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维分工又是与人类的群体实践紧密相连的。人类自诞生以来,他们的实践和思维就是一种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人类可以根据历史条件的发展,不断自主扩大和改善他们的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这一点是任何单个机器人或者是任何机器人群都无法自主学会和自主操作的。更不用说,制造出电脑和编制出谷歌阿尔法电脑围棋比赛程序这两件事,本身就是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的结果。......
2023-10-2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论断既是对一切旧形而上学的批判,也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本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正是基于实践范畴,马克思实现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从而超越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实现了哲学的革命。
生活实践就是以整体性、全面性和否定性的方式存在着,那么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辩证法或以生存论本体论为根基的辩证法所内含的理论本性也就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和否定性的内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辩证法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这种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就是生活实践的现实原则,而辩证法只是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到了它的深层结构和本质。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揭示了辩证法理解生活实践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辩证法,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生活实践的原则,无疑是一种变革性的理解方式。从其本性来说,辩证法是生活实践自身显现出来的一种实践态度、实践样式和实践方式。在马克思看来,辩证法首先是生活实践自身,其次才是从生活实践自身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否定性原则,这才是对以实践为根基的辩证法的恰当理解。
历史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革命的辩证法中,不断自我展开和自我生成的过程。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不过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交互作用中,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人的矛盾的斗争中,不断通过创造性的历史实践而自我诞生和不断生成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创生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在创生着人和人的关系,正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实现着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解放的历史运动,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实践本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共产主义就是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在实践中不断革命的辩证法逻辑,指明了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和历史道路,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性和概念辩证法的封闭性,破除了“历史终结论”。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因此,“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可见,人类解放是一个按照辩证法不断自我批判和自我革命的历史过程,不能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认为是遥不可及的虚无缥缈的乌托邦。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正是在不断的革命性实践中,人类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正是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样要立足于我国实际,诉诸革命性的实践,不断开辟新境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二次会议上所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
【深度思考】
1.如何理解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
2.谈一谈对恩格斯这段话的理解:“新的自然观就其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有关问道马克思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人类的思维分工又是与人类的群体实践紧密相连的。人类自诞生以来,他们的实践和思维就是一种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人类可以根据历史条件的发展,不断自主扩大和改善他们的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这一点是任何单个机器人或者是任何机器人群都无法自主学会和自主操作的。更不用说,制造出电脑和编制出谷歌阿尔法电脑围棋比赛程序这两件事,本身就是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的结果。......
2023-10-26
正如恩格斯在1880年所说的,“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让人民大众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价值追求。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就必须由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担负起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2023-07-2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年鉴学派在西方史学界占据主导地位。[1]年鉴学派第三代历史学家也跻身于这场史学转型之中。[2]可见,年鉴学派的转型并不是对过去的彻底否定,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新史学”——历史人类学。早在20世纪30年代,年鉴学派史学家就关注了人类学。1975年,勒高夫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从“中世纪西方历史与社会”转变为“中世纪世界的历史人类学”。[5]年鉴学派的历史人类学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2023-08-14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很早就关注着英国社会人类学对历史学的影响,他在1978年的一篇文章中如此评述:在英国,社会人类学是社会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学科,至少是唯一一门能让一些历史学家抱有持续的兴趣并不断从中获益的学科。[8]霍布斯鲍姆曾表示,他对匪徒的研究受到了社会人类学的影响。1970年,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在《从社会史到社会的历史》一文中,探讨了战后社会史的写作。......
2023-08-14
如上面所说的,生产载客汽车的群体实践就是由所有参与生产载客汽车的个体实践构成的。这种认识和表述,也是符合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实际历史情况的。从辩证逻辑的角度来看,群体实践、合作/协作与分工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连续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人类的群体实践就是经过这一系列中间环节,最后落实到其自然物质载体——个体实践身上,从而使人类群体实践最终得以实现。......
2023-10-26
在这篇文章中,勒高夫探讨了历史人类学的问题,即历史学和民族学的结合。法国学者习惯使用“民族学”一词,尽管勒高夫在《新史学》中认为“人类学正取代着民族学”,但他仍经常使用“民族学”。可见,勒高夫将历史人类学与年鉴学派的传统紧紧融合在了一起,这是法国历史人类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2023-08-14
尽管戴维斯对法国的总体史印象深刻,但这并不是她所需要的模式,于是她转向了人类学。[3]戴维斯的人类学转向有三个方面的背景。首先,娜塔莉·戴维斯在研究法国近代早期的工会时,发现了当时工人的秘密仪式,并开始尝试用人类学的方式来解释这些问题。[5]最后,娜塔莉·戴维斯的人类学转向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本书是戴维斯早期历史学研究的总结,同时也体现了她早期的历史人类学实践。......
2023-08-14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早在1950年的一次讲演中就提出了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3]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结合最主要的成就是在西方巫术史领域。人类学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响了巫术史的研究。[10]1970年,在《社会人类学对英格兰巫术史研究的适用》一文中,基思·托马斯根据人类学对巫术的研究,分析了近代早期英格兰巫术信仰和巫术指控的一些基本特征。......
2023-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