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认识千米”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破反思“认识千米”学起来并非很难,但显得比较单一。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1千米=1000米即可,这是不可行的。......
2023-07-27
重/难点
重点: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理解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助于学生拓宽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对今后学习整体的几分之几等知识做好认知铺垫。
难点分析: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一方面,学生受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这个知识点的影响,对整体的理解会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解整体的几分之一时,容易将平均分的份数与物体的总个数混淆。因此,理解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突破策略
一、旧知引入
出示一张饼,把这张饼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关于分数的认知。学生能够得出:把一张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张饼的。接着,出示一个盒子,告诉学生:盒子里有一些桃子,把里面的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桃子的几分之几?此时,学生能够说出“每份是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把盒子里的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盒桃子的
。至此,帮助学生第一次实现由物体到整体的迁移,为接下来的例题教学奠定基础。
二、在直观中理解
可以用刚才的盒子作为引子,打开盒子,盒子里有4个桃子,问: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得这盒桃子的几分之几?学生可能说,也可能说
。再让学生分别说说思考的方法,进而得出:把4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圈出),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盒桃子的
。再分析
的意思:把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2份。但这里是平均分成2份,而不是平均分成4份,因此
是不正确的。再出示另一个盒子,盒子里有6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桃子的几分之几?可以让学生先分一分,再说分数,之后交流分数的意思: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圈出),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盒桃子的
。再出示一个装有8个桃子的盒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桃子的几分之几?学生先分后交流分数的含义:把8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圈出),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盒桃子的
。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三种分法中,每份分别有2个、3个、4个,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引导学生关注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再把三幅图放在一起,并把其中的桃子隐去,发现三幅图的本质是一样的。至此,帮助学生理解了
的意义。
三、迁移经验,深化理解
出示:一盒桃子是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盒桃子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先分一分,再说一说。得出: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接着,再出示刚才的第一幅图“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引导学生比较:同样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为什么每份分别用
和
表示?引导学生得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其中1份的分数也就不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接着,出示开放性练习:可以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分一分,再说一说。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
;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它的
。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并小结:同样多的桃子,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桃子数就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
突破反思
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知理解上的一次飞跃。教学时,紧扣“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与讨论的机会,特别是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了份数与几分之一间的关系。通过多次比较与归纳,使学生既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内涵,又培养了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认识千米”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破反思“认识千米”学起来并非很难,但显得比较单一。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1千米=1000米即可,这是不可行的。......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节课通过“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怎样来计算周长,能为后面学习其他多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4厘米)这样12个单个的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是多少?......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了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步骤,也已经掌握了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首位能整除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些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2023-07-27
本节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明确“克”是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的,通过看一看、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充分感知“克”这一质量单位。以此深化学生对克的认识,加快学生对“克”的概念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1克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看一看、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概念。......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平移和旋转是学生从低年级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感知物体的动态运动的起始阶段。平移和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物体运动变化中最简洁的形式之一。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找一找教室内外的平移现象。利用小棒、长方形卡纸、三角尺等,做出平移或者旋转现象。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明确了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从问题想起策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者相辅相成。它对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脉络,抓住问题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突破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不仅是学习周长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以及其他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2023-07-27
出示几道同分母分数减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提问:观察这几道分数减法算式与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突破反思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发现”都是建立在分数单位基础上的。......
2023-07-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