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养成教育实践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养成教育实践

【摘要】:(一)音乐活动德育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主,而音乐教育则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它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三)社会活动1.课堂教学活动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一般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可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不同内容的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中。

王明鸿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幼儿期要注意幼儿的养成教育,并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教育;幼儿;德育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的内容呢?

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教师应根据不同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将德育渗透在其中。

(一)音乐活动

德育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主,而音乐教育则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它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学唱歌曲《好娃娃》《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等活动中,让幼儿懂得尊敬长辈、关心长辈,乐意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才是好孩子。又如在学习歌曲《对不起,没关系》《山羊踩痛小公鸡》《我叫“轻轻”》等活动中,在学会唱的基础上还让幼儿进行了唱歌表演,从而很好地对幼儿进行了礼貌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讲礼貌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激发出幼儿做个讲礼貌的好孩子的愿望,并鼓励幼儿把所学的礼貌用语运用到实际中。再如在音乐欣赏《赶花会》的这一活动中幼儿一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旋律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起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抓住一些需要协作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与技能,帮助幼儿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如在合唱歌曲的活动中只有当大家的音高、音色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伙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双方的动作协同一致才能把舞跳好。通过这些协作性质的音乐活动,从而使幼儿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从中体验分享合作的喜悦,最终让幼儿获得较好的社会性发展。

(二)语言活动

幼儿园语言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活动的学习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水平和交流技能。教师可按不同内容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中,让幼儿懂得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妈妈减轻一些负担,体会到关心长辈是一种美德。而中班儿歌《小白兔过桥》歌词大意是小白兔有礼貌地让山羊公公先过桥,歌词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是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的好题材。又如在故事《小红花找朋友》这一活动中,通过学习让幼儿认识到故事中哪些小朋友的行为是好的,哪些小朋友的行为是不好的,小红花之所以找大眼睛小姑娘做朋友是因为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并请他们说说自己应该向谁学习,从而引导幼儿学习做个思想品德好的孩子。故事《小碗》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懂得了同伴间相互帮助、相互谦让是一种美德,值得大家学习。

(三)社会活动

1.课堂教学活动

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一般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可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不同内容的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小鬼当家》这一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当一回大人,让他们体验到了当家做主的滋味,知道爸妈赚钱很辛苦,养家不容易,懂得花钱要节约,要省着用,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平时要节约用水、用电,爱惜物品等。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有节制,该节约时就应当节约。又如在《七色花》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懂得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激发了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

2.社会生活活动

社会生活活动可以让幼儿真正参与社会生活,这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展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以及培养幼儿交往、分享、合作、助人等社会技能,从而避免了说教。

(1)春游活动。

带幼儿春游,中间的路程要求幼儿步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坚持性,引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意识。在这样的春游活动中,孩子的体力和毅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互相照顾、遵守纪律,群体意识也明显增强。

(2)交友活动。

提供幼儿与熟悉的、不熟悉的同龄人和成人交往的机会,目的是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学习和掌握合作、谦让、助人等社会技能。如我们组织幼儿“与新老师一起做游戏”“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交朋友”等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对话交流、动作交流、感情交流、合作游戏,让幼儿学习待人接物,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

(3)参观活动。

平时结合主题合理地安排一些参观活动。如带孩子们去散步、参观有特色的建筑物、游览家乡的公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乡及大自然的美好,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平时收集一些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如“白鹤梁”“涪陵榨菜”“油醪糟”等,与孩子一起观看并作一些介绍。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家乡的美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4)亲子活动。

每学期安排一两次,目的是让幼儿体验亲子交往的快乐,同时让家长了解一些沟通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活泼、开朗、自信、乐观等个性品质。如开展“亲子体育游戏”“做汤圆”“包糖果”等活动。

二、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活动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会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品德教育可尝试着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同其他小朋友一道玩耍、游戏,从而产生了对社会角色的热爱,学会了劳动者的操作技能,激发了动手模仿的乐趣,这些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例如:在“银行”里可教育幼儿如何取钱;邮局打电话,医院挂号等地方须要有次序的排队,并学会等待;家里来了客人应该礼貌待客;超市里如何购物,如何与售货员交流;家里人生病了自己应该学着照顾;人与人之间如何谦让,如何合作等。在这些“娃娃家”“银行”“超市”“理发店”“医院”等小社会活动区里使幼儿从中获得对社会角色与社会态度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提升与别人相处的技能,使幼儿的社会化行为得到了强化,受到适应社会生活的良好社会化教育,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如在竞赛性比较强的体育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一致,协同合作,勇敢迎接挑战,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德。在娱乐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在表演游戏中,如《金色的房子》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美好情感和关心别人的良好品德,发展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三只羊》让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又如:在进行区域游戏时要求幼儿操作好后自觉收拾好自己的操作材料,遵循哪里拿出来放回哪里去的原则,对幼儿的良好习惯进行了培养。总之,游戏对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游戏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抓住契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实际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在幼儿入园时可对他们进行礼貌用语、爱上幼儿园、不依恋亲人的教育。同时要求幼儿来园后主动用湿毛巾抹自己的小椅子和小桌子,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喂食,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关心集体的行为。在晨间活时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友好相处,互相谦让。做早操时要求精神饱满,升国旗时要求行注目礼,并对着国旗敬礼。喝开水时我们要求幼儿不做推挤的动作,节约用水,培养幼儿节约的品质。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拿东西轻等,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要求饭前、便后要洗手,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掉饭粒,保持地面、桌面的干净,餐后主动收拾好自己的餐具。在散步、春游、秋游等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午睡起床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衣服,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折叠被子,相互间帮忙整理衣服、翻好衣领等。平时我们让幼儿自己分点心、碗筷,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离园时要求幼儿主动、礼貌地向老师说再见。这些习惯每天都在培养,时间长了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其次,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来要求孩子,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随机教育。比如:有的幼儿在绘画时会拿着蜡笔在桌子上画,如果教师经常给予批评效果不一定理想。而应善于抓住其闪光点,适时进行教育。发现幼儿绘画特别好时,教师应用称赞的语气对他进行表扬。可以对他说:“你画的画太美了,画面非常整洁干净,你的桌子也能和你的画一样整洁又干净那该有多好啊,你有办法让你的桌子变得干净吗?”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把桌子清理干净,教师要及时给予奖励,变批评为指导,并趁机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使桌子一直保持干净,从而使幼儿的不良行为得以改正。又如:孩子主动把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主动给其他小朋友玩时,孩子偶尔帮助他人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净化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