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规划是在几代人奋斗,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现代化道路的新的阐释和新的推进,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6]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的方向,使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3-07-30
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表明人的需要在人性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需要是人的内在规定性,是客观存在且无法被消灭的,且需要是驱使人进行各类活动的内在动力,如果需要不再存续和发展,人和社会也就无法向前发展。此外,由于实践活动上的差异而个性化了的需要也是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可见,人的需要在人性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驱动作用。
2035年远景目标是党中央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制定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人民的需要是这一战略目标的价值旨归。2035年远景目标直接就人民生活的改善定下了总体目标要求,即在党中央的带领下,经过奋斗,全国人民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党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的持续耕耘也将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人的需要是复杂多元且不断发展的,每一方面的需要都是需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增长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总体上的生活幸福感才能有质的飞跃。党中央充分考虑到人的需要的多元性和发展性,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规划。因此,2035年远景目标实质上是以实现人民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实际需要和切身利益为手段和重要环节,以更好地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主题和总目标,这两类目标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统领,指引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实现人民在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需要;以实现人民群众各类需要为支撑,保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最终实现。无论是总体上的部署还是对社会生活各部分的发展要求,都始终紧贴群众的实际需要,以实现群众各类需要为手段,最终满足人民在总体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学展望的文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规划是在几代人奋斗,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现代化道路的新的阐释和新的推进,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6]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的方向,使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3-07-30
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才逐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民本”德政思想,并成为中国传统政治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始于史前时期,在原始共同体的民主意识普遍性的过程中产生的。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君主和官吏来组织实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广大的民众就可以置身于治理之外。......
2023-07-30
2035年远景目标是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指引擘画的远景规划,因此也必然符合人的需要的基本特点。总之,2035年远景目标针对外界客观环境这一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决定性因素作出部署,顺应了人的需要的客观性。......
2023-07-30
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需要的考察,是从“现实的人”的三重属性展开的。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类特性出发,阐明了“现实的人”的一般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9],换句话说,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生存需要得以满足的先决条件。概而观之,只有在社会活动中,个人才能成为“现实的人”。作为“现实的人”,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社会交往活动。......
2023-07-30
为此,首先必须认清中国式现代化发生的时空场域。面对这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场域,邓小平明确告知全党全国:“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023-07-30
(二)国家构建与基础结构能力扩展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特定条件下,如果没有一种超越各种政治力量的共同权威与共同利益,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并不可能通过彼此之间自由讨论与讨价还价而达致妥协。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以国家构建为民主建设的基本政治框架。但是,当前我国的国家构建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难题:1.国家的专断性权力比较大,而国家基础结构能力非常有限,社会管理的政治和社会成本都比较高。......
2023-12-01
新加坡威权主义政治的确立隶属于第四种类型。下面将分别从新加坡的国家行政体制、政党政治等方面对新加坡威权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具体分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建立威权主义制度后保留了这种框架作为寻求政治合法性的一条途径。......
2023-11-30
低碳经济产业链中包括了风电、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再制造等诸多新兴行业,是一个可在未来40年高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近期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再制造修复术等,见图3-3。图3-3 近期我国低碳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示意图1.新能源汽车未来25年我国将新增2.7亿辆汽车,若电动汽车占乘用车总量的10%~20%,那时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可达到3500亿~7000亿元人民币。......
2023-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