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慧养顺成:重庆涪陵区幼儿园教育方法实践研究

慧养顺成:重庆涪陵区幼儿园教育方法实践研究

【摘要】:③在教师讲解或总结时他总是抢话,讲解、总结是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幼儿抢话就说明他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语言表达时机,难以培养出良好的倾听习惯。

陈玲玲

摘 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和教育活动中,幼儿存在很多不良行为习惯,通过观察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分析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差异,发现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一些典型的不良行为习惯:抢话、坐不住、不表现自己等。我园也针对幼儿开展了相应的养成教育措施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习惯。

关键词:教育活动;幼儿;养成教育

在开展幼儿园集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总是会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由于幼儿个性的差异,每位幼儿在不良行为习惯上的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也决定了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个性特征采取恰当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园针对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出现的典型不良行为习惯,采取了相应的养成教育措施,从而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及文明礼仪习惯。

一、幼儿园大班集中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典型不良行为习惯事例及其原因

(一)幼儿在集中教育活动中的“抢话”行为

1.典型事例:小A在集中教育活动中的抢话行为表现

①教师提问还没有把题目说完,他就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答案。

②教师提完问题,他很快就说出答案或不停地说不同的答案,其他幼儿有时会按他的思路走,从而影响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久而久之会影响幼儿思维能力的活跃发展。

③在教师讲解或总结时他总是抢话,讲解、总结是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幼儿抢话就说明他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语言表达时机,难以培养出良好的倾听习惯。

④小A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在需要休息的时候做到静息不讲话,其他幼儿在休息的时候,他会有很多问题,或是告别人的状。

2.幼儿抢话的优缺点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抢话行为从一方面来看,说明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并且在认真思考问题,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十分积极;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幼儿不能恰当地控制好自己的语言表达,没有在适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很快就说出自己的答案,影响了其他幼儿对事件的思考方向。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当小A告别人状时,只要教师处理了事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说话或告状,这就影响了班级的安静环境

3.原因

讲话很大声、喜欢在教师和其他人面前抢话的幼儿多为外向型,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重视、关注以及表扬。

(二)幼儿在集中教育活动中不专注

1.典型事例

小B在班上是很活泼、好动的一位小朋友,但是他经常坐不住,难以持续一段时间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坐着,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时也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喜欢动来动去,或是与别的小朋友讲话、自己玩玩具,下位做其他事情等。

2.原因

大班五六岁幼儿一般都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的有意注意连续集中时间为10~15分钟,然而幼儿总是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在某一事物上,男孩子又都有好动的天性。小B不仅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在参加游戏活动或其他活动时,也总是没办法站好,会东张西望、跑来跑去。对于没有吸引力的东西,五六岁幼儿也没有办法强迫自己注意力集中,教师组织活动时如果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就会分心做其他事,有时幼儿做一些小动作可能也是为了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

(三)幼儿在集中教育活动中不表现自己

1.典型事例

小C平时比较胆小,早晨或是下午跟老师说“早上好!”“老师,再见!”都很羞怯,需要有人提醒才能很小声地说出来。教育活动中不能主动地表现自己,回答问题很小声,也不敢大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总是表现出退缩、迟疑的样子。

2.幼儿不表现自己的原因

①反应强度弱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发出的信息过于微弱,无法引起他人的注意,甚至被忽略而受到挫折,使孩子不敢或不愿表现自己。小C就是属于反应强度较弱的典型代表,有时他想上厕所,用很小的声音说,只有到了老师面前才能被听到。

②教师对于小C是刚刚接触的陌生人时,幼儿所表现的行为是退缩、怕生,不过慢慢熟悉后,他就会慢慢地放开自己与教师和他人相处。

二、运用养成教育方法制约、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1.制约法

①对抢话的幼儿,要限制他们在不适当的时间表现自己的行为。如教育活动中,如果幼儿多次大声说话,教师需要告诉他,我不理会那些没有请他回答,他却大声说出答案的小朋友;恰当采用冷处理的办法,即等到别人把她的答案说出来以后,再叫她回答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答案,这里需要问题达到一定难度以后再叫他回答,以便留给别的幼儿更多的思考空间。

