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与理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与理想

【摘要】:他认真研究军事,是一名出色的炮手。很少有人知道,作者不过是一个21岁的普鲁士炮手和大学旁听生。恩格斯在英国期间,非常关心工人阶级的状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建立在崇高的、共同的理想之上,所以两人在巴黎尽管只相处了短短10天,却彼此认定对方是终生的同志和战友。

马克思夫妇来到巴黎以后,创办《德法年鉴》杂志的事情虽然遭受了挫折,但却在这里交定了他们终生最可靠、最宝贵的朋友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富有的工厂主。

恩格斯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坚强、聪明活泼和求知欲旺盛的人。他先后在巴门和爱北斐特求学。在学校读书时,他对各门功课都有广泛的兴趣。特别是德语、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学得很好;在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教师们认为他不仅资质很高,而且很有上进心。他还喜欢写诗、绘画、音乐,也爱好骑马、击剑、游泳等体育活动。

1837年9月,在父亲的坚持下,恩格斯中断了中学学业,到他父亲的营业所学习经商。一年以后,父亲把他送到不来梅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在这里住了3年。

19岁的恩格斯

不来梅是德国北部一个大商港。恩格斯在这里可以看到英国、荷兰和其他国家的报纸,也可以观察到大城市各方面的生活。通过勤奋自学,他获得了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他逐渐了解到当时各种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他在自己最初的政论文章《乌培河谷来信》中,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脓疮。他逼真地描写了资本主义制度给工人带来的灾难,揭露了资产阶级丑恶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痛斥了他们的贪婪和伪善。他写道,在乌培河谷,儿童大量失学,疾病到处蔓延,工人们由于繁重的劳动和恶劣的生活条件,失掉全部的力量和朝气。而那些工厂主们却靠着工人的血汗,养得脑满肠肥。

这个时候,虽然黑暗笼罩着整个德国,但恩格斯像马克思一样,对德国前途充满信心。他知道,黑夜决不会长久地笼罩平川,大地也不会长久地在雾气中酣睡,自由的曙光一定要到来。

到那时候,

鲜花铺满了整个大地,

一切植物都改换了生长的国家,

和平的棕榈美化了北国,

冰冻的原野开遍了玫瑰花。

1841年秋天,恩格斯来到柏林服兵役。他认真研究军事,是一名出色的炮手。从这时起,军事科学成为他最爱探究的学科之一。

在柏林期间,恩格斯结识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些活动。

1841年11月,普鲁士政府为了反对青年黑格尔派,聘请谢林到柏林大学讲学。恩格斯对谢林的讲学非常重视,他认为这不是一场学术论战,而是一场政治斗争。也就是说,是一场在政治方面和宗教方面争夺德国舆论统治权、因而也就是争取德国本身的统治权的斗争。他决定不放过这场斗争。因此,便以旁听生身份到柏林大学听谢林讲学。并认真地记下他讲学的内容,随后立即写出批判文章,逐一批驳谢林的谬论。

服兵役时的恩格斯

1841年12月,恩格斯用“弗·奥斯渥特”的笔名,在《德意志电讯》上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一文,随后又出版了《谢林和启示》与《谢林——基督哲学家》两本著作。在这些论文和著作中,恩格斯捍卫了黑格尔哲学的进步方面,指责谢林放弃了理性和科学的原则,揭露了谢林为君主制度效劳的反动立场。

恩格斯反对谢林的著作,充满着战斗的、革命的精神。他号召人们“勇敢地投入到反对新敌人的战斗”,“心甘情愿地在……最后一次圣战中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满怀激情地写道:“让我们战斗和流血,让我们毫无畏惧地注视着敌人的愤怒的眼睛并战斗到最后一息吧!难道你们没有看见我们的旗帜怎样飘扬在山峰上吗?难道你们没有看见我们同志的剑怎样在闪烁,他们头盔上的羽毛怎样在颤动吗?最后判决的日子、人民决战的日子临近了,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批判谢林的著作轰动了整个德国学术界,人们对于这个用“实事求是的冷静态度和十分明确的立场”把著名哲学家谢林批得体无完肤的作者大加赞扬,并且对“弗·奥斯渥特”乱加猜测。有人认为是《德意志电讯》主编谷兹科夫,有人则认为是著名政论家卢格,有人又认为是俄国贵族巴枯宁。很少有人知道,作者不过是一个21岁的普鲁士炮手和大学旁听生。

1842年秋天,恩格斯服役期满。同年11月,他从德国来到英国,在英国住了将近两年。这是他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恩格斯在英国期间,非常关心工人阶级的状况。他“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他长期住在英国主要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先后到过伦敦、里子、郎卡郡等工人阶级集中的城市,深入工人住宅区,观察工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和欢乐,亲眼看到他们反抗压迫者和剥削者的斗争。

1844年8月下旬的一天,在法兰西剧院广场旁边的“摄政咖啡馆”里,两位年轻人正在热烈地交谈着。其中一位结实有力,头发漆黑,他是马克思。另一位身材修长,相貌英俊,举止颇有风度,他就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会面的地方——摄政咖啡馆

恩格斯这次专程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马克思。

两人对各种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理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结果表明,他们在所有问题上的观点完全一致,在对待青年黑格尔派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两人也发现了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之处。马克思的理论思维更深刻,恩格斯则更敏锐;恩格斯总能迅速地发现新现象、新事物,马克思则擅长以批判的态度把握他们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建立在崇高的、共同的理想之上,所以两人在巴黎尽管只相处了短短10天,却彼此认定对方是终生的同志和战友

友谊和事业的完美结合,使这两位伟人的人生变得丰满而厚重,使他们的人格魅力愈发绽放出迷人的色彩,任何动人的友谊在他们面前都会因其无法比拟而失去光泽。正如列宁所说:“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人间知己(中国画),王为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