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习作“游________”是半命题作文,聚焦“游览顺序”和“景物特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地方,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写作重点,要求写出特点。第三部分是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从游览顺序、景物特点方面提出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根据评价表,对习作进行修改。......
2023-07-29
戴邵婷
教材分析
《白鹅》是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选自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全文以轻松谈谐的笔调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课文中还配了两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认识白鹅,可谓是形神兼备、妙趣横生。从内容上看,本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刚把白鹅抱回家时,白鹅给作者留下的高傲的印象。第二部分由一个过渡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开始,统领下文,进一步展开,详细描写鹅的高傲。从表达上看,通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明贬实褒”的写法,语言谈谐,读来生动有趣。本课的“阅读链接”编排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意在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两位作家笔下鹅的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目标
1.认识“嚣”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等生字,会写“即将”等词语。
2.梳理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风趣幽默,体会语言上的表达特点。能够学习课文的结构,用上拟人、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比的表现手法描写一种小动物。
3.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白鹅的共同点,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感受作家对白鹅的喜爱,了解作家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联系已学,明确本课学习之要
1.联系阅读经验,回顾表达方法。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猫》和《母鸡》,感受了老舍对它们的喜爱。回想一下,课文《猫》是如何表达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预设:老舍先生用了口语化的语言,通过举例子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背景,初步感知课文。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白鹅》,让我们去看看他笔下的白鹅和咱们印象中的是否相同。(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请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这篇课文的背景,课件出示:
丰子恺(1898~1975),师从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而著名。《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那时,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个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鹅。养鹅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二、预学反馈,扫清生字词之阻
1.认识字词,理解词语。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词语朗读,反馈交流。
出示:左顾右盼 严肃郑重 看守门户 厉声呵斥 引吭大叫 一丝不苟 从容不迫 扬长而去 架子十足
预设:这些词语中“看”和“吭”是两个多音字。“看”(kān)是守护照料的意思。什么是“引吭大叫”呢?(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明白其意思就是:白鹅放开嗓子大叫)
三、依托习题,理课文内容之脉
1.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思考交流: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再读感悟,圈画词语。
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从哪儿体会到白鹅的高傲?画出相关词句。
预设:“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是在写白鹅的姿态。即使是来到陌生的地方,它也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白鹅的高傲。
3.借助导图,梳理内容。
交流:白鹅的高傲还表现在哪里?请你再去课文里找一找重点词。
预设: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四、着眼高傲,品作者写作之妙
1.品析词句,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高傲的词语。
预设: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把这些词放在文中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发现这几个词语的共同点:鹅的声音很响,很凶,很尽职,跟狗一样看家。
(2)将这些词语填写在课后练习的第二题“叫声”后的横线上,想一想:如果鹅会说话,那么它在说些什么呢?
预设: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自然段明明是写鹅的,怎么又写狗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鹅的忠诚之心,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的词语体会了鹅叫声的高傲,也读懂了作者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写出了鹅的特点。请同学们用上这样的方法,在鹅的步态和吃相中选择一个部分学习,想想从哪儿又看出了鹅的高傲。圈出有关的词语,体会一下。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选择自学任务,个体探究阅读。
任务一:自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最能表现白鹅步态高傲的词句。
任务二:自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最能表现白鹅吃相高傲的词句。
(2)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
“任务一”预设:
①从容、大模大样:出示句子:“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感受对比的表现手法。播放视频,理解“净角”出场的样子。
②傲然、毫不相让:出示句子:“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感受鹅的高傲。
“任务二”预设:
①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出示语句:“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从“先……再……然后……”感受鹅“三眼一板”和“一丝不苟”的吃法。可见它一日三餐的食物是固定的,它吃东西的顺序是不变的。
②体会“鹅老爷”这个称呼,白鹅的确像个老爷。它吃饭时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当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③想象鹅、狗争食的画面。作者在第6自然段中先后描绘了“鹅去狗来—鹅来狗去—鹅去狗来—鹅来狗去”四个画面,体会鹅的“从容不迫”。
小结:在鹅、狗争食的过程中,我们的鹅老爷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这种吃法,这就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五、结课存疑,延学习任务之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丰子恺笔下这一只高傲的白鹅,也感受到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它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看看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同样是写白鹅,两者会有什么相似之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本课学习之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妙趣横生,读着读着,让人忍俊不禁。同样是写白鹅,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与本课的白鹅有哪些共同点?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学习吧!