还可以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请他简单地说说自己的优缺点,如果他犯了错误要采取怎样的适当措施处罚他,一般讨论的结果会是短时间不看动画片、不玩玩具等。

②幼儿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坐不住,教师需要及时有效地限制、制止他不对的行为,让他知道哪些地方做错了,约束他的错误行为。

2.激励法

①在全班幼儿讨论关于如何奖励笑脸娃娃的时候,让一些幼儿来说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笑脸,总结出来告诉抢话的幼儿,他如果做到上课、休息时不乱插嘴、抢话,老师就会奖励他笑脸娃娃。

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他在一段时间里哪些地方取得了进步,并不断地鼓励他坚持下去,表扬他取得进步的地方,这样他会很有成就感,从而知道恰当的行为是怎样的。现在小A小朋友已经能做到在别人讲话、插嘴的时候去提醒别人,他会说:“要不讲话才能得到笑脸娃娃或是才能玩玩具等、休息的时候要坐好,嘴巴要闭好!”。

②在开展活动以及一日生活其他环节中注意观察坐不住的幼儿,多与他进行眼神交流,会让他收敛自己的无意义课堂行为。还要在活动中激励他,时常叫他回答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包括教师口头上、动作上的奖励;让全班一起鼓励他;发贴纸等实质性的物品;幼儿口头上、动作上的奖励;在家长面前表扬他的进步;让他有更多机会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并表扬他。

③在小C入园或是离园的时候,一开始教师要提醒他应该做什么,让他养成打招呼的习惯,并慢慢地鼓励他要主动跟老师打招呼,还要大声地说出来。教师也要经常让他帮忙做事,多表扬他,让他感受到展示自我的乐趣。在教育活动中还要多与他进行眼神交流,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从而激励他表现自己。

只要幼儿在行为习惯上取得了进步就不要吝啬鼓励他们,要让他们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让他们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平时可以让幼儿帮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体会到受教师关注及帮助他人的乐趣;幼儿认为教师都有一种神圣感并特别信任教师,所以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让幼儿当小老师,去监督别人有没有犯错,这样他会自然而然地注意自己也要保持正确的行为。

3.对比、榜样示范法

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教师要在他作出不良行为时及时指出,并让他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

无论是抢话的幼儿,坐不住的幼儿,还是不表现自己的幼儿,都要让他们适当了解正确的行为是什么,给予他们改善自身的机会,并合理学习榜样的示范行为。教师还要恰当运用幼儿的自尊心,榜样的作用只是一个导向,不一定适合所有幼儿,所以在运用对比和榜样示范法时,要考虑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可过分要求幼儿做到分毫不差。

4.强化法

首先,要让幼儿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是错的,哪些地方是对的,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事情他们总是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但是却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是好的。对于坐不住的幼儿要经常告诉他们上课不集中注意力是不对的或者不集中注意力可能会发生的事:如不会做作业、不知道接下去故事会发生什么等。对不表现自己的幼儿,就要让他要大胆表现自己,从而多次感受成功的喜悦,以强化他对成功的渴望。喜欢抢话的幼儿,教师要强化他们对正确行为(即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倾听等)的认识。其次,在幼儿做得好的事情上多表扬他们,让他们有成就感,知道做好了事情会得到表扬,即强化幼儿的适宜行为。

5.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丰富多样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每当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就连坐不住的小B也会全神贯注。幼儿在活动中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也有可能是教师组织的活动对他没有吸引力,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差异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注意力不能很好控制的幼儿来说有意注意需要教师在讲到关键点时提醒,无意注意就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且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三、结语

养成教育多种措施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善有很大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幼儿,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找到合适的方法更好地帮助幼儿改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