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策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突破重难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策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突破重难点

【摘要】: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不仅是学习周长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以及其他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难点:辨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不仅是学习周长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以及其他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分析:在辨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很容易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特点的,只是对于它们的不同点,部分学生找不到:长方形是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边相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点拨、引导。

突破策略

一、在生活中寻找,初步感知物体的面的形状

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注意两点:(1)要先找正方形再找长方形,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2)要注意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比如,课桌面是长方形。上课开始,通过让学生观察熟悉的教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二、通过具体材料,研究并总结图形的特点

1.对比已经学过的图形。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让学生说说:跟其他图形相比,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呢?通过跟其他图形对比,学生会说到角的特点和边的特点。(若有学生说到直角,应充分肯定,并借此引出下一环节)

2.研究长方形的特点。

(1)提出猜想:你觉得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边有什么特点?

(2)验证特点:请拿出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验证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

(3)学生汇报。

汇报时让学生说清楚验证了长方形的什么特点,是怎么验证的。

(4)介绍对边:其实在长方形中,像这样上下、左右两条位置相对的边,叫“对边”,长方形有两组对边。

(5)介绍长和宽。

(6)小结长方形的特点: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探究长方形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先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研究正方形的特点。

谈话: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吗?

让学生探究和交流长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使学生对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能比较顺利地探究得出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

学生操作验证后,交流并总结正方形的特点: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在对比练习中,辨别图形的异同点

教师用课件出示对比练习,让学生说说下面哪个图形能回家,并追问:(2)号想回左边的家,(4)号想回右边的家,小士兵会让它们进吗?为什么?(这里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追问:(3)号很贪心,它回了右边的家后,说左边也是它的家,同学们,你们觉得左边的士兵会让它进吗?

教师小结:正方形既可以进正方形的家,也可以进长方形的家,看来它拥有长方形所有的特点,所以说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

突破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教学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线索,并明确了活动的目的,使学生的探究更容易。要求学生拿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纸,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学生操作后发现的,所以记忆深刻。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无序、不系统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经历“无序—有序”“零散—完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