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高度重视国培项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②制度保障学员国培研习的有效性。②以帮扶、悦纳的心态,毫无保留地邀请乡镇及薄弱公民办幼儿园来园观摩学习,并定期派遣校级管理人员、中层干部或骨干教师前往支教、结对指导,促进城乡资源共享,推动涪陵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2023-08-14
八十五年,
一曲传唱不衰的经典,
白鹤起舞,两江齐鸣,
巴人的编钟,还余音袅绕。
八十五年,
一艘不知疲倦的航船,
寒来暑往,风雨兼程,
铿锵玫瑰,不畏艰险。
八十五年,
一座桃李盛开的乐园,
春华秋实,清风徐来,
苗壮的土地,是多少孩童的乐园。
区幼,八十五年,
区幼,八十五年了。
一路走来,她昂首阔步,卓尔不群,
一路走来,她几经易名,不改其志。
从1930年走来,
腰街子福音堂,创办者忙碌的身影犹在昨天。
区幼,蹒跚起步却又踌躇满志,
从此,明德育人的种子撒播在了一代代区幼人的心间。
从1949年走来,
与新中国的欢欣一起鼓舞。
从此,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名字回响在涪州大地。
从2000年走来,
石鱼侧畔,杨柳巷边,
一朝风雨来袭,
旧城改造,夹缝求生存。
区幼人滚烫的热血凝聚成不倒的城墙,
总园、希望园、实验园相继创办齐驱并驾。
国办窗口示范园、幼教信息中心、师资培训基地,
风雨彩虹,接踵而来的名誉个个都浸泡着区幼人的汗水和传奇。
2015年,我们来了,
南马山头,俯瞰长江,
五彩的城堡,又将抒写和承载无数家庭的传奇和梦想,
不知疲倦的航船,又要开启新的征程。
一、厚积薄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涪陵区荔圃路,一座漂亮大气的城堡巍然耸立在南马山头,又似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引来无数惊羡的目光。这就是涪陵区幼儿园新总园,在区委、区府主导下,在区教委及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自2014年2月破土动工,2015年1月建成实施搬迁,3月幼儿入新园。新总园占地8 522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2 000平方米,室内21间活动室。无独有偶,区幼另一所分园——鹤鸣分园(原希望分园)于2015年7月完成创建实施搬迁,9月幼儿入新园。自此,区幼华丽转身,成功实现硬件和软实力并轨。在朱景瑞园长带领下举全园之力,凝全园之智,2015年短短数月间完成了校园环境文化打造,并承办市、区级大型活动8次,在全市幼教界崭露头角。如今,区幼一手牵着过去85年的文化积淀,一手牵着“树巴渝幼教典范、创全国幼教名园”的办园目标,在“以爱为根,以养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厚积薄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多措并举打造师资队伍
区幼的队伍建设大力营造“精诚协作竞进不休”的氛围,围绕“合作共赢、科学发展”等核心要素,致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师资队伍,既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根本要求,又体现“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的根本思想,具体体现在:一是让教育研究成为常态,并对教科研进行纵深度挖掘。首先深度挖掘市级“养成课题”的内涵,“学习故事”的展开、特色教育、功能室研讨、教育问题研讨、节日主题活动的研讨等,以全园大教研和园区特色教研为平台。纵度则表现在区幼自上而下开展的管理层行政教研、在教师中开展常态教研和专题教研,在保育教师中开展的生活研讨等,以及牵头参与的片区教研、合作学校的联动教研等。二是开展多渠道的培训学习。“国培”“园培”互为补充,“走出去”和“请进来”双管齐下,“网络学习”和“教育专著阅读”同步开展。三是打造梯级教师队伍。首先充分发挥朱景瑞名园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其次是打造首席教师、特色教师,注重各学科、各领域的示范引领。再次是通过班级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促进教师全园发展,还有专门的新教师培训和评比等。四是注重全面素养的提升。注重开展以职业道德(如爱心故事评选、师德演讲)为题材的活动,大力开展以基本技能为题材的活动(如琴法展示、简笔画比赛、泥工培训、书法展示等),适时开展以提升精神内涵(文化熏陶)为题材的培训,如对教师开展茶文化讲座、摄影培训、礼仪讲座、阳光心态的修炼等。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措施,区幼教师团队建设卓有成效。
三、多元文化打造育人环境
陈鹤琴指出:“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为此,区幼的环境文化打造以“家园文化”为主题,融入了地域元素、养成元素、生态元素等多元文化。
1.灵动温馨的家园文化
家园文化展现的是幼儿园及家的文化理念,定位为清新灵动、温馨典雅。一方面区幼环境清新淡雅、造型活泼,符合孩子心理审美特点,如活动室外走廊的作品墙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火车、房子、动物头像等为造型;另一方面,室内大量运用原木和各种布料来打造一个温馨典雅的空间,巧妙利用走廊外沿、墙壁用塑料管制作的植物带,中庭廊柱上摆放的幼儿自制作品,“南马山农场”里孩子们种植的各种蔬菜等都在营造家的温暖。
2.内涵丰富的地域文化
涪陵位于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有著名的点易洞、白鹤梁、悠久的巴文化及众多丰富的特产。因此,区幼将地域文化巧妙地以儿童能解读的方式呈现在环境创设中,在廊道独具匠心打造了涪陵区域特产地图,运用到各种日常材料。在大门口打造了白鹤梁石鱼景观,予以文化的熏陶。在生活馆,孩子们真实、亲身体验涪陵榨菜、胭脂萝卜等的制作,从小感知、体验涪陵人民的创造精神。
