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哪里可以看到(找到)琥珀?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块琥珀被一个小孩发现了。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作者展开了有趣的推测。学生交流,课件出示:“这是琥珀,孩子。”⑤依据这样一块琥珀......
2023-07-29
富瑾玉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和“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四周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花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孩子们被巨人吓跑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感到无比的幸福。故事想让学生懂得,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童话相较于其他题材的文本,显著的特点是故事中具有奇妙的想象,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动笔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是这篇童话的另一特点。课后第二题围绕巨人及其花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巨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硕”等生字,会写“硕”等生字,会写“柔嫩”等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
4.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激趣
1.出示篇章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再次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2.揭题观图,初识巨人:这个课题很有意思,你可以从哪个词语中知道这是一篇童话?说说你的理由。(教师板书课题,围绕“巨人”一词展开交流:你在哪里看见过巨人呢?他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巨人图片,体会巨人“高大”的形象)
3.(齐读课题)过渡:童话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奇妙,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巨人的花园。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因为巨人对孩子们不同的态度,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根据这个信息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2.相机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自由读,个别读。
(3)相机正音:“硕”“拆”是翘舌音,“允”不要读成“yǒng”;“砌”读“qì”,不要读成“qiè”,“颊”读“jiá”,不要读成“xiá”。
(4)学生将掌握起来有难度的词语标注在语文书上。
3.组织学生反馈学习成果。
预设:(第1~2自然段)巨人外出时,花园很可爱。(第3~9自然段)巨人回来后,花园里一片冬天的景象。(第10~15自然段)巨人拆除围墙后,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4.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巨人有一座漂亮的花园,他拒绝孩子们在花园里玩时,花园里就是冬天的景象。当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的时候,春暖花开。孩子们给花园带来生机与春意。巨人终于明白,要包容,要接受美好的事物,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1.教师过渡: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请你边读边想,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圈圈画画作批注,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好方法。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反馈,交流。
预设1:巨人外出时,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在这个可爱的花园里,青草、桃树、小鸟等是怎样的?(青草柔嫩,桃树开花结果,鸟儿叫声好听,孩子们很欢乐)
(3)男女生赛读,齐读。
预设2:巨人回来后,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仍旧是冬天的景象。
(1)学生自由读,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交流说感受。
(3)分角色扮演桃花、雪、北风、霜,感受花园的凄凉。
(4)想象情景,感受环境对比描写的作用。
春天到了,墙外的桃花_________,但是巨人的花园里的桃花却_________。
山林深处,树梢上的鸟儿________,但是巨人的花园里的鸟儿却________。
太阳高照,欢乐的孩子们________,但是巨人的花园里却___________。
(5)师生合作朗读。
预设3:巨人拆除围墙后,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1)同桌交流句子,互相说感受。
(2)全班反馈。
(3)齐读。
4.总结课文,梳理学法。
(1)教师点拨:童话里有无比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到巨人的花园随着巨人的态度转变而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真是太有趣了。
(2)以后遇到童话故事,我们也可以多多展开想象,来体悟童话带给我们的奇妙。
四、集中识字,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新词。
2.学生齐读,重点指导“牌”“啸”“拆”三个生字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书写成果,相机点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开火车读。
叱责 北风呼啸 快乐欢叫
自私 冰雹疯闹 增添春意
脸颊 小鸟歌唱 立刻逃走
拆除 桃花盛开 景象可爱
2.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巨人的花园因为巨人的态度转变而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巨人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来认识一下这个巨人。
二、深入感知,把握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圈画出描写巨人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做出批注。
2.指名交流。
预设:这是一个一开始很自私,后来知错就改,最终学会了分享的巨人。
3.品读故事开头,体会巨人的孤独。
(1)过渡: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巨人?我们得细细地读读这个童话才能知道。
(2)课件出示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图片。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哪里?
