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感觉。出示秤图,学生认识名称,教师介绍称法和千克的字母表示。观看“生活中的1千克”调查视频,鼓励课后动手实践。关于“克”的教学,你有什么建议或想法呢?......
2023-08-11
重/难点
重点: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难点: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即1千克=1000克。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1千克和1克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以后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也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即1千克=1000克。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体验,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具体感知并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用实在的生活物品表象演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和感知,从而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突破策略
一、在自主探究中感悟知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星期天,小熊和小兔一起去附近的超市了解商品的重量单位。他们走到调味品货架前,小熊拿了1包1千克的味精,小兔拿了5包味精,每包200克。你认为小熊和小兔谁拿的味精更重一点儿?
2.活动体验,大胆猜想。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质量这种本质性的特征关注较少。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这是很不科学的。因此,这里就让学生都用左手掂一掂1大包味精,用右手掂一掂5小包味精,真切感受两只手上物品的重量。根据真实体验,说出自己的猜想。大部分学生认为左手物品和右手物品的重量相等,也有学生认为左手的物品重,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右手的物品重。不同的猜想在这里产生碰撞。到底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这时学生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
3.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验证就是使用可操作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由想象生成数学知识,是学生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究问题,发现规律,从数学猜想走向数学发现,这不仅能体现知识的“再创造”,同时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猜想是否有价值,最终要接受实践的验证,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细心的验证。
先算一算:小熊拿的1包味精是1千克,小兔拿的5包味精的总重量是200+200+200+200+200=1000(克),也就是说小兔的物品是1000克。
再称一称:各小组拿出自己的盘秤(单位是千克),把5小包味精放到盘秤上,仔细观察:这时指针指着数字几?学生发现指着数字1,说明1000克就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自然地得出:1千克和1000克相等,也就是1千克=1000克。所以小熊拿的1包味精的重量和小兔拿的5包味精的重量是相等的。
二、在巩固练习中升华知识
1.找一找下面哪些物品合起来是1千克。(课件出示不同质量的物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自己找到的组合,并说说为什么它们几个合起来是1千克。同时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组合方法。
2.填一填。
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9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
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填的,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突破反思
教材呈现给我们的是静态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体验,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好奇心,并有了探究的欲望;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通过活动,亲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中加深了对千克与克的关系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感觉。出示秤图,学生认识名称,教师介绍称法和千克的字母表示。观看“生活中的1千克”调查视频,鼓励课后动手实践。关于“克”的教学,你有什么建议或想法呢?......
2023-08-11
本节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明确“克”是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的,通过看一看、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充分感知“克”这一质量单位。以此深化学生对克的认识,加快学生对“克”的概念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1克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看一看、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概念。......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节课通过“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以及怎样来计算周长,能为后面学习其他多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4厘米)这样12个单个的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是多少?......
2023-07-27
同时也为以后认识克、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奠定了基础。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突破反思本课教学注重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通过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认识千米”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破反思“认识千米”学起来并非很难,但显得比较单一。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1千米=1000米即可,这是不可行的。......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从问题想起策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者相辅相成。它对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脉络,抓住问题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突破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2023-07-27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平移和旋转是学生从低年级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感知物体的动态运动的起始阶段。平移和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物体运动变化中最简洁的形式之一。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找一找教室内外的平移现象。利用小棒、长方形卡纸、三角尺等,做出平移或者旋转现象。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明确了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2023-07-27
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从自己表示“1”的直条里拿走相应长度的彩条。此外,如果最后一次抛出的分数比剩余的彩条大,本次抛出的结果无效。让学生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凑成“1”,进行的是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只是没有出现算式,不按法则计算,而是利用“分数条”进行计算,并表示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活动能力。......
2023-07-27
相关推荐