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自然需要是影响劳动积极性的原发性因素

自然需要是影响劳动积极性的原发性因素

【摘要】:人的需要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展开的直接动力。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的差异,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最初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给定七层次需要,广为流传的五层次需要的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晚年马斯洛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超自我实现需要,作为其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某种总结。

人的需要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展开的直接动力。根据唯物史观,人的需要是由人的存在所决定的。对于人来说,没有需要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缺乏需要就意味着人性的贫瘠,需要的丰富也就意味着全面的发展,“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这就决定了人一切实践活动都要以满足需要为目的,都是因需要而启动,劳动实践活动也不例外。

人的存在首先就表现为一种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都有从外界摄入物质能量和信息以维持其生命的需要,这就是最基本的自然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即是生命。这一点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像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进行斗争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他都必须这样做。”(《资本论》)除了少数对象(如阳光、空气等)外,人的大部分需要是自然不能自动满足的,而要通过人自身的劳动、创造来满足,因此,从这种自然生命存在出发,人类必须从事实践活动尤其是创新劳动来满足自己日益丰富的自然需要。例如,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要不断地采集果实,捕猎野兽。但是,大自然并没有给人类一件完整的礼物,即使是石头,原始人也不满意,要把它弄尖,或经过砍削制成刃器——这就是创新劳动。同时,人的自然需要是不断发展的,当人类已有的劳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着的需要的时候,自然界又不会自动满足人类新的需要,那么人类只有依靠新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更新的物质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劳动。为了使自然界更好地适应人的需要,人们不仅要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满足需要的新工具、新手段,获得改造自然的新方法,而且还要通过制度创新获得更适宜改造自然的新的社会关系

【知识链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的差异,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最初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给定七层次需要,广为流传的五层次需要的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晚年马斯洛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超自我实现需要,作为其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某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