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pv,分别为汉字“大”和“丈”的变体,大人和丈人,纳西语皆称e pv,为pv的近音。第二个字为汉字“失”的变体,丢失的“失”,纳西语读pil。,:读to,前一个字同汉字“入”,后一个字是汉字“入”的变体,纳西语“嵌入”读音为tol。除了汉字进入纳西标音文字外,纳西标音文字也采用了原有的象形文字中一些比较简洁的字。......
2023-07-28
用纳西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它最核心、最深层次的内容,就是以《创世纪》(coq bber tv)为代表的一批神话传说故事。这些神话传说故事,始终贯穿在整个东巴文化之中,它们既是东巴经中最深层的内容,也是整个东巴文化的基石,没有它们便没有东巴文化。
在大多数东巴经中,首先会用“远古的时候”(a la me sherl ni)作为开头语,这一句似是讲述一个古代故事的开头话,实际上表达了纳西族先民对宇宙、对万事万物形成时的一种认识。他们认为,人类是从不会说话、不会发声的状况慢慢演变而来的。远古的时候,其实就是“啥也不会说”的时候。那么,宇宙最初的形态是什么呢?东巴经会接着说:“e na gu,muq pei ni”,意思是“无边的黑暗呵,到处都在簸动、摇晃着。”纳西族先民认为最初的宇宙什么也没有,只有许多影子纠合在一起,形成无边的黑暗,而这些影子还在不停地运动着。
实际上,这些无边的黑暗,就是汉文典籍《周易》里的太极,汉唐以来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太极便是宇宙起源之初的元气未分的混沌状态。它们和东巴经中的影子一样,包含着一切(天地万物的影子),但看上去却什么也没有——无。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在不断地运动着。清者上升,浊者下沉。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东巴经书说一种影子变九种,九种合成一个母亲,它正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运动的过程中,混沌(道)便生出天地(太极生两仪——阴阳),阴阳的不断变化,产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就是产生宇宙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
不过,在东巴经中,形成天地万物的成分,早就存在于那个无边的黑暗之中了。这混沌物其实就是天地万物的影子。最初它们没有固定的形体,不具备一切物的特质,只是一些影影绰绰的东西。用东巴经的话说,它们是虚和幻的、一些不真实的东西。这些不真不实、虚和幻的东西,不断运动着。在黑暗之中产生了隆隆的响声,然后出现光亮,一个影子变九个,九个影子合成一个母亲,天地首先出现,天地间的万物也随之成形。
《创世纪》说,人类的蛋由天上产生,大地来孵化,人蛋慢慢变暖,暖蛋变成暖气,暖气又凝成了露水,这露水滴进大海之中,大海就孕育了人类。大海中先产生了“美仁此楚”,然后产生了“此楚此余”“此余此局”“局仁精仁”“精仁崇仁”“崇仁丽恩”。崇仁丽恩被认为是纳西族的始祖,东巴经的故事就是从崇仁丽恩开始展开的。
其实,东巴经中提到的在大海中产生的第一代人类美仁此楚,在纳西族民间被称作“本楚汝”(bbei ceeq ssee),这个名字中的关键词是“楚”(ceeq),他实际上就是鬼,也是人的灵魂,又是人的影子,他与万物的最初形态相吻合。因此,在纳西语中,“本楚汝”(bbei ceeq ssee)泛指人类。《列子·天瑞篇》中说:“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这里说得很明白,灵魂离开人体,就是鬼。人死变成鬼,鬼就还原成人最初形成时的形态了。
东巴经中提到的第二代人类是此楚此余,这里除了父子连名之外,关键词是“余”(yuq)。“余”(yuq)在纳西语中既是羊又是猴子,但经文大多写成一个猴子,所以我们认为他应该是猴子。在纳西语中,特别是在东巴经中, “余”(yuq)又是人的祖先。人死后,如果没有经过超度,就永远留在了自然界中,也就是蛇蛙一类的自然物——世日。死者经过超度,东巴祭司们就会根据纳西族的迁徙路线,把他们送回到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直到那时,死者才真正变成了人们的祖先——“余”(yuq)。
