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从问题想起策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者相辅相成。它对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脉络,抓住问题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突破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2023-07-27
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据汇总的方法。
难点:理解整理的标准,掌握汇总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数据和汇总的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想了解某个项目的整体情况,就要对一些有用的数据先整理再汇总。掌握数据汇总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也能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好习惯。
难点分析: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一方面,要对数据进行整体的分类,以便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来整理;另一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整理,以便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因此,理解整理的标准和掌握汇总的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突破策略
一、整体感知,激发需求
首先创设具体情境:你的生日在几月?生日的话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能非常高兴地说出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接着出示问题: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通过问题使学生产生统计和整理的愿望,继而产生如下思考过程:第一,要知道每个同学的生日在哪个月;第二,要把这些月份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第三,要一个一个地把全班同学的生日进行统计和整理。班级人数较多,怎样能既快又准确地统计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呢?激发学生思考,再通过交流统一方法:每人写下自己的生日月份,再分类整理;先在小组内调查,再和其他小组交流。这样的设计,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使所有学生都体会到整理时可以先分类,再汇总。
二、分组整理,全班汇总
先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把全班40人按10人一个小组分成4个小组,由4个组长负责调查本小组每个同学的出生月份,并记录在表格里,记录的方式可以是打“√”,也可以是画“正”字。最后汇总出小组同学的生日月份统计表。
然后进行全班汇总。提问: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先把4个小组中在1月出生的人数相加,再把4个小组中在2月出生的人数相加……最终形成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统计表。
三、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让学生观察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统计表,并说说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汇报:其中×月出生的人数是另一个月出生人数的几倍;每个月出生的人数相加等于40人……接着,让学生把刚才的统计结果进行再次汇总整理:把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发现,如“第×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第×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四个季度的总人数相加还是等于40人”,使学生体会到分组整理汇总后的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对应性。
接着提问:如果要在全校进行调查,又该怎样做?得到的结果和你们班的一定相同吗?引发学生进行整理汇总方法的迁移:可以先在各班进行整理和汇总,再把各个班的情况进行汇总,这样就能知道全校学生生日月份的总体情况了。得到的结果和自己班的情况不一定相同,因为各班的情况不同。经历这样更大范围的整理与汇总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统计方法与思路。
四、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统计过程,让学生说说体会。比如,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把数据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突破反思
经历分类整理汇总的过程,是获得方法与积累经验的过程。在教学时,让学生经历了以下过程:要统计较多的信息时,可以先从简单的分组开始,再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之后再汇总各小组的情况形成全班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从全班的情况推广到全校的情况,并做数学分析。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整理汇总的方法,也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有效积累了统计经验,培养了数据分析能力。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从问题想起策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者相辅相成。它对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脉络,抓住问题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突破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2023-07-27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能正确解决问题外,还可以深切体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策略,先根据前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黄花的朵数”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这样才能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让学生回顾和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对策略的完整认识,积累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更复杂的是,计算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上午某个时刻到下午某个时刻经过的时间。你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吗?突破反思“求简单的经过时间”这节课让生活再次走向了数学,它需要学生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后,结合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节课通过“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怎样来计算周长,能为后面学习其他多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4厘米)这样12个单个的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是多少?......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含义和会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再让学生选择三种文具的价格,比较这三个小数的大小并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在教学时,注重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元与角的关系、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以及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等来自主尝试比较分数的大小。......
2023-07-27
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从自己表示“1”的直条里拿走相应长度的彩条。此外,如果最后一次抛出的分数比剩余的彩条大,本次抛出的结果无效。让学生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凑成“1”,进行的是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只是没有出现算式,不按法则计算,而是利用“分数条”进行计算,并表示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活动能力。......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突破策略一、操作中发现首先,让学生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摆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的面积记录在表格里。接着,再出示正方形,让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求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平移和旋转是学生从低年级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感知物体的动态运动的起始阶段。平移和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物体运动变化中最简洁的形式之一。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找一找教室内外的平移现象。利用小棒、长方形卡纸、三角尺等,做出平移或者旋转现象。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明确了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2023-07-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