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光家族与南社的渊源深厚。姚光故居“敦仁堂”姚光故居“松韵草堂”一九〇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南社第一次雅集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举行,年仅十九岁的姚光首批入社,成为南社最年轻的社友。一九一二年第七次雅集时,姚光被推选为书记。姚光得以主政南社,除了他的人品学识为社友们所认可,也是源于南社内部的分歧,姚光总能顾全大局,予以斡旋协调,得到社友们的赏识。......
2023-07-28
赵元任(一八九二~一九八二),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字宣仲。音韵学家、语言学家、作曲家。著有《国语新诗韵》、《现代吴语的研究》、《广西瑶歌记音》、《中国话的文法》、《语言问题》、《通字方案》等,另有《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赵元任歌曲集》等。
赵元任,会说三十三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被学界尊为“汉语言学之父”。他的一生有一份“亮闪眼”的求学及教学经历,殊不知他的搬家经历更是让旁人咂舌,且不论迁徙地域之广,从中国的北边到南边,又从华夏到美利坚的数次往返,光是他人生的第一个九年就有一份眼花缭乱的“迁徙地图”。他曾回忆道:
我小时候儿住的家,因为我祖父常换差事,所以差不多儿每一年换一个地方。我在天津生的那一年也不第二年就搬到北京,不久就到保定,过了没多会儿就搬到磁州……照我记得起来的,我是:四岁住磁州(西历一八九五),五岁住祁州(西历一八九六),六岁住保定(西历一八九七),七岁住冀州(西历一八九八),八岁住保定(西历一八九九),九岁住冀州(西历一九〇〇),十岁回常州(西历一九〇一)。
对于“回”常州的说法,赵先生的解释是:我说“回”常州,因为虽然我从来没到过常州,可是上辈都是从常州出来的,所以跟着他们回家乡也就是回去了。对于“回”家的理解,以及家乡贯其一生的影响,赵先生在古稀之年的忆文中,乃至在耄耋之年不远万里两次返乡的过程中,都有深情的描述或情不自禁的流露。
说到这里,似有必要先交代一下这位大师的家世。赵元任为宋朝始祖赵匡胤的第三十一代孙,其六世祖赵翼,即为著有《廿二史札记》的明史大家赵瓯北,其诗句“各领风骚数百年”更是世人皆知,也是赵家后辈们尊崇的榜样人物。到了赵元任曾祖父这一辈,赵家落户在今江苏常州市的青果巷,而赵元任全家三代则随祖父在北方任职,因此各地衙门就是他幼年的家,直至祖父过世后,全家才南迁至故乡常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赵元任与夫人杨步伟
在赵元任的早年记忆中,北边的房子都是平房,大一点儿的房子就是分几个院子。在磁州、祁州、冀州衙门里,赵家就住在里头的上房,还有师爷、账房、教书先生们都住在外头一点儿两边儿的跨院儿里……在赵元任人生的头九年,房子的模样不大记得,但有些令他记忆深刻的事在今天看来却也是让人忍俊不禁。比方说搬家路上的情形,他的回忆就别有趣味:
从前上路真是件苦事情。可是我倒怪喜欢上路的——也许为着过久了把苦的都忘了只记得好玩儿的地方儿了吧?可是一样儿我顶怕的,就是坐的车里会碰脑袋。北边地方河流少,上路多半儿得起早坐骡车。那时候儿的车毂辘儿自然没有橡皮包着,都是铁的,还有一个一个的大钉儿。道儿又不平。所以走起来车左一歪右一晃,坐得里头的人的脑袋就右一碰左一撞。我记得有时候儿我碰的两边儿都是大包,赶走走摇晃惯了就知道顺着那车歪来歪去的就不会碰头了。
又比如说他对早年生活的场景回忆:
大概是我五岁住在祁州的时候儿,我们下半天常常儿有点心吃,他们给我留了一碗汤面在一张条几上。没人看着。赶我一走到那儿,一个猫在那儿不滴儿不滴儿的吃起来了。我就说:“猫雌我的灭!”后来好像他们给我又盛了一碗面,可是我不大记得了……
仅此两小段回忆,信手拈来的方言、诙谐幽默的语调已跃然纸上。难怪同学兼挚友胡适给赵元任的评价是:“生性滑稽”,“他是一位最可爱的人”。
说到房子,让赵元任魂牵梦绕的还是他人生第二个九年的安居地——常州青果巷赵宅。
青果巷是常州最古老的街巷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历代都不乏贤才的常州,在科举时代先后出了一千五百四十六位(次)进士,九位状元,而不足千米的青果巷就出了近百位进士。以近代来说,青果巷就先后走出“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七君子之一”的史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等百余位名人。
如前所述,青果巷赵氏宅地置于赵元任曾祖父手上,也是他传下的三支共住的大宅院。整个院落共有六进房,除去第一进是当年赵家的轿厅,相当于现在的车库外,其余五进房有五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院子。前两进是各房共享的客厅、书房等,后三进按长幼顺序分别落给了三支作为居室,整个宅子的侧面有一条长过道,类似于今天的安全通道,过道东面对应各家的厨房、柴房、下房等。这是早年赵宅的基本格局。
赵元任故居外观
赵元任故居今貌
据赵元任回忆,祖父排行老二,因为在北方当差多年,原本倒数第二进的房子由老三家住着了,待祖父在冀州任上病故后,全家在父亲的张罗下回到了青果巷祖宅,落户在最后一进院内。
“最后一进的不同之处是没有楼,一长排平房,最西头一间有一个独院,院内一颗独核枇杷树,当中四间有个长院子,隔一道月门是两间书房……”古稀之年的赵元任聊起祖宅的布局来毫不含糊。