3.润物无声的养成文化
区幼的养成环境打造把握“环境”与“儿童”充分对话这一原则,巧妙地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设计为猜一猜、动一动、讲一讲,放在廊道或楼梯转角处,让养成教育无处不在,润物无声。活动室内有师幼共同讨论和规划的温馨提示或标识。楼梯上有不同的小脚印、数字的顺数倒数等,孩子们在上下楼梯时自然靠右行,并随时进行小游戏。
四、特色项目丰富养成教育内涵
区幼的办园特色为“养成教育”,为丰富“养成”教育内涵,总园以运动特色,鹤鸣园以语言特色,实验园以“美术特色”为项目支撑。
为将总园运动特色项目深入挖掘,一是在户外创设了众多的户外区域,包括“户外小车园”“户外野战营”“欢乐水世界”“沙趣岛”“小山坡山洞探险”等,投放大量材料营造运动氛围。二是草地上创设不同材质高矮的小路、攀爬架上用不同难度的设置等供不同水平的孩子选择。而大块的玩水玩沙区、奇妙的山洞探险等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满足了童真的好奇。三是户外锻炼形式多样。每天各班坚持开展晨间和下午户外锻炼活动。每周固定时间段开展全园户外区域活动大循环,打破班级界限,幼儿自选户外区域进行自主的探索。四是编排独具特色的早操。如中大班早操选用“山城棒棒军”作为开场音乐,投放“草垫”“溜溜布”等材料开发各班互动游戏,打破传统早操模式,深受幼儿喜爱。
实验分园“美术特色”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围绕“让孩子们在美的环境中感受美、发现美,在美术活动中获得轻松、自由、振奋、激动的感受,获得热爱和创造生活的精神力量”这一理念进行美术特色打造。一是艺术环境打造,处处体现“美”。二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层创建班级特色,实施特色课程。三是以“班级美工区角和美术功能室”为载体,打造孩子创造美的“梦想舞台”。四是大力开展特色主题活动,让“美”的教育成为家园联系的润滑剂。
鹤鸣分园则重点打造语言特色项目,首先利用廊道和平台、亲子阅览室、班级活动区等打造书香环境,校园内随处都有可自由取放的书籍。二是幼儿语言活动的组织以特色课程“分享阅读”为载体,各班略有侧重,如小班儿歌表演,中班故事讲述,大班故事表演,渗透于小主持、新闻播报、剧场表演等活动。升旗仪式上则展示分享阅读课程的情景表演、亲子表演儿歌、绕口令等。
五、重视幼儿自主探索体验
1.践行《指南》精神,打造六大功能室
区幼在努力践行《指南》的过程中,以给孩子创设一个丰富的、可互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为指导思想,以促进五大领域均衡发展为目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打造了六大功能室,包括畅想美术馆、科学探索馆、奇妙建构馆、亲子阅览室、角色体验馆、五彩生活馆。
(1)营造主题氛围,让环境会说话
每个馆都注重营造一个特定的氛围,如畅想美术馆突出艺术氛围。五光十色、粗犷自然的涂鸦,神奇的编、织、绣,天真无邪、稚色稚彩的童趣作品,透过孩子的视觉,处处渗透着艺术气息;生活馆的生活气息真实而浓郁,孩子们可以真实地体验做包子、包粽子、打糍粑、制作果盘、包装榨菜等;亲子阅览室注重人文与温馨,室内有随手可取放的大量书籍、温馨的沙发、别致的摆设,每天16:10—16:40则是班级轮流开展的亲子阅读。建构馆体现材料的丰富性,购买的、自制的、废旧的、成品的、半成品的、本土的材料。科学馆则有孩子们对“声、光、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探索,如皮影戏。角色馆注重社会性活动的开展,如开设美食城、重庆火锅、超市等,孩子们扮演老板和客人,源自孩子们熟知的生活,形成积极的互动。
(2)重视多种体验方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构
在各功能活动中,区幼一方面注重孩子知识经验的获取,另一方面注重幼儿社会性经验的获取。在组织功能室活动时,往往赋予一个主题,巧妙地将各功能室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互动,增加幼儿社会性体验。在角色馆创设了“南马山快递”,以感恩节送礼物为主题,孩子们可以在超市购买礼物、在美术馆制作礼品、在生活馆制作美食来快递给朋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合作、乐于分享,获得社会交往经验,多感观、多渠道体验真实的生活。
2.尊重幼儿自主探索,创新开展区域活动
尊重幼儿就是要让幼儿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区幼调整一日活动安排,留给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创新开展区域活动。各班的区域设立把握年龄和班级特色,师生共同制作规则和标识,共同投放材料,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主题教学及时更换和补充材料。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师生探索将主题教育与区域活动的完全融合,并实行师生共同制订“计划—执行—反思”的教育模式。
注重习惯和活动塑人。首先,区幼非常注重孩子在生活活动中的习惯养成,如入园时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自主活动时选择不同区域不同材料,结束时要收拾整理环境和物品;餐前有序地洗手,帮助老师发放餐具,进餐保持安静,餐后漱口和擦嘴;自主、有序地取水喝;午睡时自己穿脱衣裤、叠放整齐每天放在同一位置,起床后整理被褥,离园时自己整理衣物等,在一系列自助服务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其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形成每月一个主题的长效机制,如:二月安全常规月,三月感恩月,四月环保月,五月劳动月,六月艺术节,九月爱的教育,十月礼仪月,十一月科技节,十二月运动会等。
