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方法解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方法解析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陈玲玲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着重强调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并提出了适宜的教育建议。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家庭应开展家园合作共育,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以及家庭生活各方面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家园共育

一、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健康领域部分其中一个目标为: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纲要》指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指南》也着重强调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并提出了教育建议:“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以前已经养成了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些生活习惯是幼儿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都是他们在家庭中或是在生活的环境中习得的,不具有集体性。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很容易表现出来,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的幼儿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还有的幼儿有吸吮手指、咬指甲的坏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挑食;自理能力差等。习惯是逐渐养成的,幼儿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好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从幼儿的实际表现以及自身发展需要,还是《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及指导建议中都可以发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必要性,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更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案和措施。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

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生活习惯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和具备其基本能力:

①安全与自我保护:具备自我保护的知识和能力、了解交通安全规则、掌握紧急避险的方法。

②卫生习惯:一日生活习惯良好、爱护个人及环境卫生。

运动习惯:爱运动、会运动。

④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勤俭节约、爱劳动。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根据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学习习惯养成时间的持续性,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学习以及家庭教育中,成人要注意遵循直观、循序渐进和反复性相结合的原则和方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开展教育和指导活动。

(一)幼儿园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常规

幼儿园和家庭都要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他们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为幼儿制订一日生活常规作息表,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根据作息时间表形成固定的作息时间,从小养成按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奠定基础。由于幼儿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的一日作息时间表。

2018秋期小班一日活动安排表

续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要渗透生活教育和健康教育,教师根据作息安排表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在游戏中学习

《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入园初,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找照片”的游戏。请幼儿在桌子上找自己的照片,然后再到毛巾架上、口杯架上也去找自己的照片。教师会告诉幼儿:“你通过照片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你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以后这张毛巾和这个杯子就是你一个人的。”通过这种愉快的游戏活动幼儿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2.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有一次,如厕时,有几位幼儿争执起来,原因是有一位幼儿没有排队,硬挤到厕所,差点把其他幼儿推倒了。于是,回到教室后,请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件事。经过讨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推挤容易发生危险。如果别人挡住你,要礼貌地说:“请让一下”或是等待别人先通过,你再过去。通过讨论让幼儿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从此班上的幼儿上厕所都知道要礼貌地表达、排队,也不推不挤。

3.巧妙运用故事、儿歌

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形式。比如:在洗手的时候,让幼儿学习《小朋友,来洗手》:“先卷起衣袖,再打湿手;然后把肥皂搓上手;左右掌心擦一擦,掌心手背也要擦;手指交叉搓掌心,两手握握搓指背;大拇指儿擦一擦,指尖掌心也要擦;手指手缝洗仔细,再用清水洗一洗;小手甩个一二三,毛巾快来擦一擦;细菌个个都吓跑,我是健康的好宝宝。”这样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过程。

4.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对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方法。当幼儿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起不了多大效果,幼儿也会表现得很不高兴,而这时教师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的玩具收拾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收拾玩具的幼儿很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就会在顷刻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班上设置了我是乖宝宝”的墙壁,用小苹果来表示幼儿的进步,每次幼儿做了好事,表现出了好的行为习惯,就贴一个小苹果,每周评比一次,苹果多的幼儿发一朵小红花带回家。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也鼓励了幼儿的上进,保持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5.注重体育习惯的培养

由于独生子女多,很多幼儿受到家中长辈的溺爱,挑食、不按时作息、懒惰等不良习惯造成幼儿体弱多病,情绪不健康。幼儿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体育活动对幼儿开展适宜身心发展规律的健康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建立爱运动的生活常规,并在一日活动安排中贯穿健康活动,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二)家园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

《指南》强调“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幼儿园和家庭都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使幼儿能在积极、宽松的氛围中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家长自己的生活规律,以身作则,与幼儿共同遵循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幼儿刚入园时处于新环境中,教师应对幼儿创设温馨的氛围,循序渐进的建立常规管理,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四、家园共育,使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强化和巩固

幼儿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幼儿在幼儿园形成了一些集体的良好生活习惯,家长在家里也要继续执行,不让“5+2=0”的现象出现,让家园能够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在家中也要让幼儿形成准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幼儿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幼儿在幼儿园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发展自身的身体机能,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结合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对幼儿开展适宜地补充性体育锻炼活动,比如饭后散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等,让家园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方式巩固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QQ等网络指导、家长访谈等方式,强调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问题,把一些生活常规细则教给家长,让家长来和教师一起配合完成这项工作。再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在家园联系栏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以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