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十万个为什么》导入及相关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导入及相关阅读

【摘要】:朱玲霞教材分析本次“快乐读书吧”以《十万个为什么》导入,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教学目标1.能产生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等作品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出示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描写钟表的片段:我们小时候都觉得,钟表是个活物件。瞧,这就是学习小伙伴在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时制作的阅读记录卡。

朱玲霞

教材分析

本次“快乐读书吧”以《十万个为什么》导入,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这是本单元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知识,产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

“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简要介绍作品内容、展示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等优秀科普作品,并采用“小贴士”的形式提示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科普作品时,能提出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等作品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

2.在阅读科普作品时,能提出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3.能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单元回顾,激发阅读兴趣

1.单元回顾: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科学现象,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联系生活:科学无处不在。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现象你见过吗?知道原因吗?(出示图片:铁生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

3.想要了解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最好的办法是——读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文字,看看你有怎样的感受。

(1)出示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描写钟表的片段:

我们小时候都觉得,钟表是个活物件。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时,我们以为,这是钟表小心脏跳动的声音。打开表盖后,看到那么多大大小小的齿轮运动,我们的眼睛都不够用了。这里面简直就像个大工厂!那些齿轮忙忙碌碌地干着活,就为了让时针和分针这两个小懒蛋动起来。乍看上去,这俩家伙还真不愿意动弹呢!

所有工厂都有蒸汽机、柴油机类的发动机,它能使全厂的机器运转起来。钟表里也必须有这样的发动机,因为钟表自己不能动,它不是活的。

(2)交流:读了这个片段,你了解了什么知识?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预设:科学知识。语言幽默风趣。

小结:是呀,在这个片段中,作者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钟表工作的原理,真是太有趣了。知道这个片段出自哪本书吗?(出示《十万个为什么》封面

二、回顾方法,制订阅读计划

1.同学们,读一本书前,我们可以先看看书的目录,它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请同学们翻开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读一读目录,你有什么发现吗?

(1)四人小组讨论,充分交流。

(2)指名说发现。

预设1:每一个“站点”都是家中的一个地方。

点拨:你很会发现,正因为这样,这本书也被叫作“屋内旅行记”。

预设2:每一个“站点”下面都有很多个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个“站点”来问的。

点拨:科普类的作品,每个知识点都是独立的,因此我们可以先看目录,大致了解作品的内容,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先读一读。

2.借助“小贴士”,回顾阅读方法。

(1)这本书里有你想了解的或者是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吗?选择一个,翻到那一页,读一读。如果碰到不太明白的地方,可以自己做个记号。

(2)交流:你读了什么内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

(3)当我们碰到这些不太理解的科技术语时,该怎么办?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贴士。(出示课件)回忆一下,我们在课上学过了哪些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他人……)

(4)建议学生课后创建“科技术语大全”,以便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5)课件出示第二个小贴士。

3.拓展阅读方法,制订个人阅读计划。

(1)科普作品我们还可以这样读: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按你感兴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结成对子读,相互问问书中的问题,看谁读得多,记得牢。

(2)读书之前给自己制订一份阅读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有计划地阅读的好习惯。

(3)出示两份学习小伙伴的阅读计划,赏析评议。

(4)学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交流评议。

4.引导做好阅读记录。

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或收获,我们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和阅读收获记录下来,做成阅读记录卡。瞧,这就是学习小伙伴在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时制作的阅读记录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多媒体课件)

三、猜读内容,引导阅读更多

1.课件出示:“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这些书你曾经读过吗?读着这段话,有没有让你特别感兴趣的?(四人小组交流)

2.出示《灰尘的旅行》的目录,找几个篇目名,猜猜它们可能介绍什么内容。

3.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老师下发的《灰尘的旅行》中的相关篇目,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4.同学们,就让我们运用学到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启科普作品的阅读之旅吧!

【第二课时】

一、借助学习单,了解阅读情况

借助学习单,了解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

二、小组合作,分享阅读记录

1.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分享阅读内容、感受。

2.各组分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3.展示阅读记录,说说你的阅读记录是怎么做的。

预设1:我在不懂的地方画了问号,读完以后通过查相关资料,解决了问题。

预设2:我经常带着在生活中想到的问题,到书中去寻找答案,把问题和答案都记录下来。

点拨:你们的阅读记录都做得很好。阅读记录可长可短,可多可少,最重要的是坚持,我希望你们都能坚持做好自己的阅读记录。

4.知识抢答。

随机出示书中提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优胜的小组被评选为“知识达人”小组。

三、展开讨论,策划成果展示

1.如果想把阅读收获做一次成果展示,你们想用怎样的方式?如何分工,如何完成?

2.教师展示一些成果展示方式:手抄报、电脑小报、课件、读后感……

3.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引导认真阅读

阅读,使我们收获了知识;阅读,使我们增长了能力。今天在课堂上,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收获,使得我们收获得更多。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让我们继续快乐读书吧!期待大家的阅读成果展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