主要依靠外部支持转向主要依靠计划生育贫困户自主自立的发展,努力顺应他们自身的需求,在执行计划生育扶贫项目的同时对计生贫困户进行知识、技能、信息的扶贫,使广大计生贫困户由被动的受益者转化为自主决策者,政府和专业人员则成为项目的启动支持者和执行扶持者。此外,有必要对扶助资金在一定期限后进行回收或者按一定比例回收,不仅有利于对项目户的生产产生激励,防止其将资金用于物质享受,同时也可以保证项目资金的重复循环使用,帮助更多的计生贫困家庭实现家庭发展。

第四,简化奖励扶助的行政审批程序,并为制度安排增加人性化色彩。例如,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申领扶助金的公示方式,有些“失独”家庭本来就已经痛苦不堪,村委会却还要把家庭情况公示在村中央的公告栏上,这是对“失独”家庭的再一次伤害。所以,利导政策的执行需要人性化的色彩,按照“减少环节、规范程序、提高效率、明确责任、强化服务”的要求,改革人口计生项目的审批运行管理机制,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依据、时限、程序进行清理、规范,使审批程序得到进一步优化和简化,提高办事效率并逐步改善办事环境。并以事实为依据,取消不必要的条件限制,使政策的实施过程更加人性化,更加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