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制度下,法院对仲裁活动不予干涉,但是仲裁活动需要法院的协助和监督,以保证仲裁活动得以顺利、合法地进行,从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2023-07-30
审判程序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适用的程序,可以分为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1.第一审程序
第一审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普通程序是第一审程序中最基本的程序,具有独立性和广泛性,是整个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本书主要介绍普通程序。
《民事诉讼法》第149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1)起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②有明确的被告;
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④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受理
《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3)审理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1)送达起诉状副本和提出答辩状
《民事诉讼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及组成合议庭
《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普通程序的审判组织应当采用合议制。《民事诉讼法》第128条规定:“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开庭审理
(1)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上出示与案件有关的全部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的程序。
(2)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上行使辩论权,针对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的程序。法庭辩论的目的,是通过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辩论,对有争议的问题逐一进行审查和核实,借此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和正确适用法律。
(3)法庭笔录
《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书记员应当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法庭笔录应当当庭宣读,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或者在5日内阅读。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法庭笔录由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
(4)宣判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民事诉讼法》第142条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3、144条的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人民法院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同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超过上诉期限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2.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程序或终审程序,是指由于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上诉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引起的诉讼程序。由于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上诉案件经二审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为终审的判决、裁定,诉讼程序即告终结。
1)上诉期间
《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上诉状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提起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3)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处理
《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①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②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③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④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第二审法院作出的具有给付内容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拒不履行,对方当事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仍将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理。因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仍然可以上诉。
3.审判监督程序
1)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是指由有审判监督权的法定机关和人员提起,或由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
2)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1)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程序
人民法院提起再审,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其程序如下: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2)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
当事人申请不一定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只有在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前提下,由人民法院依法决定,才可以启动再审程序。《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了当事人的申请符合哪些条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读者可以自行查阅。
《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3)人民检察院的抗诉
《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有关建设法规的文章
在这种制度下,法院对仲裁活动不予干涉,但是仲裁活动需要法院的协助和监督,以保证仲裁活动得以顺利、合法地进行,从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2023-07-30
2.专项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3-07-30
区域法院裁判官可撤回任何由此提出或移交的上诉或任何类别的上诉。414.即使有上文所述的任何内容,在任何根据第260条行事的裁判官判处不超过一个月的监禁或不超过二万缅币的罚金的情况下,被定罪人不得提出上诉。但根据第419条提出的上诉不得驳回,除非上诉人或其辩护人有合理机会获得支持。而在根据第417条提出上诉的情况下,上诉法庭须安排向该被控人发出同样的通知。......
2023-07-17
除本条另有规定外,区法院有权进行审判的人不得被责成至高等法院审判。207.如案件由专属管辖的区法院、高等法院或法官认定具有相当管辖权的法院审理,庭前询问应遵循下列程序。被告有对作出指控的证人进行交叉询问的自由,且在此情形下公诉人可对其再次询问。法官质疑相关指控的理由应被记录在案。在此情形下,法官应将释放被告的原因记录在案。......
2023-07-17
原告江甲诉被告江乙房屋宅基地纠纷案原告:江甲,女,36岁,黑龙江省大庆市某村农民。被告:江乙,男,33岁,黑龙江省大庆市某村农民。原告江甲与被告江乙系姐弟。1991年某村村委会分配给姐弟宅基地28m2 ,江乙结婚后,江甲仍未出嫁与江乙同住在父母建的老房子里。......
2023-12-01
因此,这是《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严令禁止的行为。①建设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③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在我国必须实行监理的工程如下。......
2023-07-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9条规定,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1条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2023-07-30
①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标准和办法,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后,方可使用土地。......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