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突破策略,重难点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突破策略,重难点分析

【摘要】: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从问题想起策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者相辅相成。它对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脉络,抓住问题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突破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重/难点

重点: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能对策略有正确的领悟和理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从问题想起策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者相辅相成。数量关系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不仅有助于本节课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难点分析:策略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更多地需要学生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策略的价值,这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更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突破策略

一、通过丰富的情境,构建必要的数量关系

出示:(1)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2)平均每人得到多少颗糖果?(3)买20支铅笔一共需要多少元?(4)还剩下多少千米没有行驶?让学生通过说需要的条件、列出数量关系,来明确思考数量关系的思路,感受其对分析

问题带来的帮助。

二、借助思维导图,形成核心思路

思维导图是用一个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式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它对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脉络,抓住问题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道例题:两个书包分别是130元和100元,两本作文书分别是15元和26元。小明有200元,要买一个书包和一本作文书,最多剩下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要求最多剩下多少

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见下图)。由此可以帮助

学生推导出答案,使学生对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产生深入的体会,同时感受到其解决问题的价值。

三、加强对比,明确使用情境

通过对比,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策略的内涵,感受会更加深刻。出示一组对比题——

(1)图书馆购进一批少儿图书,其中《成语故事》42本,《寓言故事》比《成语故事》多18本,《童话故事》的本数是《寓言故事》的3倍,购进《童话故事》多少本?

(2)王叔叔家种了一些果树:桃树有480棵;梨树种了15行,每行50棵,苹果树种了9行,每行50棵。梨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

让学生通过比较两道题,确定使用哪种策略比较合适,同时根据题意说一说解题思路:根据( ),我想到了( ),再根据( ),我想到了( ),所以列式为( )。通过这样清晰的思路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两种策略的特点,提升对策略本质的理解。

突破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利用思维导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根据问题清晰地找到对应的数量关系式。这对解决条件复杂的实际问题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