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是常见的较小的时间单位,而年、月、日则是较大的时间单位。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最后根据大、小月的天数,算一算2016年的天数,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突破反思年、月、日是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
2023-07-27
重/难点
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难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相比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更为科学也更为通用。因此,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
难点分析:学生在前面虽然已经接触过有关时间的一些内容,但受年龄限制,他们多用普通计时法,同时由于学生对深夜的时刻缺少生活体验,所以对24时计时法感到陌生。因此,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对学生来说稍微有些难。
突破策略
一、制造生活冲突,激趣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导入环节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故事: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第二天,喜羊羊天还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等到下午5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接着教师说明:原来,一天有2个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还是下午的5时,导致喜羊羊在早上5时就到了。生活中像这样的“早上5时”“下午5时”叫普通计时法。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教师从而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新知,并通过这样的认知冲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24时计时法的价值。
二、亲身体验,主动构建知识
1.钟面演示,直观感受。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结合钟面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降低了理解的难度。首先教师播放一个新年倒计时的视频并提问:你们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向几?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确一天的开始不是早上6时,而是晚上12时。接着展示完整的时针1天即24小时的行走过程。教师介绍: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晚上12时)月亮高高挂起,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吃饭。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9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当时间走到晚上12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又将开始新的一天。通过这样直观的介绍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24时计时法的由来。
2.结合彩条,自主构建24时计时法。
钟面上时间的行走是直观的,但是不容易从中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此,可以利用彩条以数形结合的方法(见下页图)帮助学生发现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相互对应的时刻,找到换算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发现:(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词。(2)中午12时之前,二者表示的时刻相同;12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
突破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24时计时法”的教学将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使他们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时、分、秒是常见的较小的时间单位,而年、月、日则是较大的时间单位。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最后根据大、小月的天数,算一算2016年的天数,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突破反思年、月、日是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从问题想起策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者相辅相成。它对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脉络,抓住问题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突破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含义和会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再让学生选择三种文具的价格,比较这三个小数的大小并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在教学时,注重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元与角的关系、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以及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等来自主尝试比较分数的大小。......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前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学习了平均分。突破策略一、找准知识生长点,建立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联系认识几分之几的含义,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几分之一的已有认知。所以,沟通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已有了探究几分之一的经验,对几分之几的探究完全可以独立进行。......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更复杂的是,计算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上午某个时刻到下午某个时刻经过的时间。你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吗?突破反思“求简单的经过时间”这节课让生活再次走向了数学,它需要学生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后,结合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2023-07-27
接着出示破损的树叶,让学生明确不规则物体的形状的周长也是其一周边线的长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小结研究过程: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认识了物体的周长、平面图形的周长。明确其实周长并没有变化。......
2023-07-27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能正确解决问题外,还可以深切体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策略,先根据前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黄花的朵数”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这样才能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让学生回顾和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对策略的完整认识,积累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023-07-27
所谓问题链就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两个原则正好应对了问题链在突破重难点过程中,解决认知问题和情感障碍的双面挑战。由于文本段落之间的并列关系,针对不同的段落,教师都依托问题链进行了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重难点突破策略,我们以第二环节教学环节进行了观察。......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