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植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谋求世界大同

植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谋求世界大同

【摘要】:为世界谋大同,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情怀”和“天人合一”理念。经过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争鸣和分裂割据,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迎来第一次大熔铸,“胸怀天下”成为我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起点。

为世界谋大同,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都从不同的意义上对大同社会的理想图景进行过描绘。从《礼记》提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大同之梦,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平静自得的生活场景,再到康有为《大同书》中提出的“大同”理想,孙中山发出的“天下为公”的呐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文化如何发展,骨子里不变的是对大同世界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情怀”和“天人合一”理念。天下情怀一方面体现为“以和为贵”,中国自古就崇尚和平、反对战争,主张各国家、各民族和睦共处,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合作共赢,中国从不主张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思维,始终倡导兼容并蓄的理念,并切身践行这一理念,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世界上其他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希望通过汇聚大家的力量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知识链接】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大家庭,具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传统。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创制了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各分封诸侯管理地方的统一的政治体制。经过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争鸣和分裂割据,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迎来第一次大熔铸,“胸怀天下”成为我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起点。此后近两千年里虽然朝代更迭连绵不断,呈现出分分合合的历史轨迹,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实践不断将文化的统合和认同作为统一的重要路径,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同时,展现出反对和抵制民族分裂、渴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

天人合一观念回答的是主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对非此即彼思维方式的超越。我们应当明确,崇尚零和博弈,壁垒高筑、以邻为壑,缺失合作共赢的理念和愿望不可能带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人秉承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身与外部世界本来就是同一的,因为二者都遵循着相同的原则,人们的行为只要合乎这个原则,就会没有过错,就可以与外部世界处于一个和谐的关系之中。各个国家只要摒弃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共同发展,就能够实现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变革,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