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后,双方又虚假订立了另一份合同用于备案。前一份合同由于违反《招标投标法》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后一份合同因是当事人虚假意思表示而无效。......
2023-07-30
1.不予支持的鉴定
计价方式中,固定价分为固定单价和固定总价。若合同计价采用固定单价,则意味着单价的数额已无争议;若合同价采用固定总价,则意味着总价的数额也没有争议。对于没有争议的问题自然无需鉴定。《解释(一)》第28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按照固定价结算工程价款,一方当事人请求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点评:此条款中的“固定价”并未言明是固定单价还是固定总价,我们只能理解为若约定的是固定单价,则不支持对单价进行鉴定。但由于工程价款不仅涉及单价因素,还涉及工程量因素,此时当事人若申请对总价进行鉴定,还是应当支持的。但若约定的是固定总价,则不支持对总价进行鉴定。
《解释(一)》第29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讼前已经对建设工程价款结算达成协议,诉讼中一方当事人申请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2.予以支持的鉴定
《解释(一)》第30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讼前共同委托有关机构、人员对建设工程造价出具咨询意见,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不认可该咨询意见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但双方当事人明确表示受该咨询意见约束的除外。”
3.鉴定范围
《解释(一)》第31条规定:“当事人对部分案件事实有争议的,仅对有争议的事实进行鉴定,但争议事实范围不能确定,或者双方当事人请求对全部事实鉴定的除外。”
4.举证不能
《解释(一)》第32条规定:“当事人对工程造价、质量、修复费用等专门性问题有争议,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向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释明。当事人经释明未申请鉴定,虽申请鉴定但未支付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的,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一审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未申请鉴定,虽申请鉴定但未支付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二审诉讼中申请鉴定,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处理。”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5.对鉴定材料的质证
《解释(一)》第33条规定:“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及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确定委托鉴定的事项、范围、鉴定期限等,并组织当事人对争议的鉴定材料进行质证。”
《解释(一)》第34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鉴定人将当事人有争议且未经质证的材料作为鉴定依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就该部分材料进行质证。经质证认为不能作为鉴定依据的,根据该材料作出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有关建设法规的文章
中标后,双方又虚假订立了另一份合同用于备案。前一份合同由于违反《招标投标法》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后一份合同因是当事人虚假意思表示而无效。......
2023-07-30
2.因竣工日期引起的争议《解释(一)》第9条规定:“当事人对建设工程实际竣工日期有争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按照以下情形予以认定:(一)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以竣工验收合格之日为竣工日期;(二)承包人已经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发包人拖延验收的,以承包人提交验收报告之日为竣工日期;(三)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转移占有建设工程之日为竣工日期。”......
2023-07-30
5.行使优先受偿权的期限《解释(一)》第41条规定:“承包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但最长不得超过十八个月,自发包人应当给付建设工程价款之日起算。”......
2023-07-30
3.因质量问题的诉讼与反诉《解释(一)》第15条规定:“因建设工程质量发生争议的,发包人可以以总承包人、分包人和实际施工人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
2023-07-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9条规定,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1条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2023-07-30
评标委员会成员有以上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编制供评标使用的相应表格,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至少应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①招标的目标;②招标项目的范围和性质;③招标文件中规定的主要技术要求、标准和商务条款;④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评标方法和在评标过程中考虑的相关因素。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系统的评审和比较。......
2023-07-30
有权追究行政责任的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2)行政责任的特征行政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制度的直接目的便是纠正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并补救由此而给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的损害以及督促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2023-07-30
①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④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负责人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