区幼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非常多元化,运用家长、社区及社会团队的支持、资助,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社会生活体验活动。如运用家长资源,参观超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每周升旗仪式开展亲子演出、日常邀请家长助教等活动。运用社会资源邀请消防队战士为孩子进行消防教育,邀请川剧院演员为孩子们表演“变脸”等。
今天,我们又要起航了,
我们有“养成教育”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
我们有“精诚协作、竞进不休”的不竭动力,
我们有“以爱为根、以养为本”的行动理念,
我们有“蒙以养正、文明以健”的航行彼岸。
树巴渝幼教典范,
创全国幼教名园,
这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这是字字珠玑的承诺,
这绝不是纸上的蓝图,这是区幼必经的历程。
因为,幼教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大江南北,
因为,不辞辛劳的建设者让我们的航船如此美丽,
因为,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无限关怀,
因为,有涪陵这块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土地。
区幼,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区幼,又将启程,
我们,就要开启新的航程。
有关慧养顺成 未来之才: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管理·研究·实践探索的文章
幼儿园高度重视国培项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②制度保障学员国培研习的有效性。②以帮扶、悦纳的心态,毫无保留地邀请乡镇及薄弱公民办幼儿园来园观摩学习,并定期派遣校级管理人员、中层干部或骨干教师前往支教、结对指导,促进城乡资源共享,推动涪陵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2023-08-14
《指南》既适用于幼儿园教师,也适用于广大家长,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着重强调:①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2023-08-14
为充分实现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我园在强化班级区角创设的同时,也加强了户外区域以及功能馆各区域的整体规划与创设,形成了三大板块的区域创建,遵循一定的原则,互为补充,各具特色,实现了区域创设的全园覆盖,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
2023-08-14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的心理需要是多方面的。对幼儿园而言,这一“良好的环境”,既包括外界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又包括幼儿园内部适宜的物质环境和幼儿园管理中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2023-07-29
随着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我园在如何优化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组织方面做了积极尝试,梳理和总结了在生活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几点指导原则,努力提高各生活环节组织的有效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桌、椅和床要合适。......
2023-07-29
为此,我园整合资源,增强班级区域、功能馆、户外区域的联系,打通了区域间的经脉,努力营造全方位开放的活动空间,为孩子自主探索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教师除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区角活动外,也将教育目标的实现隐含在各功能馆的活动中。......
2023-08-14
2012年9月,当《指南》面向全国征求意见的时候,我园已经掀起了对《指南》相关理念的学习。后制定了2013年的具体实施计划,为各教师下发《指南》读本,让他们在寒假期间进行自主学习,对自己的困惑进行圈点。2月22日,开学第一天,我园全面推进了《指南》的集中解读培训。三是以《指南》实验班为抓手,以点带面,带动全园及全区保教质量的提高。四是在实施《指南》的实践中探索新的教研指导方式和评价方式,做好专业引领和支持。......
2023-08-14
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的私立明德幼稚园,因区划调整,曾名为涪陵县幼儿园、涪陵市幼儿园、枳城区幼儿园。重庆直辖后,于1998年正式命名为涪陵区幼儿园,迄今已有89年的办园历史。如今,涪陵区幼儿园在区委、区府主导下,在区教委及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为实现学前教育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厚积薄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新、阳光、开放、灵动的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欢迎您!......
2023-0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