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认识几分之几 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

认识几分之几 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

【摘要】: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前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学习了平均分。突破策略一、找准知识生长点,建立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联系认识几分之几的含义,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几分之一的已有认知。所以,沟通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已有了探究几分之一的经验,对几分之几的探究完全可以独立进行。

重/难点

重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及其大小比较。

难点:掌握一个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前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学习了平均分。本课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围绕“取的份数”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教学中,让学生依靠直观感性认知,认识到“取几份,是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的分数含义;然后借助这个分数含义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难点分析: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要让学生在扎实掌握“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就是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取几份就是几个几分之一,在一定数量的直观图的帮助下,抽象提炼出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这个难点。在这样的基础上认识分数的含义,对后面学习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具有指导意义。

突破策略

一、找准知识生长点,建立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联系

认识几分之几的含义,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几分之一的已有认知。所以,沟通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已有了探究几分之一的经验,对几分之几的探究完全可以独立进行。课始,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1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1.回忆,强化平均分。

让学生涂色,互相检查是不是将正方形纸折成了同样大的4份,强化平均分。教师选择学生涂1份的展示,让学生说说每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对几分之一的分数含义进行清晰的回顾。

2.借助取3份,生成几分之几。

选择涂3份的展示,看图思考:这里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几个?你认为这表示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呢?初步明确:3个就是

二、丰富知识生长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1.巩固练习。

在学生通过分一分正方形纸,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后,出示相应的练习: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一,是几分之几?

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认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涂色部分有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在练习中加深对几分之几含义的理解。

2.小结比较。

学生分两次给正方形纸涂色,第一次涂色1份、2份、3份;第二次的涂法比较特殊,要求涂4份和0份。不抛弃特殊的涂法,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在尝试了所有的涂色方案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发学生思考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理解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几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几。

三、深入知识应用点,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学生对几分之几的理解为比较分数的大小做了铺垫。因此,要结合前面的知识比较分数的大小,出示:

这张长方形纸条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未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你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追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追问中,学生能够通过图和几分之几的含义,很快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教师再针对前面一张正方形纸得到的四个分数,让学生比较大小,使学生掌握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突破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本节课教学从给正方形纸涂色开始,引导学生在涂色中找到几分之几的含义,并由特殊的全涂、不涂作为突破口,引发学生对几分之几的理解。在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时,也是由一张涂色的纸条引入,让学生无论是从直观还是客观的角度,都能够得到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