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认识年、月、日的重难点与教学突破策略

认识年、月、日的重难点与教学突破策略

【摘要】:时、分、秒是常见的较小的时间单位,而年、月、日则是较大的时间单位。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最后根据大、小月的天数,算一算2016年的天数,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突破反思年、月、日是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

重/难点

重点:知道时间单位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大、小月。

难点:能用喜欢的方法熟记大、小月。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积累了年、月、日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知道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会判断大月和小月,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因此,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大、小月是学习的重点。

难点分析: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时、分、秒是常见的较小的时间单位,而年、月、日则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观察力。同时,大、小月的知识点经常会结合实际问题一起出现。因此,让学生熟记大、小月并进行运用是本课的难点。

突破策略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受

从心理学上说,人对时间的记忆往往对应着一些深刻的事件。因此,在课前可以播放一段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观看时的感受。提问:你们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接着追问: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时间吗?为什么喜欢这个时间?你们知道今天是几几年几月几日吗?通过贴近生活的提问,不仅引出了新知,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更以北京奥运会为素材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自主交流,学习新知

对于年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对其内在的知识点未必清楚知道,因此可以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出示2014年的年历,让学生说说已经知道的关于年的知识。学生可能说:一年有12个月,31天的月份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月份有4月、6月、9月、11月,2月有28天或29天。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接着利用年历进行“找生日”游戏,让学生掌握看日历的方法——先找月,再找日;最后,教师可以制作一张表格验证学生的发现。

三、用喜欢的方法记忆大、小月

大、小月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一般可以依靠记忆进行判断,或是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根据填写的表格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大、小月,之后教师说明: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2月比较特殊,既不是大月又不是小月。接着引发学生兴趣:那怎样来判断2月到底是28天还是29天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这便为下节课的教学设置了悬念。

然后先让学生介绍判断大、小月的方法,接着教师指导方法。

1.拳头记忆法(让学生示范后,同桌互数互查,也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判断方法)。

注意点:从1月数到7月,数8月时要从数1月的地方数起,拳头上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

2.编儿歌记忆。

(1)要找大月请记住,七、八两月换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2)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三十一天永不差。

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最后根据大、小月的天数,算一算2016年的天数,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突破反思

年、月、日是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一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知识水平。因此,教学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谈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