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宝葫芦秘密揭晓!小学语文常规课及优质精品课设计

宝葫芦秘密揭晓!小学语文常规课及优质精品课设计

【摘要】:金海霞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编排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课文。本文选自我国作家张天翼的童话作品《宝葫芦的秘密》,写王葆从小爱听宝葫芦的故事,希望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

金海霞

教材分析

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编排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要在之前感受童话丰富想象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通过想象来体会人物形象。本文选自我国作家张天翼的童话作品《宝葫芦的秘密》,写王葆从小爱听宝葫芦的故事,希望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此篇童话节选作品的教学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从儿童视角出发感受少先队员王葆与宝葫芦之间发生的奇妙故事,在边读边讲中引发想象,体会有趣的人物形象,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第二,注重发挥课文的导读功能,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等生字,会写“介”等生字,会写“介绍”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3.选择奶奶讲的一个故事,根据已有内容想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讲一讲故事。

4.体会王葆天真调皮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八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扣题质疑,导入新课

1.出示篇章页,引导观察。

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篇章页上的插图,你发现了哪些神奇有趣的事物?

预设:魔幻神灯、会下金蛋的鹅、美丽的水晶鞋、神秘的宝盒等。

评价:类似这样的事物你一定很熟悉吧?是呀,它们经常会出现在童话里。走进第八单元,就让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2.联系学习经验,明确要素。

出示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篇章页和已学童话的篇目,引导学生发现之前阅读童话的重点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单元的童话学习不仅要继续通过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还要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3.板书课题,质疑入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宝葫芦里究竟有什么大秘密。为什么主人公想得到这个宝葫芦?(课件随机出示宝葫芦图片,齐读课题)

二、循疑读文,梳理童话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宝葫芦里有什么秘密?为什么主人公王葆想得到宝葫芦?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句子,读准多音字。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冲”(chòng)在这里念第四声,意思就是大花狗对着他。

(3)指导书写生字“瘦”。

3.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童话。

(1)指名说说宝葫芦里有什么秘密以及为什么王葆想得到宝葫芦。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宝葫芦特别神奇,主人公想要什么,宝葫芦就能给他什么。王葆从小就听宝葫芦的故事,想通过宝葫芦实现愿望。

(2)引导学生填一填思维导图,把课文内容梳理清楚。

预设:第一部分听宝葫芦的故事包括“我爱听故事”“要求听故事”“奶奶讲故事”三部分。第二部分幻想有个宝葫芦包括“做算术题”“种向日葵”“和同学闹翻了”三件小事。

学生填写,校对,借助思维导图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借助支架,讲述故事

同学们,王葆是那么痴迷于宝葫芦的故事,奶奶给王葆讲过哪些宝葫芦的故事?咱们也来学着讲一讲吧!

1.读故事,填表梳理共同点。

预设:

故事2——李四:远足到龙宫,得到宝葫芦。想要大花狗,就有大花狗。

故事3——王五:肯让奶奶给自己换衣服,得到宝葫芦。

故事4——赵六:掘地掘到宝葫芦。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得到宝葫芦,过上好日子。

2.范例引路,发挥想象讲故事。

同学们,这几个故事都挺神奇的,但是课文里讲得比较简单的,想不想听更完整、更神奇、更好听的版本?

(1)教师选择一个故事,范讲故事。

示例:有一天,张三准备出门买东西,刚兴冲冲地走出家门,迎面走来一个白胡子老公公。张三走得太快,躲闪不及,撞到老公公身上。张三正要跟他说对不起,还没来得及开口,老公公捋着胡子,笑呵呵地说:“张三,请你帮我读一封信!”张三读完了信,老公公送了他一个金光闪闪的宝葫芦。老公公对他轻轻耳语了几句,便化作一缕青烟飞走了。自从有了宝葫芦,张三可过上了好日子:六月天儿,他想吃水蜜桃,念一个咒语,桌子上倏地出现了一盘又大又红的水蜜桃。周四中午,张三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漫画,值日组长叫他去拖地,他不情愿地拿着拖把向水池走去,等他洗好拖把回来时,整个教室的地面已经变得亮晶晶的。他瞪大眼睛诧异极了,这次他连咒语也没念。数学试卷发下来,张三望着卷子发愣,正在后悔平时上课开小差,没好好听时,试卷上已经写好了所有的答案。第二天发卷,他得了一百分。可以说,张三做每件事都不必费功夫,就能满足他的心愿。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一天早晨,张三的手忽然又红又肿,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时,白胡子老爷爷出现在他面前,朝他捋着胡子,什么也不说……张三这才想起,老爷爷对自己说过,无法完成的事才能请宝葫芦帮忙,难怪这手……后来,张三每一件事都想办法自己去做,不懒惰,不随便求宝葫芦。老爷爷把宝葫芦收走了,张三也不再需要宝葫芦了。

(2)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老师是怎么把课文里短小的故事讲得生动的?

预设: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老师发挥了想象,让故事听起来很生动。

(3)探讨方法,明确支架。

第一步,确定人物:张三、神仙。

第二步,设定情节:起因——张三出门撞见神仙,神仙请他帮忙读信,读完信后送了他一个宝葫芦。

经过——有了宝葫芦,张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送来水蜜桃、帮忙做值日、考试都变得特轻松。后来,张三突然发现手又红又肿,才明白是自己太懒惰了,总是想走捷径。

结果——张三终于变能干了,神仙收走了宝葫芦。

第三步,发挥想象讲一讲。

(4)学生依据这样的方法,自己先说一说思路,同桌互讲故事。

(5)全班分享故事。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认识了主人公王葆,还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收获真大呀!

【第二课时】

一、再读童话,感悟人物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宝葫芦,听了神奇的故事,还学着讲故事,感受想象带给童话的神奇魅力。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插上想象的翅膀,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主人公的形象。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主人公王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可以简单批注。

2.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3.全班分享感受。

预设1:王葆是个调皮的孩子。

第一处:第5自然段。

第二处:第6~14自然段。

(1)这两处可以对应着阅读,重点抓住奶奶给王葆洗脚、剪脚指甲时,王葆简短的语言、动作,体会他的调皮,朗读时读出撒娇、耍赖的感觉。

(2)紧扣第一处中的“每逢”一词,引导想象:碰到哪些事情时,王葆也会缠着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和同桌一起演一演。

预设2:王葆是个天真、爱幻想的孩子。

第一处:第18自然段。

第二处:第19自然段。

第三处:第20自然段。

(1)学习这几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说说体会。

(2)引导转换角色:如果你就是王葆,你还会在什么时候,幻想有一个宝葫芦?幻想宝葫芦会怎么帮助自己,实现哪些心愿?

二、拓展延伸,激发整书阅读兴趣

1.播放《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片段,看完后请学生谈一谈感受。

2.出示《宝葫芦的秘密》一书中“下棋”这个精彩片段,读一读。

要求:(1)读一读这个片段,想一想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哪些语言最为精彩。

(2)如果你是王葆,你喜欢这样赢棋吗?

预设:交流时围绕吃棋等情节体会宝葫芦的神奇,再转换角色体会王葆当时心里的无奈,从而理解人物内心的变化。

3.总结:同学们,《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可有趣了!除了这本童话代表作外,张天翼还有一些其他的作品,比如《秃秃大王》,希望大家去读一读。过段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心得开一个读书交流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