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道路: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

中国道路: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道统,就是贯穿其始终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始终不渝地遵循。中国道路的开辟和拓展,正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创新的结果,是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道统的生动体现。中国道路坚持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是中国道路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所谓“道统”,即一种文化或者理论体现所坚守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道统,就是贯穿其始终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有两点:一是实践的观点,二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的价值追求。一方面,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正是基于实践观点,打通了主体与客体、事实与价值、有限与无限的彼此对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创立了唯物史观,引领人民不断改造世界。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旨在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共产党宣言》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深刻揭示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指明了人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光明前景。

【知识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挺身而出,以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从党的路线破题,领导全党进行拨乱反正。一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果断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与此同时,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党的政治路线;三是提出干部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形成了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组织路线。在此基础上,以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为重点,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后,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一般性的思想原则,而社会主义则是具体的、生动的现实存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创始人在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提供了科学的论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追求人类解放的革命性实践,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存的现实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正是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始终不渝地遵循。中国道路的开辟和拓展,正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创新的结果,是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道统的生动体现。中国道路坚持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是中国道路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正是因为搞得懂中国道路的“道统”,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够万变不离其宗,在坚守马克思主义“道统”的基础上,紧紧依靠人民,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与时俱进,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和新的举措。也正是因为搞得懂中国道路的“道统”,我们才能在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基础上,更加坚信中国道路蕴含的真理的力量和道义的力量,才能够紧紧抓住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使得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越来越辉煌,使中国道路不仅是立足于现实而且是指向未来的,具有了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