在大海中产生的第三代人类是“此余此局”,这个名字除了父子连名制之外,关键词是“局”(jiuq),“局”(jiuq)在纳西语中是驴。驴也是马,他是否指两汉时期四川地界以内武都郡的白马羌,就不得而知了。
在大海中产生的第四代人类是“局仁精仁”,这个名字除了父子连名之外,关键词是“精”(zzi),在纳西口语中又称作“本勒古”(bbei lei ggv),不管是“精”(zzi)或“古”(ggv),他都是一头熊。纳西语中舅舅又称作“阿古”(e ggv),所以,他应该属于纳西族氏族内部的人。
在大海中产生的第五代人类是“精仁崇仁”,这个名字和上一代的父子连名一起,是美丽的熊和美丽的象的意思。实际上,他不能算作人类的第五代祖先,他只是承接第四代和第五代的一个名字而已,简而言之,他就是熊和大象。但是,纳西先人却把人称作精和崇,而且,他们专指纳西族。精(zzi)是舅父,崇指本身,纳西语的“崇洼(coq wa)”就是大象的骨根,也是同一个宗族的意思,紧接着的真正的人类第五代祖先,便是被称作纳西族创世祖先的“崇仁丽恩”,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大象是最优秀的动物”,有赞美创世祖先的意思。
第四代人类祖先和第五代人类祖先,他们可能就是纳西族先民的以熊为图腾和以象为图腾的互为婚姻的氏族两合组织。不论是“精”(zzi)还是“崇”(coq),他们都是纳西族的先民。而崇仁丽恩则是所有纳西族的祖先,不管在他们的分支中有没有文字,在他们中间都有关于崇仁丽恩的传说故事。他们都会进行每年一次的祭天活动,都会在每一年的祭天活动中,讲述人类形成的过程,讲述崇仁丽恩的故事,以此缅怀自己的祖先。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又说:“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汉书》也说“舜封象于有鼻。”[1]晋书载:“荆州—零陵—应阳:‘东界有鼻墟,云象所封’”。[2] 《山海经·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复生禹。”[3]《史记·六国表》说:“禹兴于西羌。”《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说:“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塗山氏曰:‘欲饷,闻鼓乃来。’禹跳石,误中鼓,塗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 石破北方而启生”。[4]这样看来,不仅鲧是一匹白马,禹还是一头熊。
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中说:人类经过大洪水的洗劫之后,大地上只剩下崇仁丽恩一人,天上掌握规矩的神祇想办法要繁衍人类,但是都失败了。然后,让崇仁丽恩到天上去寻找伴侣,他走到天边,正好碰上从天上下来寻找伴侣的衬恒褒白姑娘。两个寻找伴侣的男女相遇了。衬恒褒白化作一只鹤,将崇仁丽恩挟带到了天上,将他藏在家里,衬恒褒白的父亲孜佬阿普知道后,要杀害崇仁丽恩。衬恒褒白就说:“爸,你别杀他。他在我们家,天晴时,你可以让他去翻晒粮食,天阴下雨时,可以让他去修沟理渠。”孜佬阿普知道自己的女儿喜欢崇仁丽恩,就把他的女儿衬恒褒白嫁给了崇仁丽恩。知道崇仁丽恩会种庄稼,管理牲畜,便让崇仁丽恩带去各种各样的种籽,带去各种各样的牲畜。崇仁丽恩感慨地说:“强大富裕的女儿,嫁给了弱小贫困者,胜者的女儿嫁到了失败者的地方。”崇仁丽恩便带着衬恒褒白姑娘,从天上迁徙到了辽阔大地上,在辽阔大地上插上胜桩,竖起董沈(规矩)石,定居下来。
从创世祖崇仁丽恩开始,纳西族就从事半农半畜牧的定居生活。说纳西族是游牧民族,指的应该是更早时候的西羌人。因为崇仁丽恩是从天上迁徙下来的,所以纳西族自称“摩娑”(mee coq,天裔的意思)。“摩”应该是纳西语“天”(mee)的音译。“娑”及麽些之“些”,方国瑜先生说:“惟麽些语称人曰coq,与so近,则‘麽些’者为‘麽族’之义。”[5]
