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是划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根本依据。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将“两个决不会”解释成为:只要一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力还能够以某种形式发展,它就不会灭亡,也不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更高级别的经济形态取代前一经济形态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突出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
2023-07-28
传统的形而上学观念,基于经验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彼此二分和绝对对立,认为在变动不居的现象中是无法获得事物本质的认识的,只能得到因人而异的不同意见,主张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寻找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破除了形而上学终极性存在的永恒真理观,科学揭示了客观存在的相对性、条件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所以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知识链接】形而上与形而上学
“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形而上”在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对称,用来说明“道”(形而上)与“器”(形而下)的关系,即本源、本体,与器物、现象的关系。
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指对在无法用经验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对世界本质的猜测。“形而上学”一词翻译自英文“metaphysics”。“metaphysics”的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晚清学者严复拒绝使用井上哲次郎的翻译,根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把“metaphysical”一词译为“玄学”,但由于日本翻译的一些词语虽然不甚贴切,却往往更为简单易懂,更容易被当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中国民众所接受,因此“形而上学”一词扎根在了汉语之中。
辩证法认为,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所有的经验世界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都有其产生的前提,同样也都有其存在的界限,都是作为一定的过程而存在,也就是说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世界不过是过程的集合体而已。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无论是理论认识、自然事物,还是社会历史都是如此,从来不存在绝对性的永恒存在和终极真理。从理论认识方面来说,并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例如,作为欧氏几何基础的一系列公理,都是具有一定条件性的相对真理。以平行线公理为例,“两条平行线无限延长永不相交”这个结论是有前提的,即在同一平面的前提下是具有合理性的,也是有界限的,即在同一平面的界限内是有效的,其真理性的条件是同一平面范围,超越了这个条件就失去了真理性。
在自然领域同样如此。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所有的客观事物都是在时间中不断展开着的存在,也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所有现存的客观事物在产生之前是不存在的,因为从时间性上来讲,其不具备存在的前提条件,所有的既成事物都是最终要毁灭的,其必然会超出自己存在的界限。因此,所有的客观事物都只是具备历史的合理性,是有条件的历史性存在。
人类历史也是如此。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在既有的前提下生成,也必然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超越自己存在的界限,最终丧失存在的条件而走向灭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根据辩证法的批判性本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谋划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作说明时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延伸阅读】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文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有关问道马克思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是划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根本依据。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将“两个决不会”解释成为:只要一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力还能够以某种形式发展,它就不会灭亡,也不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更高级别的经济形态取代前一经济形态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突出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
2023-07-28
马克思所倡导的价值追求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和科学的,是不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呢?马克思的回答是:因为你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所倡导的,被共产党人所遵循的价值和灵魂,即造福人民和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就是马克思主义。如果为了这样的价值追求可以献出生命,那么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023-07-28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社会,废除一切私有财产是不合理的,而且是不可能的。私有财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可以被消灭的另一个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活资料私有制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要彻底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就必须彻底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换句话说,就是要废除个人一切的资产、消费品等,这是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的。......
2023-07-28
根据美国当局在1997年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显示,68%的人相信确有飞碟存在,而有32%的人却认为上帝从来不会制造外星人,相信有外星人同相信人死后可以上天堂一样不可理解。为此,在美国国内还一度引发了一场大争论。所以他们认为,目前世界各地的目击者对外星人的描述纯属虚构。那时候,所有的关于飞碟以及外星人之谜必然会大白于天下。......
2023-11-19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水资源所有权实现方式的差异。在分析水资源所有权立法模式和制度实践差异的原因时,同样需要将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具体化。就水资源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保护的分立和关系重构来看,美国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目前中国水资源所有权的制度规范及实践问题面临着与美国类似的问题。水资源人均保有量为3323 立方米,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2023-07-01
“普世价值”不仅没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来福音,反而引发社会持续动荡。马克思主义并非适用于一切人、一切时代的“万能学说”,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学说鲜明的阶级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不可能适应一切人、一切社会、一切时代。任何试图调和阶级矛盾,将普世性寓于马克思主义之中,试图阐明马克思主义是另一种性质的“普世价值”,都是虚假的意识观念。......
2023-07-28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伊始,西方社会便一直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批判、抹黑和污蔑的声音。这些论调,有的出于政治意图,有的则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无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此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称呼这一思潮。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乌托邦之梦。其中一些学者还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一些观点进行曲解和污蔑,认为共产主义是泯灭人伦、不讲道德的,等等。......
2023-07-28
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思想体系,而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自己国家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对国家现状作出准确判断,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
2023-07-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