落户家乡,对赵元任全家来说是安居了。也是从那时起,猫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伙伴,和猫共眠的习惯自此养成,第一只家养黑猫“赫德”与三伯父家小黑狗勇斗的场面让少年赵元任颇感惊奇,大姨妈家小猫不慎走失后又冒险涉水游回家的壮举更是让年少的他感叹猫对家的执着和眷恋。
据赵元任自述,在青果巷的九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围绕他的改变较一生中的其他时期都要多。
第一个改变是家的周围语言环境的变化,周围人不再讲官话了,而是讲常州话。而在他们家庭内部则维持着讲官话的习惯,但赵元任学会了常州话。加之他异常灵敏的听觉和迅速穿透一种语言声韵系统的天赋,使得他在这一时期既能与来自北方不同地区的家佣们分别开北京话、保定话等,而又在与南方亲戚的往来交流中学会了各地方言,如常熟话、苏州话、福州话等。周遭的改变,让他的语言天赋得到极大发挥,以致后来在某次宴席中,居然能用八种方言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同桌客人交谈。更有意思的是,民国文人圈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讨骂”的趣事,同道刘半农想编一本“骂人专辑”,于是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征集粗话“启事”,赵元任见到后,赶到刘的驻地,用川、皖、湘等地的方言将刘大骂一顿,随后得瑟地离开了;之后,周作人也赶来用家乡绍兴话将刘半农侃得一愣一楞;再之后刘在课堂上,又被全国各地的学生用各自的方言狠狠磕了一顿;更绝的是刘半农去拜访生性狂傲、疯癫的章太炎时,章把历朝历代的脏话泼给了刘,让刘过足了挨骂的“瘾”。
第二个改变是教育环境和方式的变化,从原先的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改入“洋学堂”了,这让赵元任的视野有了极大开阔。四岁开蒙的他,起先由母亲以画图认字的方式来教授,这为他启蒙注入了趣味性。之后当地方官的祖父、中过举人的父亲、长他十岁的表兄以及两任私塾老师给他的则是四书五经的中华文化熏陶,但首次踏入一所现代化学校则是在家乡常州,那年他十二岁。这所名为“溪山小学”的私立高小给了少年赵元任全新的读书体验,使他有机会系统学习文史、英文、数学等课程。作为常州当时开先河的、融合中西理念的教育场所,溪山小学还让赵元任养成了终生记日记的习惯,他平生的第一篇日记就是在溪山小学就读时的一九〇六年四月十五日记下的,全文如下:
赵元任与杨步伟银婚纪念照
十二(即十二时)前往溪山(学校),拟于彼处午餐,惟太晚。故略候片刻。所有人均去杨集操场(Yang chi field)踢足球,余去“青年励进社”(Youth’s Improvement Society)(系余协助组织者)借书。仆人老劳(Lao lao)和堂兄科安也在彼借书。余借了《黑行星》;《科学读本》卷一、卷二、卷三;《家庭教育读本》;《儿童心理学》;《国歌书》卷一;《秘密岛》,共八册,交老劳携回。旋去“新春”(书局) (Hsin Ch’un〔Bookstore〕)以八角购《古文观止》(Text books of Literary Chinese)五卷至第十卷。(同学)朱达(Ch’u-Ta)亦在彼。询其何以缺课——因伤足。
返校稍读《古文观止》。是日天阴。
这篇古汉语和英文合成的日记里呈现了赵元任所受的中西合璧式教育的雏形,而日记中提到的“青年励进社”,其重要活动之一是买书成立图书馆,正是从这里起步,为赵元任日后在众多学科领域涉猎和精研打开了求知的“闸门”。加之他过人的才赋和好学的天性,使得他整个青壮年时期能游刃有余地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名校辗转求学,而且文、理、工、艺等科兼修,先后获数学学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并选修物理、音乐、心理学、机械工程等科。而他五十二年的从教生涯中曾分别在康奈尔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教授数学、物理学、逻辑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及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被誉为“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
第三个改变是入乡随俗的适应性加强了,让赵元任对南北文化差异有了更多认识,使他的兴趣更趋多元,也为他日后跨洋学习和生活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比如说相同的节日和节气,南北的庆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不同,在南方的春天每家要晒“甜面酱”,还要晒书、晒衣服等,而在北方则没有这些讲究。这些因环境改变带来的生活方式上的差异,让生性好奇的少年赵元任有了更多观察、琢磨和体验的机会,也为他日后适应从家乡到美国的大跨度迁徙埋下了“基因”。
如果说前三项改变是乐在其中的话,在家乡的日子也有哀凉的时候。特别是双亲在一年内相继亡故对他的影响则更是惨痛,好在他长在一个相互扶携的大家庭里,家乡和母系的族亲接下了抚育少年赵元任的担子。
赵元任和夫人杨步伟合影