预设:他离家去看朋友,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3)师引导:读到这,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这是一个害怕孤独的巨人。
4.课件出示第3~5自然段,感知巨人的形象。
(1)外出归来后的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默读第3~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
(2)师指名交流: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3)预设:一个自私的、脾气暴躁的巨人。
(4)指导朗读。
①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指导读出“叱责”的语气。
②师指名读第5自然段,指导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
③师生合作读。
5.朗读课文,感知巨人的变化。
(1)阅读第10~13自然段,面对这样奇特的景象,巨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2)课件出示:
他轻轻地走下楼……冬天的景象。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小鸟们也飞来歌唱。
别的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样凶狠了……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3)生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上台角色扮演,再次感悟巨人对小男孩的关爱。
(5)引导学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句子。
6.明确对比写法,升华童话主题。
过渡: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除了围墙,迎来了春天。他明白了什么?
预设1:没有孩子的地方,鲜花凋谢;有孩子的地方,鲜花盛开。
预设2:孩子是最美丽的花,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7.师引导:文中用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巨人是真的明白了,他那颗冰冷的心开始变得温暖了,用文中的话说就是——(出示)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师小结:巨人的话的意思是——孩子就是春天。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巨人变了,他不再孤独,变得快乐;他不再自私,变得宽容。
三、完成练笔,领略童话的魅力
1.师引导: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仿佛和巨人一起悲伤,一起快乐。孩子们,你们愿意成为童话中的一员吗?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把这个故事写下去吧。
2.课件出示小练笔要求。
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3.生发挥想象,自由练笔。
4.师指名交流,全班评议。
四、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1.介绍作者王尔德。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主要作品有《道林·格雷的画像》《快乐王子》《石榴屋》等。
2.引导: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语言华丽唯美,情节纯真生动。细细地研读,你可以从这些童话中体会到人间的冷暖,领悟到人生的哲理。课后同学们可以去图书室阅读这些优秀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③哪里可以看到(找到)琥珀?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块琥珀被一个小孩发现了。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作者展开了有趣的推测。学生交流,课件出示:“这是琥珀,孩子。”⑤依据这样一块琥珀......
2023-07-29
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使用生活化、活动化、生态化的教学形式传递语文知识,是孩子们乐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便是一种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对学习的恐惧、获得求知的喜悦的教学方法。......
2023-11-01
朱利俪教材分析围绕单元主题“成长”,本次口语交际安排了“朋友相处的秘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集体讨论,学会记录重要的信息并进行整理,清楚地、有条理地汇报小组的意见。提出“朋友相处”的话题,引发学生展开思考。①先由组内每一名学生发表观点,指定一人在表格内记录“朋友相处的秘诀”和“意见来源”。小组代表可以借助上述句式开展内容分享,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进行朋友相处的秘诀的分享。......
2023-07-29
董建华教材分析《绿》创作于1979年,艾青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教学目标1.认识“挤”等生字,会写“瓶”等生字,会写“墨绿”等词语。“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自主交流。......
2023-07-29
“我学会了”是限定的内容,学会做什么事情是不限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情境导入,唤醒记忆导语: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渐渐学会了走路、洗脸、穿衣;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我们学会了读书、画画、识字;在与朋友相处中,我们学会了照顾、帮助他人。我终于会滑旱冰啦!我终于学会包饺子了!接着重来,我把绳子甩到脚边,却只提起了左脚,又失败了。......
2023-07-29
单元习作“游________”是半命题作文,聚焦“游览顺序”和“景物特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地方,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写作重点,要求写出特点。第三部分是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从游览顺序、景物特点方面提出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根据评价表,对习作进行修改。......
2023-07-29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古诗词离儿童现实生活久远,其教学是一个难点。要想将古诗词教到学生的心坎上、最近发展区,首先就要研究教材。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及其内在的意蕴,加强儿童的审美体验,提升其审美情趣。......
2023-08-07
板块二:创设情境,走进转述1.出示情境,学生组内转述。预设2:转述过程中还要注意人称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小结板书:重要信息要抓住人称转换别忘记声音响亮有礼貌4.再次练习,优化转述技能。板块三:分层设境,巩固转述1.书面信息转述,巩固“抓住重要信息”方法。教师扮演小军,请学生扮演小林,进行转述。板块四:课外延伸,内化转述1.小组商议,自创情境。......
2023-0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