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伊始,西方社会便一直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批判、抹黑和污蔑的声音。这些论调,有的出于政治意图,有的则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无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此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称呼这一思潮。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乌托邦之梦。其中一些学者还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一些观点进行曲解和污蔑,认为共产主义是泯灭人伦、不讲道德的,等等。......
2023-07-28
毋庸讳言,共产主义运动遭受过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这些国家出现的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背离与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苏共为例,党的指导思想的改变、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是其覆亡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就开始鼓吹“多元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使苏共的指导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在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他又把“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论”并列为三个“革命性创议”,称“多元论”是“民主化”“公开性”发展逻辑的归宿。1990年2月,他又强调实行“多元论”,要“坚决摒弃对其他观点与思想的意识形态限制”,要反对“精神垄断”。随后,在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上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由于“多元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推行,苏共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经济路线的改变,使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一片混乱;多党制的推行,导致反对派势力迅速扩大,逐渐与苏共中央分庭抗礼;经济改革无任何成效,国家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社会矛盾加深和民族冲突不断,民族分裂主义泛滥,最终导致号称拥有20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垮台覆亡,为世界各国共产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知识链接】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的事件。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当年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国家解体、政权垮台;当年的苏共是一个执政74年、拥有88年历史、2000万名党员的大党,却在最高领导人的一声令下被解散,这些事件促人深思。
究其根本,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不能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更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的具体路径的失败。应该看到,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的条件下搞社会主义的,这也是它的国情,苏联模式不应该被作为经典模式。其他国家有着与苏联迥然不同的国情,对苏联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有关问道马克思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伊始,西方社会便一直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批判、抹黑和污蔑的声音。这些论调,有的出于政治意图,有的则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无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此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称呼这一思潮。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乌托邦之梦。其中一些学者还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一些观点进行曲解和污蔑,认为共产主义是泯灭人伦、不讲道德的,等等。......
2023-07-28
“普世价值”不仅没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来福音,反而引发社会持续动荡。马克思主义并非适用于一切人、一切时代的“万能学说”,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学说鲜明的阶级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不可能适应一切人、一切社会、一切时代。任何试图调和阶级矛盾,将普世性寓于马克思主义之中,试图阐明马克思主义是另一种性质的“普世价值”,都是虚假的意识观念。......
2023-07-28
“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求助于某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所以,德里达所看到的、所认为的,不能没有马克思、对马克思的遗产进行继承,指的就是继承其批判精神,他也在书中提出,“求助于某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仍然是当务之急,而且将必定是无限期地必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023-07-28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暴力的使用能够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之内,因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不是政变,更不是自发的不满情绪的大爆发。马克思主义者倡导暴力政治行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主制度势不两立的原因之一。马克思主义并不以暴力程度为标准来定义革命,也不认为革命必须是剧烈的动荡。当然,世界上确实有一小部分人是和平主义者,他们排斥一切暴力。......
2023-08-08
列宁对否认和排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文化思潮予以严厉抨击与批判。1954年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当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唯一内容,而是在以这一思想为主体的情况下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
2023-08-12
创立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并在中国生根发芽、发扬光大?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在理论上给予彻底说明和深刻论述,才能够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真正信服。......
2023-07-28
第一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以文字刊载的形式通过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而介绍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人生经历,开启马克思主义在云南早期传播的先声。但是,随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加之王复生、张伯简、李国柱等云南籍马克思主义革命先驱的涌现,马克思主义在云南早期传播进入了系统化和组织化时期。这一时期,云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除了继续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引入滇外,还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文本。......
2023-08-16
李达同志在建党时期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李达同志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播火者之一。一翻译出版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是李达同志早期理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大贡献。李大钊同志发起的北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曾把这本书列为重要的学习文件。二作为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达同志撰写了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大量论著。......
2024-06-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