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48年的欧洲风云激荡,各国爆发了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月12日意大利巴勒摩起义,揭开革命运动的序幕。“由于这次革命获得胜利,法国的无产阶级又成了欧洲运动的领袖。荣誉和光荣属于巴黎的工人们!”这时,比利时也出现革命危机,资产阶级准备发起争取共和国的运动。这一邀请正合马克思的心愿,他正急于奔赴这一革命斗争的中心,以便直接置身于革命的风暴之中。
1848年的欧洲风云激荡,各国爆发了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月12日意大利巴勒摩起义,揭开革命运动的序幕。酝酿已久的法国大革命如箭在弦……
2月25日晚,整个布鲁塞尔处在不安和激动之中。马克思和刚到布鲁塞尔的恩格斯等人围坐在一起,焦躁不安地等待从巴黎来的最新消息。深夜12点半,到站的列车带来巴黎人民推翻路易·菲力浦王朝的喜讯。“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响遍全城。马克思、恩格斯为巴黎无产阶级的辉煌成就而高兴,恩格斯立即迅笔疾书:“我们的时代,民主派的时代来到了。在土伊勒里宫和皇家之宫燃起的火焰,是无产阶级的朝霞。现在,资产阶级的统治到处都要崩溃,被推翻。”“由于这次革命获得胜利,法国的无产阶级又成了欧洲运动的领袖。荣誉和光荣属于巴黎的工人们!”
这时,比利时也出现革命危机,资产阶级准备发起争取共和国的运动。整个布鲁塞尔都在窃窃私语:国王利奥波特必须下台,只有共和国才能拯救国家。
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后,宣布实行共和制,建立了第二共和国。新政府书面通知马克思,撤销以前反动的基佐政府对他的驱逐令,邀请他返回法国。这一邀请正合马克思的心愿,他正急于奔赴这一革命斗争的中心,以便直接置身于革命的风暴之中。
为了转移人民视线,比利时王国统治者竭力煽动狭隘民族主义感情,挑拨比利时人与侨居布鲁塞尔的外国人的关系,用逮捕、抄家、驱逐等等极端暴虐的方式对待德国民主主义者。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的亲密战友威廉·沃尔夫在布鲁塞尔被捕并被毒打,翌日被驱逐出境,而驱逐令竟是在他被捕前签署的。由于马克思在人民斗争中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了比利时政府的恐慌。比利时政府于3月3日下午5时限令马克思24小时内离开国境。深夜一点钟,警察搜查了马克思住所,以所谓“身份证不妥”为借口把他逮捕。马克思夫人燕妮连夜找人营救,晚上回到家时,警察竟然以“游荡罪”逮捕了她,极其粗暴无礼地把她与一群流浪女人关在一起。这些令人发指的卑劣行径,遭到比利时广大公众的强烈抗议,迫使当局于第2天释放了他们。当他们从狱中出来时,24小时的期限已满,只好匆匆离开布鲁塞尔。
法国二月革命
马克思于3月8日到达巴黎,当天晚上他就在巴尔贝斯领导的人权和公民权协会的中央俱乐部发表了首场演说。接着同相识的临时政府委员们作了通宵长谈,第2天,又和一些政治流亡者取得了联系。
这时,沙佩尔、莫尔、亨·鲍威尔、威廉·沃尔夫等革命者也先后到了巴黎。3月10日,马克思和他们组成了共产主义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主席,沙佩尔担任秘书,恩格斯也当选为委员。
不久,从德国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继维也纳人民赶跑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之后,柏林的三月革命又取得重大胜利。3月18日和19日,起义者与反动派在普鲁士首都进行了决战。柏林的工人、手工业者、小市民和学生在街垒战斗中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费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惊恐万状之中被迫遵从人民的吩咐,在王宫的阳台上脱帽向街垒战中阵亡的英灵致敬。接着,国王被迫同意公布宪法,并任命了自由资产阶级的内阁。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特别关心德国的运动。这不仅因为德国是他们的祖国,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奏。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共产党人现在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国,是因为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是因为德国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具有比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更发达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所以,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一定要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
如今德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恩格斯立即就此共同分析。他们一致认为德国3月18日的革命是一个不彻底的革命,只是长期革命运动的开端;“革命的结果,一方面是人民有了武装,获得了结社的权利,实际上争得了主权;另一方面是保存了君主政体,成立了康普豪森—汉泽曼内阁,即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府。
这样,革命就有了两种必然会背道而驰的结果。人民胜利了;他们获得了无疑是具有民主性质的自由,但是直接的统治权并没有转到他们的手中,而落入了大资产阶级的手中。
柏林三月革命
总而言之,革命没有进行到底。人民让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去组阁,可是这些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却建议和旧普鲁士的贵族、官僚结成同盟。”
根据德国的现状,无产阶级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纲领和策略。为此,3月底,马克思、恩格斯写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这个反映德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具体政治、经济要求的重要文件,经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讨论通过,由全体中央委员署名发表,以传单的形式在巴黎散发给革命群众。4月初,又在德国许多报纸上刊登,流传甚广。
同所有历史文献一样,《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所提出的建立统一国家、实现政治民主、废除封建义务、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反映了形势的需要,为人民群众指出了奋斗的目标。
《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是以《共产党宣言》为依据的。两个文件贯穿着一个思想: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将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从总的趋势来说,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消灭了中世纪的残余,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成为整个社会依以旋转的轴心;因而,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胜利,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开始。但是,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无论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还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很显然,这个观点过高估计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因而是不妥当的。
当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通过《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把这份文献拿到准备回国参加革命的德国工人中进行讨论的时候,住在巴黎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海尔维格、伯恩施太德等人正在组织义勇军团,准备用输出革命的办法解放德国。他们的活动得到法国临时政府的支持。赖德律·洛兰和拉马丁之流的资产阶级政客,对各国革命工人怀着先天的恐惧心理,十分愿意资助工人们离开巴黎。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海尔维格等人把革命当作儿戏的冒险计划,认为当德国已经发生人民起义的时候侵入德国,从外面强行输入革命,实际上将对革命起着破坏作用。因此,他们说服工人不要参加义勇军团,动员工人单个地返回德国,分散到全国各地参加和领导运动。
1848年4月初,马克思、恩格斯和同盟的几百名德国成员满腔热情的回到德国,参加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