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自然因素对旱灾的影响及地区特点

自然因素对旱灾的影响及地区特点

【摘要】:影响旱灾的自然因素又可分为气象因素和水资源因素。由于上述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旱灾特点,即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俗称“十年九春旱”,这一地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灾。

影响旱灾的自然因素又可分为气象因素和水资源因素。

(1)气象因素。我国大部地区属亚洲季风区,受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和台风等因素影响,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是旱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若依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太行山麓向西南延伸至青海、西藏的那曲、日喀则等地划线,此线以北和以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少雨地带约占国土面积的45%,气候干燥,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此线以南和以东,虽然年平均降水总量不少,但受夏季风的影响,雨量集中。东南各省的多雨季节在不同地区分别为3—6月或4—7月,占年降水量的50%~60%,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6—9月为雨季,4个月的总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80%,其他季节因雨少易发生旱灾。即使在雨季,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某一时段的少雨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也很大。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时刻的旱灾,俗称“卡脖旱”,即使历时不长,也能造成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甚至绝收。

我国降水量年际之间差别也很大,丰水年降水量与枯水年降水量比,一般南方可相差l.5~3倍,北方相差3~6倍。少雨年份易发生旱灾,有时连年的少雨,会造成连年旱灾。

(2)水资源因素。我国水土资源不匹配,是造成干旱缺水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北方地区,地多水少,全国平均亩均耕地水资源量1800多m3/亩(1亩=666.67m2),但黄河、淮河流域只有300多m3/亩,辽河、海滦河流域更少,为200m3/亩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水资源量减少,旱灾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瓶颈。

由于上述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旱灾特点,即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俗称“十年九春旱”,这一地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灾。特别是西北地区、西部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上游来水。如果来水少或积雪薄以及气温偏低造成融雪量少,灌溉水不足,则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