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位于涪陵区中山西路,2015年1月底搬迁至荔圃路泽胜温泉城,所辖两所分园,鹤鸣分园、实验分园分别位于四环路太极大道63号附3号和太极大道20号。......
2023-07-29
田 甜
摘 要:生命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生命教育的热潮。我国的生命教育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对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较少,成人对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但儿童期是接受生命教育的最佳阶段,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目前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幼儿园更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幼儿教师
学龄前阶段,幼儿就已经开始对生命有了探寻的欲望,他们好奇“我是怎么来的”“死是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革新,幼儿能从书籍、电视里面获取各种关于生死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中很多都存在着对有关生死知识的误解和扭曲,幼儿在没有家长或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直接获取这些信息,是不利于幼儿对生命正确认识的形成的。
生命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生命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儿童的生命教育实质就是对整个人生的生命教育,儿童期的生命教育对于人生具有基础性意义。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此时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是最佳时期,它能更好地引导个体向良好状态发展。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传播,广义上的生命教育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分成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伦理教育、死亡教育等多个方面,围绕“生命”这一题材进行。狭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以人的“生、老、病、死”为课题,科学理解人生这四个必经阶段,从中体会生命的神圣与伟大,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热爱自己的生命,推广到珍惜他人的生命,终达到对所有生命都能怀抱着一种慈悲的心态去面对。
二、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幼儿提出生死问题的回应态度
幼儿对“我是怎么来的”相关的生命问题有着较高的询问度,且越是年龄大的幼儿,对“我是怎么来的”相关的生命问题和关于死亡的问题,越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教师在面对“生命”和“死亡”两个问题时,却持有不同的态度。教师能耐心且正确地向幼儿解释关于生命的问题,但面对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只有部分老师能耐心且正确地向幼儿解释,甚至还有部分老师选择回避或以非科学的说法敷衍幼儿。
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死”的避讳,认为死亡代表不祥,“谈死色变”,让死亡这一话题成为禁忌。成人之间忌讳谈论死亡,面对幼儿关于死亡的提问时,也认为幼儿还小,不用进行死亡教育。教师在面对“生命”和“死亡”两个问题时不同的态度,尤其是对关于死亡问题的回避和消极态度,会对幼儿正确生命观的形成有严重影响:①对死亡的恐惧。幼儿在对关于死亡的问题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时,教师的回避,并严令禁止幼儿再问关于死亡的问题,会让幼儿在对死亡未知的情况下,产生一种恐惧感,学着教师一样去回避死亡相关的问题。②对死亡的错误认识。教师因为对死亡的避讳,用诸如“睡着了”“出远门”这样的非科学的说法来向幼儿解释死亡,会使得幼儿对死亡形成错误的认识,当他们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死了。③受到其他媒介错误的影响。幼儿对死亡好奇,且不能从教师和家长那里得到正确的、科学的解答,就会受电视或者图书中错误信息的误导,形成“死而复生”“长命百岁”这样错误的观念。因此,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就是自己先要有科学的生命观,正视死亡,正确地认识死亡。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内容
通常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实施生命教育以安全教育和关爱生命教育为主,大部分教师实施的内容还包括认识自己,了解生命起源的生命教育。但是,关于生命本质的教育和死亡教育涉及较少,教师忽视了对生命本质的教育,也鲜少进行死亡教育。
冯建军认为全人教育包括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是简单关于“生”的教育,生命的完整过程包括了生、老、病、死,既要了解生命的起源,也要知道生命最终的归宿,即死亡。
(三)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开展模式
教师们通常会将生命教育融合在健康、社会等五大领域中,而没有教师会选择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开展模式较多地使用渗透式和课外式,即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健康、语言等五大领域中;或者利用日常生活活动等课余时间开展生命教育,较少教师会采取专设式,即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当中处处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精神。《纲要》的核心是儿童,五大领域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积极促进儿童生命和谐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要求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求形成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心理状态。这也正是生命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生命教育并不只是一门课程,还是渗透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指导思想。
(四)家长对幼儿生命教育的态度
幼儿因其年龄的特点,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对生命和死亡同样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大部分成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愿对孩子谈及生命和死亡相关的话题,这也是幼儿生命教育中的一大阻碍。幼儿生命教育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配合好,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三、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对策
(一)教师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下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生命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而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理念,但这并不等于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模式。西方国家是个人主义倾向的生死观,而我国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生死观与西方国家是不同的。孔子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关于死亡的事情呢?古人并非不重视死亡,而是以积极追求生的态度来避免对神鬼的过度迷信,造成对死亡的恐惧而虚度人生。但是,这种生死观被后世误解为“重生轻死”,才使得中国人忌讳对死亡的谈论,让死亡一直伴随着恐怖与神秘。因此,教师要对生命教育成功实施,首先就要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方面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只有正视死亡、了解死亡,才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二)倡导幼儿园创设生命教育的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主要的场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因此,幼儿生命教育也离不开幼儿园环境的创设。首先,幼儿园要有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即园长和教师都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教育,积极为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出谋划策。其次,幼儿园要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小组,不断学习先进的生命教育理念,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活动的内容以及开展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内容以贴近幼儿生活为主,开展形式要将渗透式、日常式、主题式结合,利用不同的契机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最后,幼儿园要以种植植物或养小动物来帮助幼儿对生命的观察和认识,让幼儿在观察动植物时学会爱护生命,尊重生命。
(三)加大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引进者,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是决定幼儿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幼儿生命教育顺利的实施也离不开教师自己对生命教育知识的高度掌握。
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生命观、幼儿生命观以及生命教育观,才能在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得以成功开展。其次,教师实施生命教育时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前提,以适合当前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命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把握好日常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良好契机。最后,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幼儿教师生命教育知识的学习活动,扩充教师生命教育知识。同时,还可以多进行专家讲座,教师交流活动这样来进一步帮助幼儿教师生命教育知识的提升,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实现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许多家长都会对幼儿接受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产生担忧。因此,教师要多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幼儿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幼儿生命教育观。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实现家园共育,才能在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上更进一步。
四、结语
认识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生命教育贯穿教育的每一个阶段。而幼儿期是生命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以幼儿年龄小,不懂生命为理由就忽视幼儿的生命教育。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生命教育重要的场所,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同时协同家长,实现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为其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有关慧养顺成 未来之才: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管理·研究·实践探索的文章
原址位于涪陵区中山西路,2015年1月底搬迁至荔圃路泽胜温泉城,所辖两所分园,鹤鸣分园、实验分园分别位于四环路太极大道63号附3号和太极大道20号。......
2023-07-29
而从《指南》五大领域的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是非常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我园重点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幼儿生长发育需要,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3-08-14
教育督导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幼儿教师激励机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教师精神层面的培养、缺乏对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忽略不同层次幼儿教师需求的差异性等。在幼儿园自身督导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以激发和积极引导幼儿园的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提高办园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幼儿园应建立领导与教师谈话制度。......
2023-0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