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秋天,马克思的父亲把年满12岁的儿子送进特利尔的费里德里希——威廉高级中学读书。这一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巴黎人民的胜利在欧洲引起强烈震动;德国境内许多地方先后发生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人民起义。1832年5月,德国各地群众两万多人,齐聚普法尔茨的汉巴哈宫,举行全德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革命呼声迅速传遍全国。每个少年都有自己的梦想。......
2023-07-29
1845年2月5日,马克思从巴黎迁居布鲁塞尔。几天以后,他的夫人带着女儿小燕妮也赶到这里。由于离开巴黎时非常仓促,廉价出售了全部家具和部分衣物。因而到布鲁塞尔的时候经济十分拮据,多亏了恩格斯在友人之间进行募捐,为马克思筹措了一笔安家的款项。
比利时当局对马克思的到来不怀好意。保安人员接到命令,要把马克思当作危险的革命者加以严密监视。政府还多方刁难,不想让马克思在布鲁塞尔长期居住。只是当马克思保证不在比利时发表有关政治问题的著作后,才取得了在布鲁塞尔的居住权。
普鲁士政府对马克思在布鲁塞尔也不放心,企图勾结比利时政府继续对他进行迫害。为此,他不得不于1845年底声明放弃普鲁士国籍。
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展开了多方面的活动。他的家经常聚集着德、法、比等国的社会主义者和进步人士。这个时期,与马克思经常交往的有来自德国的律师卡尔·梅因茨、政论家亨利希·毕尔格尔斯、诗人斐迪南·弗莱里格拉特、比利时民主主义活动家若特兰·日果。在马克思周围,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主义小组。
马克思的渊博学识和献身精神,燕妮的热情好客和高尚品格,给每个拜访他们家庭的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还同英、法、德等国的社会主义者和进步人士建立广泛的联系。正义者同盟伦敦组织领导人卡尔·沙佩尔、巴黎组织领导人艾韦贝克等与马克思经常通信,交流工人运动的情况。
自从在巴黎开始研究经济学以后,马克思终生把这门科学作为主要专业。1845年2月,他与达姆斯塔德的列斯凯出版社签订了出版《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合同。来到布鲁塞尔后,他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为这部书收集资料。
今日布鲁塞尔
他细心地阅读和摘录有关欧洲、美洲和亚洲经济发展史的大量论著,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使用、价格的形成、货币流通和银行信贷等问题。他对人口问题很重视,特别注意无产阶级的状况。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提供了研究无产阶级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大量第一手资料。除此之外,马克思还收集了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材料,丰富和加深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吸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还需要与各种资产阶级理论进行斗争。
在布鲁塞尔期间,马克思继续研读大量经济学文献,其中包括历史上各个时代经济学家的著作,也包括同时代各派经济学家的著作。凡是读过的著作,他都认真做摘录和笔记,加上必要的评语。
写于1845年3月的《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马克思这个时期所作的许多笔记之一。李斯特是当时德国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他的主要著作,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马克思对这部著作做了详细摘录,对他的观点作了精辟的分析和评论。
5月,恩格斯毅然离开他父亲开的公司,也来到布鲁塞尔,成了马克思一家的邻居。两个好朋友有了朝夕相处的机会,这给困境中的马克思以巨大的安慰。同时,正是在这里,恩格斯第一次见到了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后来,恩格斯的妻子冯丽·白恩士也来与丈夫团聚,两家人友好的生活在一起。
恩格斯来到布鲁塞尔时,马克思在确立新世界观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就。1845年春,马克思写成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份仅仅5页的文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了战斗唯物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费尔巴哈
1845年7月12日至8月21日,为了实地考察英国的经济情况,收集有关经济学方面的实际资料和思想资料,并与英国的工人组织和工人群众建立联。在恩格斯的陪同下,马克思到英国伦敦和曼彻斯特作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访问。他在曼彻斯特一家私人图书馆里度过不少时光,读了大量经济学和其他方面的著作,收集到了一些新资料。
在英国期间,马克思结识了英国宪章派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考察了英国工人运动的状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下,英国宪章派与正义者同盟建立了联系。他们还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国际民主会议。恩格斯提出的在伦敦建立国际性革命组织的建议,得到与会人士的热烈支持。不久这个定名为“民主派兄弟会”的组织正式成立。无产阶级分子在该组织中起着主导作用。
从英国回来后,马克思继续研究和整理自己的经济学著作。本来《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卷的大部分手稿已于1846年初写成。但普鲁士反动政府的警察当局向出版商列斯凯施加压力,出版计划被迫取消。
马克思的劳动并没有白费。这段时间对经济学的研究,为他日后写作《资本论》打下了深厚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时,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意识到:在共产主义运动内部还流行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严重妨碍了人们接受这个科学理论。他们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对费尔巴哈的高度评价往往给人们以误解,许多人认为他们的观点跟费尔巴哈的见解没有多大区别。其实,马克思当时已非常明确的看到,费尔巴哈哲学的真正缺点在于:“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决定,为了详细阐述自己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必须首先“发表一部反对德国哲学和那一时期产生的德国社会主义的论战性著作”。于是,他们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连接线”,开始了第二次合作,撰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重要著作。
从1845年11月起,马克思、恩格斯夜以继日地研究材料和写作,这对邻居晚上的灯光常常彻夜长明。有时,恩格斯干脆与马克思用同一张桌子,马克思写,恩格斯抄,恩格斯在抄的过程中会直言不讳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样,直接修订成定稿。
虽然工作紧张,但却非常愉快。当他们抓住论敌无知愚蠢、前后矛盾和语无伦次的言论痛加批驳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快意。每天晚上他们在一起工作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使得家里任何一个人都不得入睡。后来恩格斯回忆当时的情形时写道:“我们那时都是大胆的小伙子,海涅的诗篇同我们的散文相比,不过是天真的儿戏而已。”工作进展很快,到1846年4月,这部篇幅达50个印张的巨著已经基本完成。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页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共分两卷,第一卷《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其中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一系列重要原理。第二、三章分别批判布·鲍威尔和施蒂纳。后者在1844年11月出版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成了重点批判的材料。第二卷《对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一、四、五章,分别批判了泽米希、马特伊、格律因、库尔曼等人的观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内容极其丰富。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以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和以“各式各样的先知”为代表的“真正社会主义”的同时,第一次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系列重要原理作了详尽的阐述和论证。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人们为了生活,为了创造历史,首先必须有衣服、食物、房屋等物质生活资料。