因纳西族将人称作“崇”(coq),故别人称纳西人为莋、筰人(崇coq)。《盐源县志》说:筰为夷的自称,“丽江人至今自称为莋。”[6]实际上,不是纳西人自称莋(coq),而是因为历史上往往将少数民族称人的名词,作为该民族的称谓。纳西族称人为“莋”,故别人称纳西族是“莋人”。因此,称纳西先民为“莋”,应该是他称。还有,在藏彝民族走廊中,豢养旄牛的民族,不仅只有纳西族,但是,纳西族离蜀郡更近,汉人对纳西族养旄牛有印象,因此,也将纳西族称作“旄牛夷”,这个称谓也应该是他称。反过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秦汉时期,在汉文典籍中被称作莋人和旄牛夷的大多指纳西族先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邛、莋、冉、厐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常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中郎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其事在汉元兴六年(公元前129年)。《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元鼎六年,以为沈黎郡。至天汉四年,并蜀为西部,置两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主汉人。”这里所说的莋都,应在雅安地区。《华阳国志》说:“雅州邛崃山,本名邛莋山,故邛人、莋人界。”[7]秦汉时,被称作莋人的纳西族先民应居住在川西,以现在雅安地区为中心的区域内,并在雅安形成一定的势力。所以,在汉文典籍中有莋都夷的记载。
就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2年),《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南越破后,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筰侯,冉厐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嶲郡,筰都为沈犁郡,冉厐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虽然筰侯被杀,但筰人并未迁走,他们并入蜀郡,成为汉朝子民。因此,在汉朝的西蜀,有賨人、賨钱、賨布之说,这是“崇”(coq)的另外一种音译。这些賨人还带着自己的原始宗教——鬼教,和蜀的汉族先人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成为东汉时期道教的起源。
而且,西蜀徼外的莋人、旄牛夷所形成的势力也并未完全消失。上文提到:“天汉四年,并蜀为西部,置两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主汉人。”方国瑜先生说:“《水经·若水注》说:‘大渡河出徼外,至旄牛道’,则旄牛在大渡河上游今泸定地区,而青衣在今雅安地区。”[8]《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又说:永平中(大约在公元74年左右),旄牛道的白狼、槃木、唐菆等奉贡,献诗三章。方国瑜先生说:“这就是所谓“白狼歌”,共四十四句,一百七十六字。从对译的音义来看,用汉语及过于抽象不能确定本义的约八十字,其余九十余字,基本上与近代纳西语相同或相近,语法亦相同,可知白狼语与纳西语的亲属关系是很密切的。从语言的亲属关系可以推知族属渊源关系”。[9]和煜堂先生还将《白狼歌》全部译成了现代纳西语,所译与汉语完全相符。
《史记·西南夷传》“正义”引《括地志》说:“莋州本西蜀徼外,曰猫羌嶲。”方国瑜先生说:“猫羌亦旄牛羌也。”还说:“雅砻江流域两汉所居之旄牛羌、白狼、槃木即其种。定莋之摩沙夷无槃木同种,则摩沙为旄牛羌之一支。”[10]
2020年10月笔者摄的泸定县大渡河边的磨西古镇
我们知道,两汉时期以莋为名的莋都(今四川雅安泸定地区)、莋秦(今四川冕宁以北地区)、大莋(今四川米易地区)、定莋(今四川盐源、盐边、永宁地区)都有纳西族居住,故秦汉时期被称作莋(筰)的地方应该是纳西族先民的居住地,莋(筰)人是纳西族的先民。任乃强先生在《西康图经·民俗》篇中说:“么些为康、滇间最大民族,亦最优秀之民族也。”又载:“今泸定县南之摩西面,实称摩西面,谓摩西古境也。”[11]西汉时莋人在雅安莋都失败之后,雅安以西的泸定仍有纳西族先民的聚居地。因此,至今泸定还有磨西的地名。纳西族先民的中心,也是从那时起,逐步向南移,逐步跨过了邛莋山的邛人、莋人地界,被迫往散居在雅砻江流域的纳西族居住地靠拢,但又不重合。
有关汉字甲骨文与纳西象形文字的文章
,:读pv,分别为汉字“大”和“丈”的变体,大人和丈人,纳西语皆称e pv,为pv的近音。第二个字为汉字“失”的变体,丢失的“失”,纳西语读pil。,:读to,前一个字同汉字“入”,后一个字是汉字“入”的变体,纳西语“嵌入”读音为tol。除了汉字进入纳西标音文字外,纳西标音文字也采用了原有的象形文字中一些比较简洁的字。......
