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要求实事求是,把正确的事实判断作为决定和实践的前提,这是谋划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依据。党中央正是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科学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2023-07-28
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敌人对其的污蔑、歪曲和攻击,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在它存在的头半个世纪中(从19世纪40年代起)一直在同那些与它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恩格斯一直坚持与这些错误观点和思潮作斗争。
对杜林的全面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杜林宣称自己创造的理论体系是“绝对真理”的体系,并企图以此来攻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但在恩格斯看来,“创造体系的”杜林不过是“放肆的伪科学的典型代表”,“这种伪科学现在在德国到处流行,并把一切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的喧嚷声中。……甚至德国的社会主义,特别是自从有了杜林先生的范例以后,近来也十分热衷于高超的胡说,造就出以‘科学’自炫但对这种科学又‘确实什么也没有学到’的各色人物”。另外,针对杜林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攻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一一进行了回击,在批判杜林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完整的论述。
【知识链接】恩格斯对德国“青年派”的批评
19世纪9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青年派”,其骨干力量是一些年轻大学生、著作家和一些地方党报的编辑。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自居,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化、误读、歪曲为经济决定论,认为唯物史观否定了人的主动性,把人当成了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全凭规律的支配,并口气满满地声称要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此时,马克思已经去世,恩格斯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捍卫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责任,他以书信的方式,对“青年派”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清算。恩格斯规劝“青年派”要“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他指出,这些所谓最新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唯物史观主要原理都没有正确掌握的情况下,就自以为是地去运用它了。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僵死的教条,恩格斯对待理论的严谨态度,对于我们今天力戒浮躁学风、踏踏实实做学问有重要的启示。
针对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在《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书中对唯物史观的盲目指责和片面歪曲,恩格斯在1890年9月写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之后,恩格斯在1891年7月1日写给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又进一步指出,巴尔特对马克思的批评完全是无稽之谈,他不仅没有原原本本地客观描述马克思的理论,而且还任意编撰马克思的理论,并将自己任意编造的错误观点强加于马克思,认为这便是马克思的理论中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根本原因就在于巴尔特根本就没有读懂马克思的理论,没有正确地理解唯物史观。
拉萨尔是德国早期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在其《给筹备莱比锡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的公开答复》等著作中鼓吹“超阶级的国家”,以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提出“铁的工资规律”,以掩盖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主张无产阶级应放弃斗争,通过所谓和平的、合法的方式来争取普选权,从而争取自身的权益。拉萨尔的观点本质上就是违背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庸俗社会主义”,是一种为达到个人野心而甘愿与落后的普鲁士王朝相妥协的政治机会主义。为了阻止拉萨尔等人对无产阶级的蛊惑,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拉萨尔主义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斗争,甚至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依然坚持对拉萨尔和拉萨尔主义进行清算,他在1891年写给卡尔·考茨基的信中指出:“在拉萨尔的鼓动著作中,从马克思那里抄来的正确东西同他自己的通常是错误的论述混在一起,二者几乎不可能区分开来。……我的责任就是最终揭示马克思和拉萨尔之间的关系。这已经做了……而已经发表的马克思对拉萨尔的无情批判,本身就会产生应有的影响并给别人以勇气。但是,假如情况迫使我非讲话不可,我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只有一劳永逸地肃清有关拉萨尔的神话了。”
米哈伊尔·巴枯宁是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创立者,巴枯宁无政府主义主张无产阶级应当放弃政治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切政治运动都是“反动的”,一切专政都是“绝对坏的”。巴枯宁主义者不仅反对马克思主义,更是破坏国际工人运动,企图篡夺工人领导权。针对巴枯宁主义者愈演愈烈的破坏和分裂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1年9月召开的国际伦敦秘密会议上,对巴枯宁主义者给予了迎头痛击。恩格斯首先对巴枯宁主义所宣扬的无产阶级应放弃政治和政治运动等观点进行了批判:“工人的党作为政党已经在大多数国家存在着。……现实生活的经验,现存政府不管是为了政治的目的或社会的目的对工人施加的政治压迫,无论工人愿意与否,都迫使他们从事政治。向工人鼓吹放弃政治,就等于把他们推入资产阶级政治的怀抱。特别是在巴黎公社已经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行动提到日程上来以后,放弃政治是根本不可能的。”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只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无产阶级专政才是我们实现“消灭阶级”这一目的的根本手段和方式,“没有政治行动,工人总是在战斗后的第二天就会受到法夫尔和皮阿之流的愚弄。应当从事的政治是工人的政治;工人的政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
有关问道马克思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要求实事求是,把正确的事实判断作为决定和实践的前提,这是谋划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依据。党中央正是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科学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2023-07-28
“普世价值”不仅没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来福音,反而引发社会持续动荡。马克思主义并非适用于一切人、一切时代的“万能学说”,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学说鲜明的阶级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不可能适应一切人、一切社会、一切时代。任何试图调和阶级矛盾,将普世性寓于马克思主义之中,试图阐明马克思主义是另一种性质的“普世价值”,都是虚假的意识观念。......
2023-07-28
“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求助于某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所以,德里达所看到的、所认为的,不能没有马克思、对马克思的遗产进行继承,指的就是继承其批判精神,他也在书中提出,“求助于某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仍然是当务之急,而且将必定是无限期地必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023-07-28
创立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而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把造福人民和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让无产阶级摆脱奴役和压迫,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是唯物辩证法。......
2023-07-28
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首先区分了两种马克思主义,一种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一种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无疑,萨特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赞美的。萨特毫不隐晦地指出,培养自己成长的“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正在分崩离析,而马克思主义才是“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吸引了他、改变了他。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虽具有普遍性,但在运用时应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07-28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伊始,西方社会便一直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批判、抹黑和污蔑的声音。这些论调,有的出于政治意图,有的则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无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此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称呼这一思潮。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乌托邦之梦。其中一些学者还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一些观点进行曲解和污蔑,认为共产主义是泯灭人伦、不讲道德的,等等。......
2023-07-28
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为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为实现人类解放而不断革命的一生。马克思曾是黑格尔的狂热追随者,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第一次接触社会现实问题,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开始关注和研究无产者群众的利益问题。由此可见,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2023-07-28
创立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并在中国生根发芽、发扬光大?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在理论上给予彻底说明和深刻论述,才能够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真正信服。......
2023-07-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