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梦佳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图文并茂,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雨过天晴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板书设计12*.在天晴了的时候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比喻、拟人......
2023-07-29
周丹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虽然是节选,但仍然在教材中占了9页,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对四年级上册提出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提升。课后练习第二题,指导学生学习用列小标题的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有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其次,虽然这篇文章本身的故事性很强,引人入胜,但这样的长文章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关注,雨来所处的年代背景与现在学生的生活相差太大,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晋”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会写“晋”等生字,会写“芦花”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3.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聚焦篇章页,导入课文学习
1.(出示单元篇章页)读一读,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出示课题)走进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读一读题目,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
3.简单介绍作者与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
二、根据任务单,扫清阅读障碍
1.联系背景,扫清阅读障碍。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所以里面有一些内容,跟我们大家的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同学们,你们在预习时已经把一些不太理解的词语写在了任务单上,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设:
(1)“晋察冀边区”:借助地图了解。
(2)“村里的民兵”:联系上下文,找到相关语句进行理解。
(3)“区上的交通员”:联系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者小说,进行理解。
2.解决人物较多引起的阅读困难。
(1)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2)交流。
(3)这些人物和雨来之间有什么关系?四人小组合作,试着画一张简单的人物关系图。
三、试拟小标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虽然很长,但是分成了六个部分,分别用序号标注了出来。请猜猜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2.以第一部分为示范。
(1)引导关注第一部分中的气泡提示。指名读一读。思考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老师根据大家说的,给这一部分列一个小标题:游泳本领高。
(4)小结方法:我们可以到文中去找关键词句来拟小标题,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标题。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先思考“雨来在做什么”或者“雨来怎么样”。
3.自己默读第二部分,尝试列小标题。
(1)现在请你默读第二部分,试着给第二部分列一个小标题。
(2)交流。
(3)小组合作给剩余四部分列好小标题。
4.现在,你能不能试着根据小标题,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试说。
(2)指名说。
(3)小结:先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再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这是我们把握文章特别是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四、小结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长文章其实也蛮有意思的。我们可以分几步来学习,比如这篇文章:先查,了解一些陌生的、难懂的名词,再理,梳理一下人物的关系,然后标,给每一部分标一个小标题,最后串,根据小标题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就能基本了解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但是,长文章里有那么多值得学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学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主要内容,初知形象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小英雄,名字叫——雨来。你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文中的雨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紧扣核心问题,细品人物
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呢?我们要到课文中去找找依据了。你觉得这六部分中,哪几个部分最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2.重点读读课文第三、四部分,用横线画出关键句子,圈出关键词,在旁边写写批注。
3.交流。
预设:
(1)第三部分写雨来往外跑的句子。
出示: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雨来为什么要往外跑?会带来什么后果?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第四部分写面对甜言蜜语雨来不上当的句子。
出示: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联系鬼子哄骗雨来的伎俩,感受雨来的冷静、机智。
(3)第四部分写雨来面对残暴不畏惧的句子。
出示第四部分中的第12自然段。
抓住鬼子的动作、神态感受鬼子的凶残,指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
抓住“咬着牙”等词,感受雨来的坚强不屈,并指导朗读。
三、赏读环境描写,迁移练笔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景色描写。
2.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几处景色描写,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4.第六部分中人们在芦苇丛里找到了雨来。当雨来上岸以后,还乡河又会是怎么样的景色呢?你能不能试着也来写一写?
5.交流评议。
【教学反思】
沈梦佳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图文并茂,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雨过天晴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板书设计12*.在天晴了的时候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比喻、拟人......
2023-07-29
③哪里可以看到(找到)琥珀?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块琥珀被一个小孩发现了。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作者展开了有趣的推测。学生交流,课件出示:“这是琥珀,孩子。”⑤依据这样一块琥珀......
2023-07-29
董建华教材分析《绿》创作于1979年,艾青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教学目标1.认识“挤”等生字,会写“瓶”等生字,会写“墨绿”等词语。“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自主交流。......
2023-07-29
单元习作“游________”是半命题作文,聚焦“游览顺序”和“景物特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地方,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写作重点,要求写出特点。第三部分是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从游览顺序、景物特点方面提出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根据评价表,对习作进行修改。......
2023-07-29
板块二:创设情境,走进转述1.出示情境,学生组内转述。预设2:转述过程中还要注意人称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小结板书:重要信息要抓住人称转换别忘记声音响亮有礼貌4.再次练习,优化转述技能。板块三:分层设境,巩固转述1.书面信息转述,巩固“抓住重要信息”方法。教师扮演小军,请学生扮演小林,进行转述。板块四:课外延伸,内化转述1.小组商议,自创情境。......
2023-07-29
凌晓群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和位置,第6自然段直抒胸臆,赞美了日出这一壮观景象。教师梳理:第1自然段是在写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2~5自然段是在写日出时的样子,第6自然段是在写看日出的感受。......
2023-07-29
许蕾教材分析本次习作要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写自己想发明的一种神奇的东西。你们的奇思妙想可真是有趣,相信在下节课的习作中,你们的表现会更棒。......
2023-0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