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旱灾保险制度研究:影响发展的因素

旱灾保险制度研究:影响发展的因素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实施情况的分析研究,可知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城镇居民偏低,购买农业保险的能力明显不足,成为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1)高赔付使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1)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不够。2)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支持工作不到位。

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实施情况的分析研究,可知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农民对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可支配收入不足、旧经济体制下的观念和保险意识淡薄等方面。

1)农民收入水平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城镇居民偏低,购买农业保险的能力明显不足,成为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农业保险的高风险决定了农业保险的高费率。在收入低,政府补贴力度不足的情况下,现行的费率农民仍然难以承受,对农业保险这类“奢侈品”只能望而却步。

2)农民保险意识淡薄。农业保险是件新生事物,多数农民对国家政策和农业保险的知识及其作用缺乏必要的了解,参加农业保险的意识淡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靠天吃饭”思想严重,绝大多数农民选择自留风险,较少采取保险等手段转移自身的风险,导致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了农业保险发展速度及规模。

(2)农业保险的高风险性与高成本制约了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1)高赔付使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一种高风险、高赔付的险种,过高的赔付率使得保险公司经营的农业保险业务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商业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

2)勘赔定损难、理赔标准低,致使保险公司业务开展困难。农民在遭遇自然灾害后,容易出现以下理赔困难:①没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仲裁机构,灾害损失的准确确定较为困难;②理赔标准较低,只保种地成本,不保收入;③勘赔、清算工作量大,理赔到户时间长,这些技术难题使保险公司给予农民的赔偿金额很难在双方之间达成一致,极易出现理赔纠纷,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

3)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致使保险公司难以有效分散风险。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民的预期收益较低,农民不愿付出现实的保险成本。相对农民收益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而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低需求,使保险公司经营的农业保险业务很难满足大数法则的要求,难以有效分散风险,导致保险公司亏损运营。

4)农业保险人才匮乏,导致农业保险市场缺乏活力。长期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保险人才匮乏。而从事农业保险经营和开拓农村市场的复杂性与艰苦性以及从业人员的低回报率,严重地挫伤了从业人员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从业人员的流失率很高,懂农业又懂保险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导致农业保险市场缺乏活力,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3)农业保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1)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不够。我国的农民可支配收入不高,如果政府没有实施强有力的政策,通过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来提高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农民不可能主动购买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险保障。

2)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支持工作不到位。在保险公司尽量缩减展业成本的背景下,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支持工作的作用随之凸显。如果政府能够积极做好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使农民积极主动的购买农业保险,同时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才能够更好地普及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