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新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

创新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

【摘要】:通过这样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的模仿能力、辨别能力得到了发展。进入中班,幼儿的兴趣点会增多,所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将有所变化,如生活区增设“美发区”。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角色定位。

周治琴

摘 要:本文探讨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游戏化的环境特征,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愉快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关键词:不同年龄段;区域规则;自然观察;有效评价方式

区域活动是教师创设游戏化的环境特征,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愉快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一、根据年龄段不同的班级,设置数量不一样的活动区域

托班适合开展3~4个。小班适合开展4~5个。托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可以尝试开辟生活区、数学区,开设以模仿成人劳动为题材的内容:串木珠、插花篮等。在成人看似机械的劳作,幼儿却玩得有滋有味,有的把珠子串成了项链,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的把同颜色的珠子按规律串起。通过这样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的模仿能力、辨别能力得到了发展。中班设置区域适合5~7个。进入中班,幼儿的兴趣点会增多,所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将有所变化,如生活区增设“美发区”。小朋友们一会儿编辫子,一会儿装饰卷卷发,一会儿再夹上漂亮的发卡,其乐无穷,这是女孩的天地。男孩则喜欢聚集于数学区中的数字与动物的匹配摆放。其中最喜欢的莫过于拼图和大迷宫,孩子们通过反复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又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鼓励和欣喜。同时幼儿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大班设置7~9区角。在大班,随着幼儿普遍能力的提高,能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的兴趣点趋于精华的、抽象的事物,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针对幼儿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在大班的科学角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如关于沉浮的实验,幼儿通过操作,知道了什么东西是沉的,什么东西是浮的,在幼儿园活动中引发兴趣,产生了为什么这样东西会沉而那样东西会浮的问题。本周刚进行的科学小实验摩擦起电,刚开始提起静电幼儿比较模糊,总会举手发问,老师,男的小朋友的浅头发会和塑料棒摩擦起电吗?那我用围巾可以和塑料棒摩擦起电吗?后来我就把孩子想到的这些东西投放到科学区,让他们自己试验,有时候幼儿不能一下子明白什么原理,但他们的辨别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建立合适的活动区规则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并不意味着放任。建立活动区规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改变教师单向指挥的现象,变教师的直接影响、直接干预为隐性指导。我们建立活动区的规则之一是取放材料、物品规则。教师选择了色彩鲜艳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塑料筐,整齐摆放在玩具柜中。幼儿用过材料后按照颜色放回原处。规则之二是同伴间要友爱谦让,不要大声讲话。规则之三是限制进区人数,每个活动区最多只容纳10人,每个区域分别挂有颜色、形状各异的小标牌,幼儿入区时需戴上标牌。出区时摘下标牌,如果标牌已被取光,则该区暂不接纳新人。随着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参与,教师也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商讨,制订一些对本班孩子具有对应约束性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是孩子自行说,教师用幼儿易懂的图加文形式呈现,也可以是孩子们自行绘画出来的温馨提示或者警告性图示,如图一、图二所示。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角色定位。教师在区域活动要以自然观察为主,要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益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必要时可做一定纪录。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能根据安排有重点地指导)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教师可以这样做:

图一

图二

1.观察幼儿区角活动中的表现

①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和玩伴,并能根据自己或伙伴的一致意见,设定和变换游戏目的、规则,按自己的设想布置环境,进行活动,并能发起和创新玩法。

②幼儿会正确使用玩具、材料、工具,又能创造性地运用,做到爱护玩具、材料、工具,并能收拾整理。

③幼儿情绪愉快,对活动有浓厚兴趣并能专注于活动,幼儿之间关系友好,有积极的言语交流和合作。游戏结束时,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2.关注区角材料的投放:

①与主题教学密切相关的(如《土中寻宝》之鹅卵石,图三)。

图三

图四

②来自幼儿身边的,经济环保(废旧鸡蛋盒子、广告横幅、表演区和打击乐器)各种废旧物品。

③生成材料,如《房屋大集合》,将废旧纸盒制作成品房屋,再投放到建构区(图四)。

3.明确区角活动的过程:

教师要集中提醒开放区域的名称,以及各区角的规则;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愉快自主的合作游戏;最后,收拾整理,自评或互评。当活动时间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有必要温馨提示一次“离我们的活动结束还有×分钟”,在这样的提示下,孩子们会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活动结束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幼儿熟知的一段音乐;一个特定的指令(声响),或者一个充满趣味的情境。

三、进行有效的评价

活动评价成为区域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同时会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教师评价”,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对游戏进行讲评,更能吸引幼儿,为幼儿所接受。“幼儿自评”,可以评价好的方面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管理员小结”,可以培养幼儿管理、监督的责任感以及为同伴服务的精神。“七嘴八舌”,大家都来说一说,根据自己活动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所有的评价方式都必须注意抓住活动中的闪光点进行讲评,这样可以促进游戏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让区域活动真正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让幼儿园区域活动大放光彩,幼儿园一线的教师们,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为了可爱的孩子们一起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