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女子监狱制度性别回应考量

女子监狱制度性别回应考量

【摘要】:当代美国女子监狱的理念已经从差别待遇、平等待遇发展为性别回应。在美国女子监狱发展的早期,由于女性受刑人太少而从根本上漠视女性受刑人的存在。本质上,这一时期的女子监狱理念倡导者承认差别待遇时期与平等待遇时期对于女性受刑人的有利主张,并撷取该两时期之精华而成其策略。甚至有学者主张所谓的性别回应策略即是以“除机构化”来代替监禁,更能迎合女性需求。

当代美国女子监狱的理念已经从差别待遇、平等待遇发展为性别回应。在美国女子监狱发展的早期,由于女性受刑人太少而从根本上漠视女性受刑人的存在。在教养院时期,女权主义者基于男性与女性差别提出了分开监禁的三个理由,即女性犯罪应归咎于男性;透过矫治教化手段,可以使女性去除从男性处感染到的恶习;强调女性职员有能力管理与感化女性人犯。这就是男女受刑人差别待遇理念的提出。而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不少学者则要求男性和女性不仅要分开监禁,还要在外出、监护等各种执行制度上被平等对待,此即平等待遇理念。而当代美国女子监狱的改革者则在差别待遇理念和平等待遇理念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性别回应理念。

对于性别回应理念,美国学者波洛克主张“男女天生不同,在监处遇也应该有所不同”[16]。因此,政府应该发展不同处遇以迎合女性受刑人之需求。对于这种新的模式与主张,有人称为“社会正义策略”(Social Justice Approach)或“女性化刑罚学”(Women-wise Penology)。本质上,这一时期的女子监狱理念倡导者承认差别待遇时期与平等待遇时期对于女性受刑人的有利主张,并撷取该两时期之精华而成其策略。根据这一逻辑,即可分出男性受刑人与女性受刑人的差异,进而去了解女性受刑人之需求,因此,所谓的“公平对待”并不等于“相同对待”,而是一种“更切合实际,满足女性受刑人需求的对待方式”。

不过,会有此一主张主要是因为平等时期厉行的许多制度具有许多缺陷。例如,在量刑平等方面,女性犯罪者可能因为在长期家庭暴力下而杀人,却被判处了与男性犯罪者相同的刑期;建造新监狱以收容女性受刑人,结果造成高、中、低度安全管理的人犯均被监禁于同一处所;安排适合女性犯罪者之职训科目,但却是不具市场导向,因此,在所谓“平等原则”的要求下,矫正部门却以男性犯罪者之标准作为女性犯罪者处遇改善之标准,反而造成处遇品质的低下与重返社会之困难,正是基于所谓的“要求平等,却是造成更不平等”的窘境,“性别回应”矫正原则才得以产生。

性别回应理念要求正视男女性特质之差异,应用不同之处遇标准,但与平等时期所不同的是,严禁以男性之标准作为规划女性处遇之标准。当判刑或决定处遇时,法官应迎合、考量女性之特质与需求。例如,法官在量刑时如果发现该名女性犯罪者所犯罪名轻微、再犯可能性低且符合社区处遇条件,即可判服社区处遇或中途之家。甚至有学者主张所谓的性别回应策略即是以“除机构化”来代替监禁,更能迎合女性需求。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女性受刑人的矫正策略,诸如选定监禁或非监禁、戒护管理、矫治处遇计划等层面,均考量到采取更符合、满足女性特质与需要的矫正虚遇制度或措施为宜。[17]

【注释】

[1]See Cyndi Banks,Women in Prison:a Reference Handbook,ABC-CLIO,Inc.,2003,p.1.

[2]See Cyndi Banks,Women in Prison:a Reference Handbook,ABC-CLIO Inc.,2003,p.20.

[3]See Cyndi Banks,Women in Prison:a Reference Handbook,ABC-CLIO Inc.,2003,p.25.

[4]See Shelley Bookspan,A Germ ofGoodness:The California State Prison System,1851-1944,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1,pp.70~73.

[5]See Shelley Bookspan,AGerm ofGoodness:The California State Prison System,1851-1944,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1,pp.75~83.

[6]See Mara Dodge,“‘One Female Prisoner IsofMore Trouble Than Twenty Males’:Women Convicts in Illinois Prisons,1835-1896”,32 JournalofSocial History 1999,(4),pp.907~930.

[7]See Rhoda Coffin,“Systems of Discipline Suited to a Female Prison”,In Trans⁃actions of the Fourth National Prison Congress Held in New York,June 6-9,1876,New York.

[8]See Cyndi Banks,Women in Prison:a Reference Handbook,ABC-CLIO,Inc.,2003,p.5.

[9]See Rebecca Onion,Indiana Women's Prison a Revisionist History,Slate,2005(3).

[10]参见印第安纳女子监狱官网:http://www.in.gov/idoc/3075.htm,2018年1月14日访问。

[11]See Cyndi Banks,Women in Prison:a Reference Handbook,ABC-CLIO,Inc.,2003,p.6.

[12]See Cyndi Banks,Women in Prison:a Reference Handbook,ABC-CLIO,Inc.,2003,p.40.

[13]See Cyndi Banks,Women in Prison:a Reference Handbook,ABC-CLIO,Inc.,2003,p.39.

[14]See Cyndi Banks,Women in Prison:a Reference Handbook,ABC-CLIO,Inc.,2003,p.40.

[15]参见吴正坤:“从犯罪矫治观点看女性犯罪问题”,载http://www.correctionscca.org.tw/index.php?do=publications_detail&id=14447,2017年11月14日访问。

[16]转引自黄征男在2014年犯罪矫正协会上的发言——“女子监狱历史回顾与次级文化探讨”。

[17]转引自黄征男在2014年犯罪矫正协会上的发言——“女子监狱历史回顾与次级文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