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简单数据汇总 | 重难点分析与突破策略 | 小学数学

简单数据汇总 | 重难点分析与突破策略 | 小学数学

【摘要】: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数据和汇总的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想了解某个项目的整体情况,就要对一些有用的数据先整理再汇总。最后汇总出小组同学的生日月份统计表。比如,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把数据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据汇总的方法。

难点:理解整理的标准,掌握汇总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数据和汇总的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想了解某个项目的整体情况,就要对一些有用的数据先整理再汇总。掌握数据汇总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也能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好习惯。

难点分析: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一方面,要对数据进行整体的分类,以便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来整理;另一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整理,以便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因此,理解整理的标准和掌握汇总的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突破策略

一、整体感知,激发需求

首先创设具体情境:你的生日在几月?生日的话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能非常高兴地说出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接着出示问题: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通过问题使学生产生统计和整理的愿望,继而产生如下思考过程:第一,要知道每个同学的生日在哪个月;第二,要把这些月份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第三,要一个一个地把全班同学的生日进行统计和整理。班级人数较多,怎样能既快又准确地统计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呢?激发学生思考,再通过交流统一方法:每人写下自己的生日月份,再分类整理;先在小组内调查,再和其他小组交流。这样的设计,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使所有学生都体会到整理时可以先分类,再汇总。

二、分组整理,全班汇总

先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把全班40人按10人一个小组分成4个小组,由4个组长负责调查本小组每个同学的出生月份,并记录在表格里,记录的方式可以是打“√”,也可以是画“正”字。最后汇总出小组同学的生日月份统计表

然后进行全班汇总。提问: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先把4个小组中在1月出生的人数相加,再把4个小组中在2月出生的人数相加……最终形成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统计表。

三、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让学生观察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统计表,并说说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汇报:其中×月出生的人数是另一个月出生人数的几倍;每个月出生的人数相加等于40人……接着,让学生把刚才的统计结果进行再次汇总整理:把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发现,如“第×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第×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四个季度的总人数相加还是等于40人”,使学生体会到分组整理汇总后的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对应性。

接着提问:如果要在全校进行调查,又该怎样做?得到的结果和你们班的一定相同吗?引发学生进行整理汇总方法的迁移:可以先在各班进行整理和汇总,再把各个班的情况进行汇总,这样就能知道全校学生生日月份的总体情况了。得到的结果和自己班的情况不一定相同,因为各班的情况不同。经历这样更大范围的整理与汇总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统计方法与思路。

四、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统计过程,让学生说说体会。比如,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把数据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突破反思

经历分类整理汇总的过程,是获得方法与积累经验的过程。在教学时,让学生经历了以下过程:要统计较多的信息时,可以先从简单的分组开始,再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之后再汇总各小组的情况形成全班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从全班的情况推广到全校的情况,并做数学分析。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整理汇总的方法,也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有效积累了统计经验,培养了数据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