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生产活动才能获得。马克思、恩格斯在与费尔巴哈的论战中指出:连续不断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只停顿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费尔巴哈)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正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使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既改变自然界,也改造人类自身。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就必然要爆发革命。通过革命,“已成为桎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新的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因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生产关系又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而必然爆发新的社会革命。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在人类历史上,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曾经经历过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暂时的交往形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为消灭资本主义、用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写道:“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如果它的统治就像无产阶级的统治那样,预定要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态和一切统治,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这一思想十分可贵,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还概括地指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与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他们没有去描绘未来社会的详情细节,而只是根据对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分析,对未来社会作出合乎逻辑的预见。他们认为,在未来社会中,将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代之以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阶级将要消灭,国家也将消亡;城乡之间、脑体之间的对立将消灭,劳动将成为自由人的真正自主的活动,每个人的才能和天资将会得到充分的和全面的发展;“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没有出版。由于这部著作既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又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很不容易找到一个甘冒风险的出版商。
马克思的拥护者魏德迈曾经为此多方奔走,但是没有结果。威斯特伐利亚两位企业主迈耶尔和雷姆佩尔答应提供出版经费,但当他们了解著作内容后就完全改变态度,拒绝给予资金帮助。
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在给安年柯夫的信中气愤地写道:“您很难想象,在德国出版这种书要碰到怎样的困难,这困难一方面来自警察,一方面来自代表我所抨击的一切流派的利益的出版商。至于我们自己的党,那末它不仅很贫困,而且德国共产党内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党员由于我反对他们的空想和浮夸而生我的气。”
这部著作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没有完整出版,只有部分章节在《威斯特伐里亚汽船》上发表。对马克思、恩格斯来说,既然已经达到为自己弄清问题这个主要目的,也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幸好,这部珍贵的手稿并没有完全被老鼠的牙齿批判掉。虽然手稿部分章节已经残缺,但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遗物时,发现这部手稿基本还是完好的。恩格斯非常高兴,把其中一些章节朗读给马克思的幼女爱琳娜和当时经常拜访他的伯恩施坦听,并且兴致勃勃地回忆将近40年前的情景。他曾经打算整理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1932年,这部著作在苏联首次全文发表。此时距离写成已经86年了。
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文章
1830年秋天,马克思的父亲把年满12岁的儿子送进特利尔的费里德里希——威廉高级中学读书。这一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巴黎人民的胜利在欧洲引起强烈震动;德国境内许多地方先后发生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人民起义。1832年5月,德国各地群众两万多人,齐聚普法尔茨的汉巴哈宫,举行全德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革命呼声迅速传遍全国。每个少年都有自己的梦想。......
2023-07-29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毕生合作。这一伟大发现为科学共产主义奠立牢固的哲学基础。同年11月,他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6月1日共同筹办的《新莱茵报》问世。......
2023-07-29
医生规定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但马克思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因而身体状况持续恶化。1880年10月初,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因病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知家属病人患的是肝癌。这是马克思一生所经受过的最大打击。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恩格斯满怀深情地评价了他亲密战友的伟大一生: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023-07-29
他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指出,新的书报检查令与旧的书报检查令没有根本的区别,它们都是代表封建贵族的意志和利益,以扼杀出版自由为目的。这是对出版物的严重束缚。这是完全违反精神自由的。......
2023-07-29
十九世纪中期的伦敦,已有250万人居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也是世界经济中心。正如维尔特所提及的,马克思的家庭中有4个国籍,每个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国家。马克思于1852年9月8日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两个孩子的夭折和家境贫困使全家受到严重打击。”艰苦的环境,低劣的饮食,繁杂的家务,尤其是2个孩子的夭折,使燕妮身体极其虚弱。......
2023-07-29
英国根据1753年颁布的法案建立的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拥有全世界最丰富、最珍贵的资料。在英国博物馆,马克思重新开始了1844年巴黎期间以后被迫放下的经济学研究。19世纪的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马克思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呢?......
2023-07-29
当时各个支部都在讨论《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马克思则用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完成《共产党宣言》这部伟大著作的写作。从《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来看,这部伟大的著作是两位革命导师共同劳动的结晶。这也是《宣言》一诞生就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重要原因。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起草《共产党宣言》。......
2023-07-29
尼泊尔佛教尼泊尔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此外,还派印度僧人末示摩和迦萨帕嘎陀等人去尼泊尔宣传佛法。梨车毗王朝建立后,尼泊尔一直是佛教徒朝圣的中心。大乘佛教兴起后,瑜伽行派的理论奠基人世亲到过尼泊尔并在那里传播佛法。尼泊尔佛教在梨车毗王朝盎输伐摩王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寺院是尼泊尔佛教活动的中心并与中国藏地和其他北传佛教国家有着宗教上的联系。......
2024-0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