二、联系旧知,用提问策略之法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阅读策略“提问”吗?请你用这样的方法,一边读“阅读链接”中的《白公鹅》,一边回忆《白鹅》一课,比较两篇文章,整理你提出的问题。
预设:“比较阅读”问题清单。
1.这两篇文章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2.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
3.两篇文章在语言上、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比较阅读,明两文相同之处
结合你的“比较阅读”问题清单,进一步展开思考,完成下列表格。
1.基于内容,了解“写什么”。
你能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吗?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
(1)先直接找出文章中概括白鹅和白公鹅特点的词语或句子,白鹅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作者称其为“鹅老爷”,白公鹅是“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从作者对其称呼就能看出它们都是“高傲”的。
(2)再比较具体表现,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海军上将的派头”感受姿态的相似,从“大模大样”“慢条斯理”感受步态的相似,从“引吭大叫”“大声叫唤”感受叫声的相似,从“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从容容、不紧不慢”感受吃相的相似。
(3)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相似之处。
2.基于形式,知道怎么写。
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想想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根据《白鹅》一课的结构图,让学生读读《白公鹅》,厘清《白公鹅》的行文结构。
(2)体悟表达方法。学生再次深入读文,看看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并没有把鹅当作动物写,更多地赋予了人的情感,让鹅的形象变活了,读起来很亲切。
②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使得语言幽默风趣。《白鹅》一文中口口声声说“架子十足”“鹅老爷”,言语之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亲昵。《白公鹅》中说经常干偷吃鱼饵、拖走钓绳的勾当,无可奈何中透露出对鹅的满心欢喜。
四、聚焦写法,悟白鹅表达之趣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欣赏到作者运用总分的结构,拟人、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白鹅的高傲写活了。你能不能试着用上这样的方法也来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呢?
教师提供两个总分结构图,供学生参考:
五、推荐阅读,拓课外阅读之趣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白鹅》,你是不是对丰子恺有了新的认识呢?这篇课文选自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通过此书,你可以阅尽丰子恺散文的精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读一读。
15.白鹅
【教学反思】
单元习作“游________”是半命题作文,聚焦“游览顺序”和“景物特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地方,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写作重点,要求写出特点。第三部分是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从游览顺序、景物特点方面提出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根据评价表,对习作进行修改。......
2023-07-29
《母鸡》也是老舍的作品。课文可分成两个部分:第1~3自然段写“我”讨厌母鸡。母鸡咕咕地警告鸡雏马上集合。通过这两处对比,突出表现了成为母亲后,母鸡在保护幼子时的勇敢和责任感。......
2023-07-29
许蕾教材分析本次习作要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写自己想发明的一种神奇的东西。你们的奇思妙想可真是有趣,相信在下节课的习作中,你们的表现会更棒。......
2023-07-29
从教材编排来看,与数量运算有关的常见的量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段,与图形测量有关的常见的量主要安排在第二学段。如果细致、深入地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教材在处理各个内容教学时,特色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一年级上册的起始课,有的教材只安排一课时来教学比大小(多少)、比长短、比轻重,这样,一节课的容量相对较多,难度上就没有提出过高要求。......
2023-08-11
沈梦佳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图文并茂,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雨过天晴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板书设计12*.在天晴了的时候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比喻、拟人......
2023-07-29
施佳林教材分析本课安排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这三首古诗,旨在引领学生积累经典古诗,感受古诗所表现的特定的精神品格。......
2023-07-29
“我学会了”是限定的内容,学会做什么事情是不限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情境导入,唤醒记忆导语: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渐渐学会了走路、洗脸、穿衣;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我们学会了读书、画画、识字;在与朋友相处中,我们学会了照顾、帮助他人。我终于会滑旱冰啦!我终于学会包饺子了!接着重来,我把绳子甩到脚边,却只提起了左脚,又失败了。......
2023-0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