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农业规模相对较小,又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相比全国其他省份,地方财政给予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较大,财政补贴资金实行上不封顶。北京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的是政府主导下商业运作的模式。表3.1北京市201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率明细表续表......
2023-07-29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降水在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开展农业风险管理,减少农业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吉林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将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并且在省内成立了以经营农业保险为主的吉林安华农业股份保险公司。在中央财政和相关部门支持下,尤其是基层农经部门和安华保险公司的密切配合下,吉林省农业保险在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村经济、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积累了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经验,为全国农业保险业务发展提供了示范。
(1)吉林省的农业保险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运作模式。2004年,吉林省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试验。由吉林省政府主导,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了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由财政给予农村种(养)殖户保费补贴。目前,吉林省已经逐步形成“政府引导,财政支持,部门参与,专业机构经办,农业系统延伸”的农业保险运作模式。政府引导就是政府把农业保险作为一项强农惠农政策加以贯彻落实,通过宣传发动等引导广大农民参加保险;财政支持就是由中央、省和县(市、区)财政给予广大参保农民保费补贴,提高农民的参保能力;专业机构经办就是由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保险业务的开展,按照保险的规则开展相关承保和理赔业务;部门参与就是农业、气象等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农业保险工作的开展给予支持;农业系统延伸就是农经、畜牧等相关涉农系统作为农业保险的兼业代理机构,协助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实践证明,吉林省农业保险的这一发展模式,适应了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要求,解决了农业保险范围广、涉及面大与经办机构人员少、农民组织程度低的矛盾,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占主导的吉林农村,较好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保,使农业保险有效而迅速地开展起来。
(2)吉林省农业保险试点的险种从无到有,从特色作物品种扩展到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粮油和养殖业品种。试点之初,吉林省仅开办了烟叶、草莓、奶牛、梅花鹿、生猪、肉食鸡等6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险种业务;2006年,在桦甸、舒兰试点开办了玉米和水稻险种;2007年,全面开展了玉米、水稻、大豆及能繁母猪等主要粮油作物险种和养殖业险种;2008年,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葵花和花生险种。其中水稻、玉米、豆类作物和花生等险种中包含旱灾保险责任。
(3)吉林省农业保险试点的区域从小到大,从仅有的几个县(市、区)到全省覆盖。2005年,吉林省试点县(市、区)只有10个;2006年增加到13个;2007年增加到27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45.8%,农作物保险试点面积由最初的几千公顷增加到197万hm2,占全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的46.9%;2008年,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试点县(市、区)扩大至45个,全省参保农户达到205.3万多户,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和葵花籽承保面积212.13万hm2,保费总额达6.07亿元;2009年,全省试点县(市、区)增至57个;2010年,全省59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农业保险工作,覆盖了229万农户,基本上做到了农业保险的全覆盖。
(4)吉林省农业保险试点从省财政支持到中央财政支持。2007年,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政策出台后,吉林省作为全国6个试点省份之一,安华保险吉林省分公司作为全省农业保险试点的承办机构,全力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吉林省农业保险试点也从省级财政支持上升到国家财政支持,中央财政保费补贴40%,省财政补贴25%,县(市、区)财政补贴15%,农户承担20%。
(5)吉林省农业保险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理赔时间最短。吉林省自开展农业保险试点至今,每年都有150万以上的农户参加保险。为了减少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量,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这些农户参保,受灾后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受灾农户进行查勘理赔,吉林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由农经系统代理农业保险业务、协助经办机构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措施。
自2007年全面开展农业保险工作以来,农业保险已由农民不认识到认可,由小范围试点到全面覆盖,由一项新政策到成为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华农业保险吉林省分公司为例,2007—2010年,承保粮油作物807万hm2,能繁母猪171万头,奶牛6100头,为731万农户提供了总额263亿元的保险保障;农业保险共实现保费收入24.7亿元,共为约470万参保受灾农户赔款18.7亿元,户均赔款约398元,平均简单赔付率达到76%。截至2012年,该公司业务覆盖吉林省9个地区,经营的农业保险产品几十种,累计承保种植作物1047万hm2,承保养殖畜禽1.14亿多头(只),参保农户达到867.49万户。
有关旱灾保险制度研究的文章
北京市的农业规模相对较小,又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相比全国其他省份,地方财政给予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较大,财政补贴资金实行上不封顶。北京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的是政府主导下商业运作的模式。表3.1北京市201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率明细表续表......
2023-07-29
2007年8月,安徽省启动能繁母猪保费补贴工作,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正式开始。2009年2月,安徽省农险办印发《200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要点》,试点工作全面推开。2011年发布的《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办法》,以及安徽省财政厅发布的《2013年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办法》,对2008年的实施意见相关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修订。在16个市、2个直辖县和安徽省农垦集团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安徽省洪水保险试点实施情况。......
2023-07-29
对于旱灾保险嵌入农业保险实施方式下的保险制度,其保障范围、保障程度、保险费率、政府与市场等要素仍然是制度建设的主要要素,是保险制度成功运行的关键。种植业保险的绝对免赔率从15%下调到10%,农户一旦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因灾减产损失,可得到保险金额90%比例的赔偿,发生绝收损失可获得100%保额的赔偿。......
2023-07-29
近年来,国际保险界先后开发了两个新型农业保险产品:区域产量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即分别以区域平均产量指数和某气候变量指数作为保险费率厘定和赔付依据的保险产品。可见,天气指数保险是基于天气事件与经济损失风险之间的估值。以某水稻种植的天气指数保险为例,其赔偿规则如下。......
2023-07-29
(二)吉林省新能源产业整体情况“十一五”期间,吉林新能源开发利用取得突出成绩。虽然吉林省新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新能源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依然较小。煤炭在吉林省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始终在70%以上,新能源所占比重仅为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4-1吉林省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现状表......
2023-11-28
尽管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农业保险服务各环节的渗透率仍有不足,但未来从全行业来看,全流程的数字化农业保险运行将是必然趋势,短期内会给传统农业保险模式带来冲击。......
2023-08-01
据《2014中国水旱灾害公报》统计,1950—2013年间,我国年平均受灾面积2112.48万hm2,年平均成灾面积942.98万hm2,年平均因旱粮食损失162.29亿kg。其中,2000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灾害,受灾面积4054.07万hm2,成灾面积2678.33万hm2,因旱粮食损失599.60亿kg,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因旱造成粮食损失均为64年来最大值。1950—2013年旱灾及粮食损失情况见附表2及图1.1和图1.2。......
2023-07-29
1982年,法国颁布《农业灾害救助法》,强制实行自然灾害保险。法国政府在《农业保险法》中规定了生产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的农户必须投保及当事各方的责任权利。政府成立专门的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构,保证农业巨灾保险的正常发展。政府对保险公司因承保农业巨灾保险所产生的赤字进行补偿。随后,日本政府于1929年、1938年分别制定《家畜保险法》《农业保险法》,逐步尝试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