在常州的后三年,赵元任离家去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就读,这是他第一次离家求学,但他时常找寻借口返回常州,比如说为了吃煮螃蟹这类“任性”的事儿。总之,常州是他的眷恋所在。
十八岁那年,赵元任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批留美官费生,在被录取的七十二人中名列第二,同批的胡适仅名列第五十五。他与胡适同船赴美,同进康奈尔大学,四年后同期毕业。
一九一九年,赵元任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翌年,应聘为清华大学心理学及物理学讲师,这一年,他结识了日后成为他妻子的杨步伟女士。杨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开私营的森仁医院,领女界风气之先。婚后,赵元任携妻重返哈佛进修语言学理论。一九二五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赵元任与两位在他出生时已赫赫有名的前辈梁启超、王国维,及另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一起被聘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赵全家因此返京。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曾是他在清华时的门生。
一九三八年,赵元任携全家赴夏威夷大学任教,后相继转往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并在一九四五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被美国语言学界赐予“赵先生永远不会错”的评语。从一九四七年起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一直任教到退休。
一九七三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刚露端倪,赵元任便偕夫人、外孙女等回大陆探亲,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在总理的关切下于五月二十一日上午从北京回到常州青果巷。这是赵元任一九三八年从昆明出国,三十五年后第一次重返他梦牵魂绕的故居。尽管赵家祖宅因年久失修,门窗破败,但他进门后还是十分兴奋,不时激动地重操常州方言对陪同的堂弟说:“这口井我还记得”、“这是我小时候念书的房间”、“这儿本来是个月洞门,那儿本来有一株香椽树”……
一九八一年五月,赵元任回祖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赵元任定居美国后第二次回祖国,已是八年之后的一九八一年五月。这一次他是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回国来进行学术交流的,并受到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的亲切接见。此次回国,赵元任整整逗留了一个月。此时,他已八十八岁高龄。据他自述,自一九七三年回国之后,就一直想再次回来看看祖国的变化,因为妻子久病未愈而一再推迟行程。妻子病故后仅两个月,他就毅然踏上了再次回国的行程。五月二十八日上午,他带着女儿、女婿再次回到青果巷故居,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自己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此歌创作于一九二六年,融合了中国韵味和西洋风格,表现了思念和向往层层交织的深情,是专业音乐学府的优秀声乐教材。曾有人向他提问:这是不是一首爱情歌曲?其中的“她”究竟是谁?他回答说:
“她”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指男女之外的其它事物。这个词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
他说这首歌词是一九二〇年刘半农先生在英国伦敦写的,“蕴含着他思念祖国和怀旧之情”。显然,他心目中的“她”,又回到刘半农歌词原意中的“她”。当时虽已年近九旬,但赵元任饱含深情的演唱令在场的亲友无不为之动容。
遗憾的是,翌年二月二十四日,他因病在美国与世长辞。女儿遵嘱将其骨灰撒入太平洋,以盼流回祖国、流回家乡。
位于青果巷十六弄十五号至二十二号的赵元任故居今仍存平屋、楼屋各两进,上下共二十间,均为硬山造木结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常州市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随着整体修缮保护工作的推进,赵元任故居将会得到更妥善的保护和利用。
有关斜窗疏影:民国文人故居的文章
姚光家族与南社的渊源深厚。姚光故居“敦仁堂”姚光故居“松韵草堂”一九〇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南社第一次雅集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举行,年仅十九岁的姚光首批入社,成为南社最年轻的社友。一九一二年第七次雅集时,姚光被推选为书记。姚光得以主政南社,除了他的人品学识为社友们所认可,也是源于南社内部的分歧,姚光总能顾全大局,予以斡旋协调,得到社友们的赏识。......