2023-07-28
[32]这两个证据足以说明,纳西标音文字绝不是近百年所创制的,否则历史上的这些留痕便无法说清楚了。可见,在初创纳西标音文字时,创制者借用汉字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只是由于在使用汉字时,创造者故意让其变体走样,有的由于古今发音的差异,再加上在长时期的使用过程中引起的变化,后人难以认识清楚而已。......
2023-07-28
过了金沙江,纳西族先民远离了西蜀等地方,跨进了更加蛮荒的地区。住在永胜及其附近的摩梭人被称作巴西。在丽江附近,纳西族对自己内部一些事物的称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把纳西族的原始宗教称为“东巴”等,探究这些变化也是有意义的。这时吐蕃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了大渡河流域,金沙江和雅砻江流域的纳西族地区,直接在吐蕃的控制之下。......
2023-07-28
用纳西文书写的东巴经又记载了些什么?对这些问题,专门从事纳西东巴文化研究的学者也并无定论。在纳西语中,纳西象形文字被称作“森究鲁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迹。根据研究,纳西象形文字最初是写在木头和石头上的。因此,东巴经就是用纳西族象形文字书写的纳西族原始宗教经书。东巴经中的许多观念和习惯也基本是在这些地方形成的,纳西象形文字和东巴经在这里产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2023-07-28
,:读go,“个”的变体。,:读qe,“丘”之汉字,qeq paq(独龙族),qel(贴),qel qe(合体)。,:读ji,“己”之汉字,jiq(秤),ji(置、放),jil(小)。,、:读zhee,“止”之汉字,zhee(土),zheel(折磨),zheeq(妨碍)。,:读chai,“串”的近音,qi chai(刺),chai(木寄生),chaiq(馋)。,:读zhu,“中”的变体,zhul(锥子),zhu(扎),zhuq(缝)。,:读zee,同汉字“子”字,zeeq(算),zeel(藏),zee(捆)。......
2023-07-28
还说“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童、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徙、筰都分别在今四川的天全和雅安。《华阳国志·南中志》说:“越嶲高定元自旄牛、定莋、卑水多为壘守。”《华阳国志·南中志》说:“亮欲俟定元军众集合,并讨之,军卑水,……亮既斩高定元。”诸葛亮于同年十二月回到成都。......
2023-07-28
语音在现代来说,有普通话与方言的不同,也有读书音与口语音的区别。更明显的区别是古今语音的不同造成古今字音的差异。可正是由于语音的发展,作为声符的字的读音与形声字的读音常常发生不同的变化,使得声符不一定能准确地表音了。对于汉字的认读,中国民间常有 “认字读半边” 的说法。“半边”指的就是形声字的声符。这也是由于汉语语音发展导致汉字字音变化的一个方面,是我们了解汉字时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2024-01-26
收录金文,包括殷商、西周、春秋、战国诸时期金文字形和数量的字典,叫做《金文编》。这以后,汉字的数量就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了。从问世的年代来说,《说文解字》是我国记录汉字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主要收集汉字的小篆字形,共收字9353个。许慎首创将汉字依照形体和意义进行分部排列,共分540部;每部的第一个字,叫做“部首”。韵书也有对汉字形体和意义的说明,所以也是一种字典。......
2024-0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