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英雄雨来:四年级下册语文常规与精品课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四年级下册语文常规与精品课教学设计

【摘要】:你觉得这六部分中,哪几个部分最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联系鬼子哄骗雨来的伎俩,感受雨来的冷静、机智。

周丹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虽然是节选,但仍然在教材中占了9页,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对四年级上册提出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提升。课后练习第二题,指导学生学习用列小标题的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有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其次,虽然这篇文章本身的故事性很强,引人入胜,但这样的长文章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关注,雨来所处的年代背景与现在学生的生活相差太大,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晋”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会写“晋”等生字,会写“芦花”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3.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聚焦篇章页,导入课文学习

1.(出示单元篇章页)读一读,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出示课题)走进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读一读题目,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

3.简单介绍作者与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

二、根据任务单,扫清阅读障碍

1.联系背景,扫清阅读障碍。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所以里面有一些内容,跟我们大家的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同学们,你们在预习时已经把一些不太理解的词语写在了任务单上,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设:

(1)“晋察冀边区”:借助地图了解。

(2)“村里的民兵”:联系上下文,找到相关语句进行理解。

(3)“区上的交通员”:联系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者小说,进行理解。

2.解决人物较多引起的阅读困难。

(1)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2)交流。

(3)这些人物和雨来之间有什么关系?四人小组合作,试着画一张简单的人物关系图。

三、试拟小标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虽然很长,但是分成了六个部分,分别用序号标注了出来。请猜猜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2.以第一部分为示范。

(1)引导关注第一部分中的气泡提示。指名读一读。思考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老师根据大家说的,给这一部分列一个小标题:游泳本领高。

(4)小结方法:我们可以到文中去找关键词句来拟小标题,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标题。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先思考“雨来在做什么”或者“雨来怎么样”。

3.自己默读第二部分,尝试列小标题。

(1)现在请你默读第二部分,试着给第二部分列一个小标题。

(2)交流。

(3)小组合作给剩余四部分列好小标题。

4.现在,你能不能试着根据小标题,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试说。

(2)指名说。

(3)小结:先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再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这是我们把握文章特别是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四、小结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长文章其实也蛮有意思的。我们可以分几步来学习,比如这篇文章:先查,了解一些陌生的、难懂的名词,再理,梳理一下人物的关系,然后标,给每一部分标一个小标题,最后串,根据小标题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就能基本了解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但是,长文章里有那么多值得学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学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主要内容,初知形象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小英雄,名字叫——雨来。你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文中的雨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紧扣核心问题,细品人物

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呢?我们要到课文中去找找依据了。你觉得这六部分中,哪几个部分最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2.重点读读课文第三、四部分,用横线画出关键句子,圈出关键词,在旁边写写批注。

3.交流。

预设:

(1)第三部分写雨来往外跑的句子。

出示: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雨来为什么要往外跑?会带来什么后果?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第四部分写面对甜言蜜语雨来不上当的句子。

出示: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联系鬼子哄骗雨来的伎俩,感受雨来的冷静、机智。

(3)第四部分写雨来面对残暴不畏惧的句子。

出示第四部分中的第12自然段。

抓住鬼子的动作、神态感受鬼子的凶残,指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

抓住“咬着牙”等词,感受雨来的坚强不屈,并指导朗读。

三、赏读环境描写,迁移练笔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景色描写。

2.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几处景色描写,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4.第六部分中人们在芦苇丛里找到了雨来。当雨来上岸以后,还乡河又会是怎么样的景色呢?你能不能试着也来写一写?

5.交流评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