2023-07-28
梁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原名治华,字实秋,号均默。火烧过的砖,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一个木头架子并铺上瓦,四面围上竹篦编成的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望去没人能说它不像座房子,而梁实秋笔下的“雅舍”就属于这类四川乡间典型的“经适房”。......
2023-07-28
一九三六年夏天,三十七岁的老舍辞去了国立山东大学的教职,成了一名“全职作家”。五年后,十九岁的老舍成为小学校长,还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京师郊外北区专司学务管理的“劝学员”。老舍辞别妻小,只身前往武汉,并在一九三八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被推选为总务部主任,全面负责该组织各项会务的开展。老舍领导协会多年为抗战奉献的勇气,感动了各方朋友。......
2023-07-28
一九二七年年初,郁达夫在留日同学孙百刚家邂逅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并坠入情网,王映霞在认识郁达夫之前也已拜读过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对其才华很是仰慕。在《日记九种》中,郁达夫详细描述了他追求王映霞的全过程,以及其间所遇到的挫折和痛苦。这让郁达夫颇为苦恼,但他仍对王映霞穷追猛打。在此期间,郁达夫因贪杯遭王映霞劝阻等原因而数次负气回富阳老家,王映霞认为他是“走了回头路”,为此相当生气。......
2023-07-28
苏曼殊故居正门一八八四年九月二十八日,一个男婴降生在日本横滨的云绪町一丁目五二番地。苏杰生与河合若私通生下了苏曼殊。苏曼殊父亲苏杰生这个当时尚不足百户的小镇,南距澳门仅二十余里,离孙中山故居不过二十余里,这或许是之后他与孙中山交往颇多的原因之一。简氏大宗祠是设在苏家巷东面、距苏曼殊的居所仅约百米的“私塾”,是苏家专门为本家子弟求助功名而开办的。......
2023-07-28
不过按丰子恺自己的说法,这只是缘缘堂“灵”存在的开始。自一九三三年春缘缘堂建成,至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在炮火中踏上流亡之路,丰子恺全家在这里度过了将近五年的乡居生活。丰子恺与儿子摄于缘缘堂花坛上工人们和看热闹的乡里们都惊呆了。父亲四十二岁时因患肺病而命终在这“地板间”,缘缘堂落成后,丰子恺常常想:倘得像缘缘堂的柴间或磨子间那样的一个房间来供养我的父亲,也许他不致中年病肺而早逝。......
2023-07-28
张恨水旧居今貌在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黄土岭,有一座张家老屋,名为“百忍堂”,这里就是张恨水的旧居。张恨水的“老书房”面对一座小院,内有先人种下的古桂和六棵芭蕉,原是鸡鸭们的歇荫处。一次,母亲想考考张恨水,对他说:“拿一本没读过的书来。”张恨水毫无难色地拿过书,回房间了。但是,张恨水兄弟俩坚决表示不愿以老童生为师。即便如此,张恨水仍常常趁父亲不注意,偷偷购书,待到夜深人静时......
2023-07-28
或许因为金岳霖是湖南人的缘故,大家便将此处戏称为“湖南饭店”。有这位美食家在,又有一个专门请来的“西式厨师”,“星六聚会”不仅精神食粮富足,主人提供的各种美食也是保持着极高的水准。胡适也是金岳霖这个“星六聚会”的座上客,他曾经在日记中记载了参加这些聚会的情形,例如一九三一年三月十四日,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到金岳霖家吃茶。......
2023-07-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