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芦花鞋-小说位置、图片、视频及相关句子、销售情况

芦花鞋-小说位置、图片、视频及相关句子、销售情况

【摘要】:了解《芦花鞋》这篇文章在小说中的位置。出示芦花鞋的图片和制作芦花鞋的视频。预设1:青铜家里为什么要做芦花鞋?出示《芦花鞋》的开头片段。关于芦花鞋的“暖和”,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预设1: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预设2: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地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

单慧英

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主要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并让青铜到油麻地镇上去卖鞋的故事。课文较长,用空行的方式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全家编织芦花鞋,体现一家人温馨而质朴的生活,充满了温暖与美好。第二部分写了大雪天青铜坚持去镇上卖鞋,全家人的关爱、青铜的责任,读来让人动容。第三、四部分写了城里人买走了最后十双芦花鞋以及青铜脚上的鞋,故事达到高潮,表现了青铜的善良与纯朴。

前两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有了列小标题的基础,应用前面的方法给文章四部分列小标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围绕组织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这个话题,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体会课文关键语句,感受青铜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感受芦花鞋蕴含的温暖情怀。

教学目标

1.认识“搓”等生字。

2.快速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连起来讲一讲课文内容。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学风格。

4.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出示书评,看文字朗读。

出示:《中国时报》2005年十大好书奖

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这么多奖项!猜猜这是哪一本书获得的?(课件出示《青铜葵花》这本书)

2.了解《青铜葵花》。

(1)介绍作家曹文轩及其作品。

(2)出示《青铜葵花》目录,浏览小说的主要故事。

(3)了解《芦花鞋》这篇文章在小说中的位置。

(4)简介主要人物。

走近青铜:故事发生在大麦地,青铜一家就生活在大麦地村,那里有一条宽宽的河,有成片成片的芦苇荡。在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芦苇荡成了一片火海,大火过后,大麦地一片凄惨的黑色。青铜虽然在家人的呵护下逃离了火海,然而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青铜一夜之间竟成了一个听得见别人说话,却再也说不出话来的哑巴……

引导:同学们,变成哑巴对于青铜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结:苦难降临在青铜身上,从此,他失去了语言,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快乐……

走近葵花:葵花三岁那年,妈妈离开了人世,她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葵花的爸爸是一名雕塑家,他最喜欢灿烂的葵花。那年葵花随爸爸来到了大麦地的干校里。爸爸常常背着画夹,划着小船去成片的葵花田边画画。有一回,他为了捞掉入河里的画,落水淹死了。葵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爸爸。

引导: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5)导入课题,齐读:不一样的境遇,却映射着一个同样沉重的词语——痛苦。对于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痛苦是何等沉重啊!也正是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一个故事——《芦花鞋》。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出示默读提示:

(1)默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边读边思考:故事围绕“芦花鞋”写了哪几件事?出现了哪些人物?

2.交流反馈生字词。

3.认识芦花鞋。

(1)说一说你想象中的芦花鞋是怎么样的。

(2)读一读文中第2和7自然段,感受芦花鞋像暖和和的鸟窝,积累“ABB”式词语,并感受作者口语化的用词表达。

(3)出示芦花鞋的图片和制作芦花鞋的视频。

小结: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几个主要事件,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全文,列出小标题

1.回忆列小标题的方法。

(1)想一想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时列小标题的方法。

(2)说一说列小标题有哪些方法。

预设1: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表达。

预设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

预设3:引用文中人物的语言。

2.尝试给课文的四部分内容列小标题。

3.全班交流反馈。

4.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1)利用小标题,组内练习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小组评价。

四、探寻故事起因,感受主人公的童年

1.围绕课题,提问质疑,感受故事发生的环境

预设1:青铜家里为什么要做芦花鞋?

预设2:青铜在大雪天里,为什么还要出去卖鞋?

预设3:青铜最后卖掉了脚上的鞋,他为什么这么做?

2.补充故事原文,感受主人公的苦难。

(1)出示《芦花鞋》的开头片段。

(2)自由读一读,说说阅读后的感受。

(3)了解青铜一家为什么要做芦花鞋,为什么要冒雪去卖鞋。

(4)小结: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青铜把机会让给了葵花,为了葵花能照一张相,他冒着风雪站在街头卖芦花鞋。青铜、葵花的童年是苦难的,但是他们却乐观、坚韧,就像一股逆风,与困难斗争。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这种让人感动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印象深刻的内容

1.教师引导:有人说,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得深刻;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关键词再次走进课文,请将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画出来,写一写批注。

2.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批注。

二、组织交流,感受印象深刻的内容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至苦、至美、至爱”三个词语,将你读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等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1.印象“芦花鞋”——至美至爱。

(1)关于芦花鞋的“暖和”,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预设1: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预设2: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预设3: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

(2)关于芦花鞋的“美观”,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

预设1: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又像两对鸟。

预设2: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地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2.印象“青铜”——至苦至美至爱。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用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全班分享阅读感受。

(3)从语句中感受青铜的吃苦耐劳。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体会。

(4)从语句中感受青铜的至善至美。

小结:青铜的善良、纯朴,与葵花的兄妹之情,是人间最美好、最感人的爱。

(5)从语句中感受家人之间的互助互爱。

青铜家人有哪些特点?画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

小结:经过同学们的阅读、交流,我们感受到了青铜一家的苦难和大爱,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选材构段的精巧,无处不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三、拓展延伸,引起期待

1.读一读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颁奖词。

2.找一找文中充满诗意的表达。

3.总结:《青铜葵花》一书中像这样隽永的文字,饱含真挚的情感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每一处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同学们,课后让我们继续阅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你!

板书设计

21*.芦花鞋

编织芦花鞋→冒雪卖芦花鞋→卖出最后十双芦花鞋→卖掉脚上的芦花鞋

至苦 至美 至爱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