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慈善行为无法解决资本主义主矛 

慈善行为无法解决资本主义主矛 

【摘要】:在这一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它们之间存在的阶级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这一主要矛盾是建立在生产高度集中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上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及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阶级矛盾往往以更加激烈、更加血腥的方式爆发出来,革命和斗争时有发生。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属于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因此,马克思的资本研究对象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资本的研究必须深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去,马克思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资本按照自身逻辑实现无限自我增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它们之间存在的阶级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这一主要矛盾是建立在生产高度集中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上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及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阶级矛盾往往以更加激烈、更加血腥的方式爆发出来,革命和斗争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资本家的剥削手段简单粗暴有关。虽然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学会通过投入慈善事业等方式缓解阶级矛盾,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阶级矛盾,因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批判也远未达到边际。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是,资本家是资本的代言人,是人格化的资本。只要资本家还在生产关系中处于资产阶级的地位,那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普照的光”的决定下,他们就必须按照资本的逻辑来组织生产和进行交换,否则的话他就会破产,从而失去自己的作为资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每一个人都会有多种社会规定性,至于某个人作为资本家逐利,同时又作为慈善家从事慈善事业,这二者并不矛盾。

【深度思考】

1.为什么一些资本家成为了慈善家?

2.如何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揭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