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革命逻辑与无尽发展

马克思主义:革命逻辑与无尽发展

【摘要】:相对于形而上学的固定的僵化的思维方式,辩证法指明了现存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断革命、超越自身的革命逻辑。辩证法的这种革命性,实质上是一种范式转换,新的范式能够容纳和保存旧的范式运动中的所有积极成果,其中蕴含着不断发展的进步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非欧几何在同一平面的条件下就表达为欧氏几何。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相对于形而上学的固定的僵化的思维方式,辩证法指明了现存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断革命、超越自身的革命逻辑。辩证法的这种革命性,实质上是一种范式转换,新的范式能够容纳和保存旧的范式运动中的所有积极成果,其中蕴含着不断发展的进步的历史过程。

对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恰恰相反,辩证法批判本质,深刻揭示了所有客观事物存在的历史性和条件性,也就内在蕴含着其存在的有限性和条件性,在自我肯定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否定,一旦超越了自身存在条件的界限,就必然彻底自我否定和自我革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呈现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理论领域是如此。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以范式理论说明了科学革命的逻辑,认为范式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规定着科学发展的范围与方向的基本思维方式,在范式之内科学家们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解决难题或消除疑点,但是,随着观察与实验的深入,科学研究必须不断地揭示意料之外的新现象,逐渐发现原有范式解决不了的难题,旧的科学方式,这个时候就必然通过范式转换实现科学的革命。例如,欧氏几何从古希腊时代一直被认为是真理体系,但是遇到了不断涌现的曲面问题,平行线公理和其他公理失去了真理性,后来有了黎曼几何、罗氏几何等非欧几何的科学革命,对欧氏几何进行了范式转换。这种范式转换并不是抛弃了欧氏几何所有的成果,而是把欧氏几何作为自己的一个特例,即在同一平面的条件下而得以保留。也就是说,非欧几何在同一平面的条件下就表达为欧氏几何。非欧几何能够解释和说明欧式几何的所有问题,欧氏几何只能解释和说明非欧几何同一平面部分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欧几何对欧氏几何实现了革命。

社会历史领域也是如此。按照资本的逻辑,工资作为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部分,以换取劳动力可以创造剩余劳动的使用价值。如果遇到了经济危机,工厂破产,工人失业,那么按照资本的逻辑,工人没有成为雇佣工人,不提供创造剩余劳动的使用价值,是不是就不该获得生活资料呢?但是,如果工人不能够获得生活资料,那么后果是什么呢?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资本通过不断生产榨取剩余价值的增殖的需要就不能够得到满足和维持。资本主义为了肯定资本逻辑的存在,就不得不引进自己的对立面,例如救济制度或者其他的福利安排,这些显然具有了社会主义性质。资本主义为了肯定自身,而不断容纳了自己的否定因素。这样的结果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真正把握了唯物史观的历史辩证法,我们就能够从历史科学的高度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通过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